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0503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主要考点梳理(上)

 老程杂记 2022-07-22 发布于安徽

【考点关键词】

共十个:人物、叙述、情节、场景、结构、主题、情感、技巧、虚构、语言。

【回顾与简析】

1.体裁:以小说考查为主,如全国Ⅰ卷近五年考了四年小说,只考了一次散文阅读(2017年《我们的裁缝店》),浙江卷近五年也是只考了一次散文(2018年《汴京的星河》)。其实,从文体角度区分意义不大,因为有的小说与散文本身就没有明显的界线,如《一种美味》《赵一曼女士》《哦,香雪》等我们知道是小说,但当成散文读,也未尝不可,并且从题目设置和答案拟定上看,也不需要纠结文章体裁的类别。

2.分值:一共出四道题,总分值20分,难度逐层拉升,区分度合适。基本上前两题8分侧重于内容本身的解读,在原文中基本就能找到答案,稍作提炼即可,不需要多深的阅读能力,但是后面两个题目12分就有难度了。复习宜关注答案要点与所赋分值的对应、求答方向与文体特征或要素的对应。

3.方向:理解作品的言外之意,强调理解作品的思想精髓和艺术手法,能欣赏出作品的美来。以往那种贴标签的固化答题模式基本是对不上答案的。必须要在理解文本本身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发掘才能写出答案。也就是说,拟答案重文本情境、重阅读体验。这也提醒学生,读书必须进入到文本当中去,迷信套路的终究会被套死的。

4.频率:作品主题和艺术手法鉴赏为必考考点,重要句子和作品的形象、内涵为高频考点,其余为次频考点。预测“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考点在2021年的试题中会有所体现。

一   人物和叙述

(一)人物形象的考查。

人物形象概括,一般要结合故事情节和作品中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进行分析,在拟答案时需要分要点作答或分条陈述,以数字①②③④或字母abcd标明。从考题位置看,一般出现在试卷的第二题。如果题干要求概括形象特点,则不需要展开分析;如果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则先概括出形象后附上原文例证。
【例1】《雪》(文本见2020年浙江卷,略去。下同)的第2题: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4分)
【答案】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当她从信中得知男主人公的期待之后,帮他实现了愿望。②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红。③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她,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见到不敢进屋的男主人公,主动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
【例2】《呼兰河传》(节选)的第2道题: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4分)
【答案】①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可见“我”的友善。②“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话,表现出调皮可爱的一面。③想吃粘糕,又听话,可见“我”的乖巧。④心里馋粘糕,嘴上却不说,只呆在那里不说话,表现出矜持的一面。
注意:这两道题的题干设问和答案设置都很典型。第一题简析人物形象,那就要先定形象,后加分析;第二题题干中有“结合故事情节”的表述,就要从情节中概括出形象来,先举出情节,后得出形象。

【生活语文】简要概括吕老师(数学)的形象。

【答案】吕老师是一个有责任心和创造力的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有亲和力和人格魅力。

(二)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语言、心理、动作;2.白描、细节描写、特定镜头;3.正面、侧面相结合;4.衬托、烘托等。

衬托又分为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如《祝福》中的柳妈和祥林嫂,就同是封建社会迫害下的底层劳动妇女,她们其实有着相似的命运,只是柳妈没有遇到像祥林嫂身上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而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和陆谦就是反面衬托,他们都受过的林冲的帮助,但在对待林冲的态度上就迥然相异,还有《琵琵行》中的“我”和“琵琶女”等。

【例1】简析下面语段的“抓药”细节。(3分)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答案】(1)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细致的工作态度。(2)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例2】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

【答案】①特点: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②作用:a.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b.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为下文与老山民的相遇作了铺垫。

(三)人物形象的作用。

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一是看其典型性、代表性,分析其与社会生活的群体之间的关系。二看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或意图,即挖掘小说的主题,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启示。

如《祝福》里祥林嫂的形象,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在封建礼教的毒害中毫无人身自由和生存的权利。她挣扎过,也抗争过,最后还是遭到毁灭。作者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阶级在思想上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和毒害。

2.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是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一是烘托主要人物形象;二是揭示或暗示主题;三是结构上的线索。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李小二,虽是次要人物,但人物形象也可圈可点:虽然他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但是他知道报恩(“小二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这与陆虞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他还是“巧合”性串起情节的关键人物。

3.物象的作用:物象有时在小说里是作为重要的背景出现的,如《祝福》里的“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风雪”,其作用主要有二点:一是突出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二是揭示或暗示主题等。

