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能改变命运,快速阅读能加快命运的改变

 新用户49272060 2022-07-23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知易行难,方法很重要,但运用才是关键

运用方法只是开始,把握细节才能决定结果。阅读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整个过程(细节)决定最后阅读的效果,把控细节才能把控结果。方法(行动)只不过是细节(过程)总结概括出来的结果,它是细节(过程)的部分具体化(如果过程是线,方法就是点),运用方法(行动)只是执行结果,启动整个过程(细节),但是细节并不是结果,所以想要真正提高自己阅读水平不光要学会运用方法,还要学会把控细节。比方说一个输水管道,排水量就是它的结果,想要控制排水量,方法只是开关,真正能控制排水量的却是水压,水流,管道的大小。

阅读不是咬文嚼字的啃书

阅读只需要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即可。一本书的产生肯定需要作者创作,其次只有被读者看到才能产生价值

文章图片2
  • 第一、作者写一本书跟我们读一本书一样都是存在目的 ;
  • 第二、一本书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所有的分论点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中心论点是要点,分论点就是细节;
  • 第三、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往往和读者想了解的内容不一致(目的不一样),读者属于消费者,作者只是服务者,读者要以自我为中心,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或者要点即可,没必要完成作者的目的或者理解整本书的内容,细节只是给要点提供解释和支撑的,和读者关系不大。
文章图片3

白日做梦---你的大脑远比你想象的天才

阅读要保证信息输入量大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

阅读就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这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人类的大脑是一台异常勤奋的计算机,只有信息的输入大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才能保证专心处理一件事,如果大脑一旦出现资源过剩的情况,闲置的大脑空间会自动调用处理其他信息,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这也是白日做梦的原因。

快速阅读,别再忽视这些细节了

首先阅读需要用到我们2个器官,一个是眼睛一个是大脑,眼睛接收信息,大脑处理信息,而处理信息又跟大脑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有关。

文章图片4

左边方法--右边细节

眼睛是大脑的投影仪

眼睛是信息输入的通道,要保证信息输入量大于大脑信息处理量才能高效阅读,这个跟眼球的运动和眼睛视野有关。

在传统阅读法中,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视网膜要把这种物理过程转化为神经活动的生物过程,传送到大脑的视觉中枢,由视觉中枢处理后再传达到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再传递到听觉中枢,最后由听觉中枢传输到记忆中枢。这是一个自己读给自己听的过程,即使是高水平的默读也是如此,只不过外部动作控制得比较好罢了。所以,一般人在(以传统阅读法)阅读时,实际上是在“读书”,而不是在真正“看书”。

文章图片5

我们读书时,视线焦点落在一个词上,眼球对焦,读取信息,再跳到下一个词,循环往复。其中眼球对焦的时间大约是0.25秒,所花费的时间最多。最关键的是,单个字词无法传递句子的整体信息,无法帮助大脑迅速理解信息。阅读高手,眼球对焦次数少,每次对焦,直接捕捉到一条句子的整体信息,读得快,大脑也容易理解。

文章图片6

以下四种练习主要是针对阅读速度,让人习惯于快速阅读。

方法1:指读法

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最敏感,而学会引导能优化眼球的运动,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为了使视线更受控制,注意力更集中,可以用工具辅助阅读。用手指或笔尖从阅读的文字下方扫过,以手指或笔尖的运动来引导视线,控制阅读速度。这个方法应该在接下来的练习里使用。

方法2:3-2-1练习法

在练习书里从未阅读过的一处开始,按平常速度阅读3分钟,记下首位位置,然后尝试复述内容。第二次用2分钟阅读相同的内容,再尝试复述。最后用1分钟阅读这部分内容,再尝试复述。

文章图片7

方法3:2-2-2练习法

在练习书里从未阅读过的一处开始,按平常速度阅读2分钟,记下阅读量,然后尝试复述内容。第二次接着上一次结束的地方开始,在2分钟内阅读2倍于第一次的阅读量,然后复述内容。第三次接着第二次结束的地方,在2分钟内阅读3倍于第一次的阅读量,然后复述内容。若中途某一步无法完成,则持续该速度,直到某一次完成为止。

方法4:1000字/分钟练习法

按1000字/分钟的固定速度阅读5分钟,即5000字的阅读量(不必精确,按行大概统计),然后复述内容。

阅读视野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原因。为什么有的人读的快,有的人读的慢?其主要因为是读的慢的人是逐字逐句,读的快的人是学会语义单元阅读。所谓的语义单元就是由几个字词共同构成的词组或者短语。扩大视野幅度首先学会语义单元阅读。

文章图片8

提高注意力

阅读速度绝非衡量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唯一标准,理解力和记忆力才是至关重要。但是影响阅读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前提是注意力。

