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P-51:差点没轮上空战的战斗机,一个小建议,野驴变野马

 天选小丑 2022-07-23 发布于广西

本来聊完Bf109想接着聊聊Ta152(190去年聊过了),但是昨天聊Bf109的战史,起了个标题叫“为战斗而生的战斗机”,这句话本来就是个玩笑话,本意是想表达109的战绩太多,有位读者老爷批评,说哪个战斗机不是为战斗而生的?想来也是在开玩笑。但细想起来,还真有些战斗机,因为不太适合战斗而被拿来干别的事,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北美公司P-51“野马”。

P-51“野马”

墨林不是在扯淡,野马真正成为野马,那是换装了梅林发动机以后的事,在这之前,充其量也就一野驴。1941年10月以后皇家空军拿到第一批和第二批野马(MkⅠ),压根没想拿来当战斗机使,而是分配到当时的“陆军合作司令部”,这个司令部是英国空军执行一些与陆军关系密切的任务,比如近距支援、战术侦察、火炮定位和防空防御训练等,其中主要是近距支援。所以当时野驴的主要任务就是远程侦察和对地攻击——性能看不上眼,也就凑合用用。

英国的野马MKⅠ

皇家空军为啥看不上眼呢?这得从一开始说起。在P-51之前,北美公司的主打产品一直是教练机,最有名的是T-6,还有一款轰炸机B-25,但B-25出名是杜立特用它炸了日本以后,在这之前B-25的产量一共也只有184架。北美之前研制过的唯一一款战斗机P-68,总产量高达13架:出口给秘鲁7架、出口给泰国6架,泰国那6架还被陆航给截住没收了,理由并不是飞机太先进不让出口,而是泰国和日本眉来眼去的让陆航hin不爽。

所以当英国想从美国采购战斗机时,尽管北美公司千保证万许诺,英国的采购负责人亨利·塞尔夫还是坚持要求北美公司借鉴寇蒂斯的P-40和正在研制的XP-46。那会儿是1940年上半年,英国的喷火早就研制出来了,性能摆在那儿,美国当时所有战斗机都入不了英国人的眼,也就P-40还能对付对付,塞尔夫本来是想让北美公司拿到P-40的生产授权,换句话说就是想让北美公司代工生产P-40。

P-40

这个北美当然不情愿,于是从1940年1月到4月,整整三个月现场驻点+软磨硬泡,塞尔夫才算是松了口气,同意由北美单独研制一款全新的战斗机,但还是要求北美拿到P-40和XP-46的测试数据和设计图纸。北美花了 56000 英镑的价格把这些买来以后,拿给英国人看了,英国人才同意签订合同,5月底一口气签了320架。寇蒂斯气得脚直跳,到处放风说北美抄了自家XP-46。

第一个“大批量”战斗机订单就这么来了,为避免夜长梦多,北美撸起袖子大干100天,当年9月份就拿出了第一架原型机、10月26号首飞成功,距离签订合同不到150天,要不说依葫芦画瓢就是好呢、又快又省事。要知道北美当时连个像样的风洞都没有,P-51的层流机翼选型是和NACA一起在华盛顿大学克尔斯滕风洞做的,新型散热器的空气动力特性试验是用加州理工的风洞做的,最后做出来的原型机“的确”和XP-46简直不要太像。

大家来找茬,看看哪个是XP-46

当然长得像并不代表一个就一定是另外一个的爹,北美也不一定就抄寇蒂斯,图纸和数据虽然花钱买到手了,这事大家也都知道,所以自己设计的部分那肯定也还是有的,比如垂尾和起落架轮舱盖。

得益于寇蒂斯优秀的结构设计,P-51(一开始没有美国陆航的编号,用的是工厂编号NA-73)的机内载油量达到700公升,几乎是喷火的1.5倍,为后来的远航程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但也只是基础,后来P-51的超大航程得益于另一个方面,一会再说。但艾利逊的V-1710-39发动机拖了一点后腿,这台发动机是用的单级增压,低空能产生1570马力功率,但到了3600 米高度就下降到1150 马力,因此飞机的高空性能不太好;艾利逊另有一款 V-1710-45发动机,能在6800米高度保持1150马力的功率,但这款发动机太长,如果装到P-51上,机身必须进行大幅修改,那样的话野驴多半不会变成野马、而是可能要变成野长颈鹿。

美国陆航的P-51A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说的,这时候的P-51英国人根本看不上眼,连战斗机都不让它当。转头来自1942 年 5 月,英国皇家空军出了一份对野驴的低空和高空性能的对比报告,罗罗的一位试飞员名罗纳德·哈克者也,提了一个小建议:把喷火MkⅨ上的梅林61发动机安上, Merlin 61低空功率与V-1710-39差不多,但采用两速两级增压器,即使在7200米高度也能产生了 1390 马力的功率,1942 年 10 月,加装梅林发动机的英国版野驴首飞。美国那边也得到消息,帕卡德公司拿到了梅林61发动机的生产授权,称为V-1650,比英国版的晚一个月以后,装美国版梅林发动机的野驴也在美国首飞,这就是P-51B的原型机,至于大家最常见的气泡式座舱盖野马,那已经是D型以后的事了。

P-51B

P-51C

换装发动机以后,野驴的最高速度从4600米高度的630 公里/小时提高到8600 米的710 公里/小时,使用升限提高到13000米,高空飞行性能一举翻过身来,再也不用专职舔地或跑腿侦察了。好处还不止于此,由于梅林发动机增重160 公斤,飞机的重心相应前移,北美研究一番后发现可以在后机身安装一个附加的320升内置油箱,这样P-51的机内载油量一举突破1000升、达到1020升,野驴终于完成了向野马转变的最后一步。

P-51D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在损P-51,可能会有一些读者老爷们不太高兴。插句题外话,有时候写文章也真挺难的,墨林去年有篇聊P-40的文章,里面提了一句说陈纳德飞虎队的战绩有点令人难以置信,结果有人在底下留言说墨林“侮辱抗日先烈”,着实让墨林有点迷醉,其实飞虎队官方宣传的战绩一直都有争议,总之没人能真正说清楚,当然不管战绩多少,从抗日的角度来说,飞虎队还是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就不多说了,还是赶紧说点P-51的好话吧。

变成野马后,凭借无与伦比的超大载油量带来的超大航程,在二战后期对轴心国的战略轰炸中发挥了异常重要的作用,其他飞机如喷火之类,都只能在英吉利海峡边上晃晃,野马是唯一一款能陪着B-17逛到柏林、再往地上扫几梭子子弹、然后陪着晃回英格兰的战斗机,沿途还能和109、190等斗几圈地主;在太平洋战场,也只有野马能伴随B-29驾临小日本帝国的领空,于是每次轰炸德日之后的战报和新闻里,总少不了野马的名字,想不出名都难啊。

为B-17机群护航的P-51

野马出了名,北美公司又一次跟着火了一把——上一次是杜立特首炸日本后带火了B-25,在战后一度混得风生水起,不但大批量生产了F-86、F-100等多款当时顶级战斗机,还领导研制了XF-108、XB-70这样的3倍音速战斗机和轰炸机,在美国的登月计划、天空试验室、航天飞机等工程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67年又和当时的洛克韦尔公司合并,最后终于被波音收了才算消停。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就点个关注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