【例3】(《雪》)小说以“雪”为题,试说说其在全文中的作用。(高考文本原创题)

【答案】①雪在情节发展上,起到线索的作用,前后勾连、照应。②雪是典型环境,有营造意境、渲染氛围的作用,使小说富有浪漫气息。③雪在人物形象上,起到烘托人物的作用,意味着经历战争创伤人们仍有生活的希望。④雪在表现主题上,有暗示作用,战争终将过去,未来仍有光亮。

【例4】《哦,香雪》中的“火车”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谈谈你的理解。(原创题)
【答案】①实物,交通运输工具。②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象征新生事物和生产力。象征从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⑤串起全篇的线索。

(四)叙述人物的考查。

三种人称的不同作用,不同叙述视角的区别,一定要记住——

第一人称: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虽然是有限视角,但叙述显得真实亲切,能拉近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叙述者对“你”这个人物倾注了抒情的目光,是把“你”当成朋友,这样一种人物的使用,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既有别于第一人称的二者合一,又有别于第三人物的两相疏离——使叙述者与人物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第三人称: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视角可以是无限的,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受约束,相对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但是不如第一人称的叙述那么亲切和没有距离感。

【例5】(《一种美味》)10.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①通过“他”的视角观察,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②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空限制,以回忆的方式呈现,反映现实灵活自由。③上帝俯瞰,能全知事件,适合描写人物的心理,同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例6】(《第9车厢》)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答案】主体部分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效果: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二   情节(脉络)

1. 小说表现为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散文表现为思路:缘起——经过——结果——意义启迪。

2.分析概括情节:抓住主人公的基本经历,即什么人做了哪些事。
如小说《百合花》的情节可以概括为:①小通讯员带路护送“我”;②“我”和通讯员找乡亲们借被子;③通讯员为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④新媳妇为通讯员缝衣服和赠被子。
【例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发展是由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运行的,试梳理并概括之。
【答案】以林冲方为明线,主要情节有:林冲遇李小二——带刀寻仇未果——赴草料场交割——庙里听得真相——林冲血性报仇。以陆谦方为暗线,主要情节有:陆谦来到沧州——贿赂管营、差拨——密谋害林冲(烧草料场)——庙外开心请赏——恶人首级祭山神。

3.分析情节的作用:内容上答情节本身和突出的人物形象,结构上答前后文的关联(如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有时还要答增加行文的波澜(摇摆延迟)、吸引读者兴趣等。

【例2】小说第⑦段写了罗永才与一老山民相遇的情节,有何作用?

⑦……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答案】穿插相遇山民的情节,(人物形象)表现了山民对罗永才的影响,使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心情开始好转;(情节本身)使行文有波澜,跌宕起伏

如果只要求答出情节安排方面的作用,一般要弄清该情节在小说整个情节中所处的位置,它之前与之后的情节各是怎样的,把握它在小说整个情节因果链中的位置、阶段和作用。可能的答题方向有:①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②照应上文某处情节;③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④(效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  环境

小说的环境(场景)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命题点有三:一是环境的特点概括;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1.概括景物(自然环境)的特点:两三个词概括(界定)就行了。

【例1】(《第9车厢》)7.根据内容,概括小说的社会环境中交通部门的总体工作状况。(5分)

【答案】①管理混乱。没有统一调度,出现问题后没有向负责解决问题的相关领导机构汇报,而是各行其是。②盲目自信。没有大局观和相互配合意识,都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解决了。③马虎大意。列车长不细心检查,武断地认为售票处弄错了;摘车厢的人不细心检查,竟然摘掉了有乘客的车厢。

【例2】(《魔盒》)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我从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怡然——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侧面烘托“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2.环境(场景)描写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要从人物和情节两方面入手,一般三个要点: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理、暗示人物命运;③推动或暗示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答案一般不能少于其中的两个点。散文里面的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思路与此相同。

【例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有何作用?

【答案】①渲染了一种沉闷、死寂的氛围;②暗示林冲处境凶险,坏人要对他下毒手;③推动情节的发展,林冲买酒、草棚的倒塌、避雪山神庙、遇到仇家偷听真相等都与风雪有关。

社会环境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大至城市地区,具体表现在场景的选择、人际的描述,经常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社会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是: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强真实性;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提示人物命运的根源。

【例4】(《东坛井的陈皮匠》):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跟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的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的“时不过午”老规矩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

【答案】特点: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作用:烘托人物,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点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