1.减少干扰源

大脑处理复杂信息是一件一件处理,所以可以选择在早上阅读,干扰最少,精力也是最好,如果早上没有时间,记住阅读前一定要关闭手机,电脑等干扰源,其次阅读过程中一定要一气呵成,遇到不懂的不要停顿也不要查询资料,注意力的集中是需要时间的。

文章图片9

2.施加一定压力

事先设定目标能给自己一定压力,一定压力能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

设定时间目标,让自己有紧迫感,大脑会自动提高运行效率

设定阅读目标,让自己有问题意识,比方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要获得哪些信息?问题能激发大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提高注意力和理解力。

3.释放多余的压力

压力是紧张时的一种身体反应,过高的压力会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够加快心跳,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反应,但是过高的激素不利于大脑思考和接收新的信息。

阅读前深呼吸,调整呼吸节奏,第一能提高大脑供氧量保证大脑活跃,第二能提高注意力。

保持适当的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肾上腺素,控制激素稳定有利于思考和接收信息。

文章图片10

提高理解力

我们的大脑只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逻辑关系。大脑只有先发现文章的逻辑关系才能明白文章想表达的意思。阅读时梳理文章脉络可以简化后期记忆的步骤,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大脑的资源,深度理解文章内容,也能加深记忆。

阅读前学会阅读序言,目录,大纲了解框架结构,阅读中学会提取关键词,找出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制作思维导图。

提高记忆力

首先大脑是一部机器,持续地输入而不输出,会造成大脑进入饱和状态,这个阶段记忆力会下降,导致明明看过的内容却记不住。所以每阅读一段时间停下来休息,并复述刚才的内容,这样可以提高理解和记忆,还能判断自己掌握情况。研究表明记忆力每隔30--45分钟大脑就进入饱和,这也是为什么学校每堂课45分钟的原因吧。建议成人每隔40分钟休息片刻。

其次将一本书分章节阅读,每读完一章节停下复述内容(章节不要太短,最好控制在40分钟最好)。

文章图片11

第三,阅读过程一定要学会调用其他感官协同记忆,这样能实现全脑记忆,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就如同电脑的C盘、D盘、E、F、G盘,调用其他盘相当于将信息再次存入其他盘中,多了一份记忆。

第四,激活知识储备,将知识串联起来。所有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的知识形成一张知识网。任何新知识也不能凭空进入我们的头脑,需要被接在我们的知识网络上。正如蜘蛛网的新丝,若没有接在网上,就会被风吹走。

第五,读完整本书,复述内容。复述不仅可以作为自测手段,还可以加深印象,形成长期记忆。

第六,做笔记,思维导图和写读后感,记忆肯定跟记有关,那么做笔记肯定也是加深记忆的过程。

文章图片12

正确的阅读步骤

1、适度的运动,消耗肾上腺素,控制激素稳定,提高大脑思维能力

2、在精力最好时阅读,此时注意力和理解力也是最好,建议选择早上(干扰最少)

3、阅读前深呼吸,控制呼吸节奏,提高大脑供氧量,释放压力提高注意力。

4、确定目标,设定时间产生紧迫感提高大脑运行效率,设定阅读目标,产生问题意识提高注意力和理解力。

a.看书名,序言

b.看目录、大纲,出版介绍

c.挑选主要章节粗略看看,其他章节随便浏览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了解整本书主要内容,框架结构以及主旨,可以判断这本书对自己是否有价值。

文章图片13

5、关闭手机,电脑减少干扰源,阅读一气呵成不要停顿

6、调用其他感官协同记忆,实现全脑应用

7、分章节阅读,控制40分钟休息片刻并复述内容,可加深理解和记忆

8、激活知识储备,将新知识和储备知识串联,加深理解记忆

9、学会做笔记,思维导图并写读后感

10、定期复盘

文章图片14

当然这个方法只是针对个人的基本方法,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以根据细节调整,比方针对大脑,可以注意饮食习惯,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矿物质,脂肪酸,氨基酸,这些营养元素有利于大脑合成血清素,内啡肽,这2种激素都有利于大脑思考。当然像外部环境,光线强弱,坐姿,椅子,眼球与书的距离对注意力都有影响,这个大家可以自己研究调整。

文章图片15

市面上有很多教授我们如何阅读的书籍,但是大多都是老酒装新瓶,只告诉你怎么做,却没有告诉这么做的原因,通常这些方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自己,但是当达到一定瓶颈就难以取得进一步突破。

其实所有希望提高自己阅读水平的人,都是想要寻找到一种确实可行的方法。但是想要更好的应用方法,必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书之名##阅读的温度##学习#c#读书#


不是你不善于读书,而是你没掌握正确的方法

事半功倍的读书法,一目十行不是事

高手的那些学习小秘密,别再说不会学习了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你拿什么和别人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