分享

陕西行5 桥山黄帝陵

 yanping420 2023-08-03 发布于天津

(黄帝陵的轩辕庙全景,图片源自网络)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与黄河壶口同在延安市境内。2017年9月中旬的那天,我们随一日游旅行团从黄河壶口来到了黄帝陵。从宜川县的黄河壶口到黄陵县的桥山下,车行大约两个半小时。

(黄帝陵全景,图片源自网络)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黄帝陵景区由轩辕庙和黄帝陵园两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黄帝陵在桥山之巅。借用网上俯瞰图,上图右边为轩辕庙区域,左边的桥山之上是黄帝陵园所在地。

▲这是立在景区最南端轩辕广场上的黄帝陵景区大石块标识。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陵区历经多次修复,最近的一次是从1993年开始,至2001年8月竣工。

▲桥山下静谧的印池,使得黄帝陵山环水绕。印池上的轩辕桥,将我们旅行团一行人引至高高在上的轩辕庙山门。

▲轩辕庙山门前的95级石质台阶,称为“龙尾道”,经五个踏步组,逐级登高。寓意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庙门正上方“轩辕庙”石匾,为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蒋鼎文先生1938年清明节祭陵时所题。

▲进入轩辕庙的山门,门内左侧有一株古柏映入眼帘。古柏旁“黄帝手植柏”碑的一面有1965年5月10日刻写的文字:轩辕柏,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为轩辕皇帝时期所植,距今约五千余年。

▲在古柏北面,矗立着四块石碑:董建华题写的“香港回归纪念碑”,何厚华题写的“澳门回归纪念碑”,“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黄陵谒祖祭文碑。

▲轩辕庙院中有一个碑亭,是重要碑石陈放亭。碑亭西侧石碑二通,前面是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共祭黄陵时,毛泽东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手迹。后面是1988年邓小平为黄帝陵的亲笔题词碑“炎黄子孙”。碑亭东侧石碑二通,前面是1912年春孙中山先生在黄帝陵亲笔写下的《祭黄帝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后面是1942年冬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此前黄帝陵一直被称为“桥陵”,1942年民国政府将“桥陵”改为“黄帝陵”。此碑原立于黄帝陵墓之前,解放后被郭沫若题字碑代替,现存石碑为1988年重刻碑。

▲轩辕庙山门至人文初祖大殿的东西两边,有两条很长的碑廊,按汉代建筑风格设计,于2007年7月落成。碑廊内有黄帝陵历代保存的石碑,按年代先后和内容类别有序排列。西廊内是北宋嘉祐六年至1963年共55通保护维修记事碑和祭祀祭文及诗文碑,其中古碑47通,对应及恢复碑刻8通。东廊内展示了现代书法家等赞颂黄帝功德的碑文和为整修黄帝陵工程做出贡献的功德碑。

▲轩辕庙人文初祖大殿前西侧,有一棵“汉武挂甲柏”,志载:“汉武帝征朔方还,挂甲于此树。”树干斑痕密布,纵横成行,似有断钉在内,是群柏之中最为奇特的一株。

▲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坐落在庙院中心,是整个轩辕庙的主体建筑。大殿重建于明朝,1959年曾做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占地282平方米。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国民党将领程潜于1938年夏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大匾。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巨大的石刻轩辕黄帝浮雕像。

▲祭祀广场在人文初祖大殿之后,占地1万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东西两侧分列着九尊高2米的青铜铸牛鼎和代表56个民族的56面龙旗。东面有一口龙魂大钟,西侧立一面闻天大鼓。

▲祭祀广场北端,轩辕殿在6米高的三层石台上,巍巍矗立。大殿檐下正中悬挂着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书写的隶体“轩辕殿”匾额。轩辕殿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高3.8米的36根圆形石柱,围合成长方形空间,柱间无墙。巨型覆斗屋顶,屋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蓝天、白云、阳光直接映入殿内。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色花岗石铺砌。黄帝石刻像伫立在殿内上方。

▲从轩辕殿下来,返回轩辕庙山门。山门外西侧,有公路通往桥山之顶的黄帝陵园,游客可乘坐景区交通电瓶车上山。我们坐上电瓶车,五分钟后到达了山上的停车站。这里有一间“皇帝赐福邮局”,可以购买集邮纪念品。

▲从这里开始,是黄帝陵园,一条陵道和神道通往山顶的黄帝陵冢。陵道和神道总长455米,其中陵道260米,神道195米,宽均为5米,全部用花岗岩条石铺筑,共277个台阶。

▲登陵道途中建有黄帝陵的守护神天鼋神慧。还有一块北宋范仲淹“祭黄陵”诗的石碑。

▲距黄帝陵约200米的神道旁,树立着一座明朝嘉靖年间竖立的下马石,上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

▲从下马石处继续沿神道上山,约行两分钟后,道边有一块被保护起来的古石碑“桥陵圣境”。

▲神道尽头是黄帝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青砖围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陵园有两个门,分立东西两侧。国务院、陕西省、黄陵县三级政府在陵园门外立有文物保护碑。

▲从东门进入陵园,左侧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传说是汉武帝北征匈奴归来时祭祀黄陵所筑。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所立。石碑旁黑石上有刻文: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史记·孝武本记》)

▲走过汉武仙台,就到了黄帝陵园的棂星门。棂星门内外,古柏成林,苍劲挺拔。

▲黄帝陵冢前的祭亭,宽10米,深6.15米,建筑形式为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前置放供桌、祭器与各种供品等,亭中置石碑,高4.3米,宽1.2米,上有“黄帝陵”三个大字,是郭沫若于1958年5月手书。此处原有石碑是蒋中正1942年题写的“黄帝陵”,1988年复刻碑现置于轩辕庙碑亭内。

▲祭亭之后,是黄帝陵冢,位于桥山山顶正中,坐西北面东南,有砖墙围护。冢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落款为“大明嘉靖丙申十月九日滇南唐琦书”(嘉靖十五年,1536年)。传说轩辕黄帝在此乘龙升天,人们将他的衣帽等物修成陵墓,以示永久怀念。(网上为此冢是否衣冠冢还有论争。)

▲黄帝陵园祭亭前的香炉和前来祭拜祖先的香客。

我国关于黄帝陵的传说有很多,河北涿鹿、北京平谷、河南荆山、甘肃正宁都有黄帝陵,但只有陕西黄陵县桥山上的黄帝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山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古柏林地,有8万余株古柏,千年以上的古柏有3万余株。漫山的参天古柏,映衬着山巅黄帝陵的庄严和肃穆,寄托着人们对“人文初祖”的景仰和崇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