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159条诸家解说

 小柴胡汤 2022-07-25 发布于浙江

第159条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下痞硬,服泻⼼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者,当利其⼩便。

⾦·成⽆⼰《注解伤寒论》

伤寒服汤药下后,利不⽌,⽽⼼下痞硬者,⽓虚⽽客⽓上逆也,与泻⼼汤攻之则痞已,医复以他药下之,⼜虚其⾥,致利不⽌也。理中丸,脾胃虚寒下利者,服之愈。此以下焦虚,故与之,其利益甚。《圣济经》⽈∶滑则⽓脱,欲其收也。如开肠洞泄、便溺遗失,涩剂所以收之。此利由下焦不约,与⾚⽯脂禹余粮汤以涩洞泄。下焦主厘清浊,下利者,⽔⾕不分也。若服涩剂,⽽利不⽌,当利⼩便,以分其⽓。

清·吴谦《医宗⾦鉴》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中痞者,误下之所致也。下利痞,仍虚痞也,服泻⼼汤已合法矣。⽽痞不愈,复以他药下之,痞虽去⽽利不⽌,医与理中汤温之,其利益甚。不知理中者,理中焦也,此利在下焦,属滑脱也,故⽤⾚⽯脂禹余粮汤,涩滑固脱,利可⽌也。若⽌⽽复利,则当审其⼩便之利与不利。⼩便若利,当佐以温补之药以收全功。⼩便不利,是⽔⽆去路,固涩⽇久,所以复利不⽌。则⼜当利其⼩便,使⽔道通⽽利⾃⽌矣。

【集注】

郑重光⽈:汤者荡也,即下药也。误下利不⽌,⼼下痞,服泻⼼汤为合法矣。乃复以他药下之,误⽽⼜误,⽤理中开痞⽌利,原不为过,⽽利益甚者,以屡下伤肾,下焦失守也。故⽤⽯脂禹粮固肠虚⽽收滑脱,利仍不⽌,当利其⼩便。盖膀胱者肾之府也,肾主⼆便,开窍于⼆阴,利⼩便者,令藏府各司其事,庶⽔⾕分⽽下利⾃⽌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服汤药⽽利不⽌,是病在胃。复以他药下之⽽利不⽌,则病在⼤肠矣。理中⾮不善,但迟⼀着⽿。⽯脂、余粮,助燥⾦之令,涩以固脱。庚⾦之⽓收;则戊⼟之湿化。若复利不⽌者,以肾主下焦,为胃之关也。关门不利,再利⼩便,以分消其湿。盖⾕道既塞,⽔道宜通,使有出路。此理下焦之⼆法也。

利在下焦,⽔⽓为患也。唯⼟能制⽔。⽯者,⼟之刚也。⽯脂、禹粮,皆⼟之精⽓所结。⽯脂⾊⾚⼊丙,助⽕以⽣⼟;余粮⾊黄⼊戊,实胃⽽涩肠。虽理下焦,实中宫之剂也。且⼆味皆⽢,⽢先⼊脾,能坚固堤防⽽平⽔⽓之亢,故功胜于⽢、术⽿。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伤寒,误服寒凉汤药,伤其中⽓,利下不⽌,⼼下痞鞭。服泻⼼汤已,下利未⽌,谓其中有积热,复以他药下之,阳⽓脱陷,下利不⽌。医⼜意中寒,以理中与之,其利益甚。理中者,但理中焦,此之下利,在于下焦滑脱,何以能⽌?宜⾚⽯脂禹余粮汤,固下焦之滑脱,利乃可⽌

也。若使复利不⽌者,必由⼟湿⽔停,前窍不通,⽽后注⼆肠,当利其⼩便,⽔道开⽽⾕道合矣。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伤寒不解其表,先攻其⾥,以致太阳⽔⽓,与太阴之湿混合,下利不⽌。下后胃虚,客⽓上逆,以致⼼下结痞硬满,此时服⽢草泻⼼汤是也。乃服泻⼼汤已,痞去⽽利依然(观下⽂但⾔治利,不更⾔痞,可见其痞已愈)。

医以为协热利也(协热利本有四⽇复下之例),复以他药下之,利仍不⽌。医⼜以为太阴寒湿也,⽽以理中与之,果其证属寒湿,不难得温便愈。然竟利益甚者,盖理中作⽤,在升清⽽降浊,向以虚⽓膨胀于胃中,阻其降浊之⼒,中⽓得温⽽升,胃中积垢⾃当从⼤肠下泄⽽⽆余。若下焦⽔⽓,不从肾关⽽出为溺,以⾄溢⼊⼤肠,则病不在中⽽在下。中⽓升,即下⽆所吸,此其所以利益甚也。⼤肠为⽔冲激,⾄于滑疾⽽不收,是当以收摄为主。⾚⽯脂禹余粮汤既能泄湿,⼜复敛肠。若肠中⽔⽓⽆多,利当⾃愈。其不愈者,必肠中⽔⽓甚盛,⾮⽤五苓散开其决渎,必不能杀其冲激之⼒也。

