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王阳明“遇到”过慧能么?

 十丈红尘客 2022-07-21 发布于广东

在《坛经》的阅读中,越看很多内容越与《传习录》中王阳明的核心思想具有神似的一致性。

遂产生一个问题:“王阳明'遇到’过慧能么?我猜测,他可能从慧能处得了启迪——因为王阳明自身也是儒释道贯通之人。

慧能的“心外无物”说: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者,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注:摩诃,汉语是“大”的意思。

译文:“善知识!能含藏一切万法,这就是大。万法存在个人的自性本心之中。如果看到一切人的善和恶,都能够不生取舍之心,也不被沾染,不起执着,心如同虚空一样,这样就称之为大,所以称'摩诃’。”

注:虚空,所以纳万物,我理解是佛家的逻辑自洽性要求。道家,也有空与之对。

慧能的“知行合一”说: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bǒ )若(rě)法;修此行者,是般若性。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注:般若,智慧的意思。

凡人成佛,启发凡人成圣也有可能。

译文:“善知识!愚迷不悟的人口中念诵的时候,就产生了妄念和是非之心。如果时时刻刻能够心行,就称为不妄不变的真性。悟到这个法就是般若法,修这个法就是般若行。不修就是凡夫俗子,一念修行,自身就与佛等同无异。”

慧能的“良知”说:

(1)“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见。”

(2)“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注:性,心性即佛性,简称“性”。

译文:

(1)只因为错误的见解障碍深重,烦恼根植于心中太深,好像浓重的乌云遮蔽了太阳,又得不到风的吹动,阳光无法显现出来。

(2)如果顿悟法门,不用心外修行,只要自我本心中时常升起正确的见地,一切烦恼不能侵染,这就是认识自我本性。

慧能的“致良知”说: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译文:“善知识!对內境和外境都能不执着,来去自由,能够去除执着之心,就能通达而无阻碍。能够如此修行,所达到的境界就和《般若经》所说的无差别。”

证据:在某夜,读到了《答路原静书(二)》,抄录一段王阳明引用《坛经》的话:“若只牵文泥句,比拟仿像,则所谓'心从《法华》转,非是转《法华》’矣”。

注:《法华》​引句,语出《坛经·机缘品》

后记:近一段时间,交叉阅读《坛经》和《传习录》,均未有读完。一时兴起有感,以上所留意到的也是断章取义的。此仅为使阅读留有个痕迹,遂作文以记之。

后记:

人性,在儒释道三家,本体是一致的,追求是一致的,不同的可能是“用何种功夫”。因为功夫不同,走的路也就不同吧。

他们三家的功夫也前面有思考过:儒规矩、佛智慧、道运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