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方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胡秋怡,主治医师(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邮编014030)。 主治 肝豆状变性。 处方 生龙牡10克,菖蒲12克,玳瑁15克,远志10克,桑寄生12克,钩藤10克,荷叶10克,佩兰10克,白蒺藜10克,木瓜12克,菊花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齐xx,男,19岁,住院号79908.1992年5月18日转入中医科。患者4个月前 被人打伤头部,当时昏迷约10分钟,醒后感到头痛,言语不清,且渐渐出现痴呆,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行走不稳,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患者先以“头部外伤后神经症“入神经科病诊治,给予对症治疗,但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做头部MT检查为肝豆状核变性,又经眼科裂隙灯查对K干环,予以青霉胺对症治疗,结果也日趋严重,后赴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就医,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无特殊疗法。患者在我院神经科治疗8月余无效后才转入中医科,症见神智痴呆,反应迟钝,肢体僵硬,流涎,语言不清,行走不稳,周身肌张力高,饮水吃饭则呛,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腻水滑脉弦滑。证属痰浊内积,上蒙清窍,肝风内动,筋脉濡养。治宜化瘀开窍,平肝熄风。上方20余剂后,痰涎减少,问所知答.但言语还不清,肢体僵硬较前柔和,行走仍不稳,在上方基础上,略事增损,服药4月余,其肢体柔软,行走正常,反应敏捷,语言清楚而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威尔孙氏病,其机理主要是与铜盐代谢失调有关,因铜元素吸收增高,导致铜含量的合成障碍,使铜盐在体内沉积。从临床表现来看,属于中医“痉病”、“音痱”范畴。鉴于目前治疗该病无特殊疗法,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的疗效。该患者神智痴呆,语言不利,痰涎较多,乃为痰湿内蕴,上蒙神窍所致。而肢体僵硬,行走不稳.则为肝风内动,经脉失养而成,治疗以远志、佩兰、茶叶、白蒺藜、菖蒲化湿醒脾,升清阳,降浊阴,开窍醒神;生龙牡、玳瑁、钩藤、菊花则熄风止痉;桑寄生、木瓜柔肝舒络,如是痰浊得除,风熄经舒而神清语灵,肢体柔和矣。本方可能对改善铜盐代谢有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