刘渡⾈《刘渡⾈伤寒论讲稿》

这⼀条论述下焦不约的下利滑脱证治并兼论治利四法。

第⼀次的泻下是⽤的汤药,是伤寒服汤药,下利不⽌,由于下利不⽌伤了脾胃之⽓,所以⼼下痞硬。这样误下之后,⼼下痞硬,服泻⼼汤已,要给他吃泻⼼汤,根据具体情况,或者⽢草泻⼼汤,或者⽣姜泻⼼汤,或者半夏泻⼼汤,已就是这个病好了。

复以他药下之,医⽣看见⼼下痞硬,不了解这是⼀个脾胃之⽓不和的问题,误认为⾥有东西,是⼀个实性的病变,复以他药下之,就是第⼆次泻下,他药就不是汤药了。前⾯是汤药,第⼆个泻下加个他药,其他的药,可能是当时的丸药,譬如巴⾖制剂、⽢遂制剂这样⼀些峻猛泻下的丸药、成药。医以丸药下之,就是这样的⼀个意思。这是第⼆次泻下。

第⼆次泻下⽐第⼀次泻下⼜重了。为什么⼜重了?因为他⽤的药不是汤药,它是⼀种成药。汉朝的时候成药泻下就两个,⼀个是巴⾖制剂,⼀个⽤⽢遂制剂。这两个泻下药都很厉害,结果是利不⽌,这⼀泻下,腹泻就⽌不住了。所以请⼤家注意这个问题,⼼下痞硬这个症,后汉时期的医⽣往往犯错误,把它当作胃⾥的凝结、胃家实证,⽤了泻法来治。这个问题提出来,我们要注意了,我们在临床也不要犯这个错误。

医以理中与之,医⽣知道不对了,误下之后下利不⽌,痞硬当然也不好,所以以理中与之,给理中汤。利益甚,吃了理中汤以后腹泻益甚,腹泻还越重了。什么道理?理中汤补脾胃去虚寒。理中者,理中焦,如果中焦虚寒了,吃理中汤就好了,现在他吃为什么不好?因为此利在下焦,这个利是在下焦的下利。下焦下利就是肠⼦滑脱,由于⼀次、再次的泻下,⼤肠没有收缩,下焦不能约束了,这个就叫做下焦下利。既然是下焦下利,⼤肠不固,就要填补下焦,收涩固脱。⾚⽯脂禹余粮汤主之,得⽤收涩之药,其⽅⽯剂,涩以固脱,⽤收涩的药才能够固脱。⾚⽯脂、禹余粮这两味药都有收涩⽌利的作⽤,也有填补下焦的作⽤,能够固涩⼤肠,治下焦的下利。

⽤⾚⽯脂和禹余粮这样的药来固涩⼤肠,使下焦的滑脱之利得到收敛,能把它固住了,这是很不简单的。以后我们讲少阴篇,还有个桃花汤,对这个问题还得要多说⼀些,所以治下利有⼀种固肠⽌利涩⼤便的⽅法。⼤肠滑脱了,下利不⽌了,顺着屁股流了,就得⽤涩药、固涩之药,使⼤肠能够紧固,使下利能够得到⽌住。复利不⽌者,吃了⾚⽯脂禹余粮汤以后,复利不⽌,下利还是⽌不住。如果这时候⼩便不利者,要是⼩便还不利的,是⽔湿渗于⼤肠,清浊不分,阑门不利,这时候要利⼩便以实⼤便,清浊也就分了。利⼩便即所以实⼤便,⼩便⼀利了,⽔湿⾛于⼩便了,⼤便就⼲燥成形了。这是利⼩便、分清浊、⽌下利的⼀个⽅法。

从上边来看,仲景告诉我们治下利有四个⽅⾯:痞利,⽤⽢草泻⼼汤;寒利,⽤理中;下焦滑脱下利,⽤⾚⽯脂禹余粮;⼩便不利,⽔⾛⼤肠,当利其⼩便,应当⽤五苓散。这是治利的四个法则。这都是⼀些肠胃的病。痞是胃病,胃⽓不和;下利也是个脾胃病,所以有痞⽓利。不是说张仲景这个⼈没有本事,第⼀个⽅⼦给你⽤,不见好,改了第⼆个⽅⼦,再不好,再改第三个⽅⼦,这样来理解那就错了。这是告诉我们治利有四个⽅法。

⾚⽯脂禹余粮汤就是两味药,本草书有⾔:涩可去脱,⽯脂涩以收敛之,重可去怯,余粮之重以镇固。分量是相当⼤的,⾚⽯余粮各⼀⽄,下焦下利此汤欣,理中不应宜斯法,炉底填来得

所闻。为什么要⼤?⼤家想⼀想啊,下焦的滑脱,要⽤⼩剂量是不⾏的。我们在临床上认为光吃汤也不⾏,研点⼉⾚⽯脂的⾯,越细越好的细⾯,拌⼀拌,⽤药汤给送下去,固肠⽌泻效果更好。《寓意草》的作者喻嘉⾔就很体会张仲景的意思,他有这么⼀个病例。这个⼈下焦下利,⼤肠不约,他就是⽤⾚⽯脂、禹余粮研成细⾯,吃饭的时候撒上点⼉,拌饭吃,那你想想得吃多少,这样才能够把下焦固住。下焦的滑利很厉害的;它⼀点⼉控制不住,顺着肛门往下滑,滑脱了,没有约束⼒了,所以要⽤这个法⼦。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本来是太阳伤寒,治错了,当汗,反服下药,所以下利不⽌,⼼下痞,这也是⼼下痞硬,⼀⽅⾯协热利,虚其胃。服泻⼼汤已,指⽢草泻⼼汤,病已,就是病好了,不利了,但是医⽣还以他药下之,利不⽌,再吃泻⼼汤也⽌不住了,就⽤理中汤,利益甚,这是由于⼀再⽤巴⾖剂下之,使肠道滑脱不收,理中者理中焦,治胃虚寒,此利在下焦,反复⼤下,使⼤肠失去收涩,在下焦,应⽤⾚⽯脂禹余粮汤主之,此为收敛固肠的办法。吃此药还不⽌,是⽔⾕不别了,当利⼩便,故此时必有⼩便不利,⼀利⼩便就好了。

这说明由于误下,⽽造成利不⽌的病,在下焦有⼆种不同的问题,⼀个是⼤肠滑⽽不收,⽤⾚⽯脂禹余粮,另⼀个是⽔⾕不别⼩便不利造成的,就利尿。⾚⽯脂禹余粮,此⼆药固涩⼒量相当强,但真下有热不是虚脱时此药不可⽤,如痢疾等,久利滑脱不⽌可⽤。便⾎的可⽤桃花汤,后⾯有的。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

答:㈠张仲景既论“伤寒”,又论“服汤药”,重点突出病是表里兼证。㈡根据“服汤药”而出现的病证表现,以此推测、判断张仲景论“服汤药”是与泻下有关的一类汤药。㈢辨识“下利不止”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脾胃虚寒引起大便不畅,而用泻下方药治疗,以此演变为下利不止;一是阳明热结引起的大便不畅,用清热泻下方药太过而伤中气,以此演变为下利不止。㈣辨识“心下痞硬”的辨证精神有三,一要辨寒热;二要辨虚实三要重视鉴别诊断。㈤张仲景论“服泻心汤已”的重点是强调辨治“心下痞硬”不能局限于六泻心汤,而应统筹兼顾,以法针对病变证机而选用治疗方药。

②怎样理解“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

答:㈠辨识“复以他药下之”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辨“下利不止”用了泻心汤无效,随即而改用泻下方药;二是用泻心汤类方药治疗“心下痞硬”无效,随即而改用泻下类方药。㈡张仲景论“复以他药下之”的辨证精神有二,一是强调辨治病证必须同中求异,不能被类似现象所迷惑;二是强调辨治病证不是根据症状表现而是根据病变证机。㈢张仲景论“利不止”的目的是强调未能有效确立治疗方药则不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㈣辨识“医以理中与之”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强调理中丸主治病变证机以虚寒为主;二是强调理中丸主治病变证机有其局限性。㈤张仲景论“利益甚”而强调用方未能针对病变证机,必定不能取得治疗效果

③怎样理解“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答:㈠张仲景论“理中者,理中焦”的目的是强调理中丸主治下利,仅仅是针对脾胃虚寒证,若非脾胃虚寒证下利则是不能运用的,重点突出运用理中丸既有针对性,又有局限性。㈡张仲景论“此利在下焦”而强调下利病变部位在下焦,病变证机是滑脱不禁,其治重在固涩,以赤石脂禹余粮汤。㈢张仲景论“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的辨证精神有三,一是辨下利病变部位在下焦,其病变证机不尽相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二是辨下利病变证机是水气内停而下注,其治当利小便而实大便;三是论运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主治下焦下利既有针对性,又有局限性。

李翰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方义】
此是平性固脱止利之方。
按:此“利”是泄泻,不是痢疾,但痢疾较久,滑脱不禁时,也可借用。
【主治】
下利滑脱。但必须是日久泄泻不愈,气虚脉象无力,真有不能自禁现象方可用之。决不可把大便次数较多,或欲便时不能忍受,或不能迟延的现象误认为滑脱。有的患者,不敢大声说话,一说话就便下来,有的不自觉就便下来,这才是滑脱的具体表现。
【药品】
赤石脂(捣碎)三至五钱 太乙禹余粮(捣碎)三至五钱
【用药大意】
赤石脂、禹余粮都是收敛固涩之品,所以能治下利虚脱之证。但禹余粮较赤石脂性寒些。
【禁忌证】
下利初起时不可用,因下利初起时绝没有滑脱之证。痢疾初起时更不可用,因为用之会造成休息痢。
【类似方剂参考】
桃花汤:此是温性固脱治痢之方。
按:此“痢”是痢疾,不是泄泻,但有时可借用治泄泻之滑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