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永炎院士《诠释神·神气·心灵美育与健康》主旨演讲

 louis6711 2022-07-27 发布于瑞士

《诠释神·神气·心灵美育与健康》

王永炎院士

2022年7月22日,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心脏康养分会2022学术年会暨首届心康岐黄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教授为大会进行了题为《诠释神·神气·心灵美育与健康》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摘编。

中医药具有科学、人文双重属性。当今叙事医学着重关怀病人的疾苦,感同身受,加以抚慰,这是弘扬哲学伦理的体现,也是中国医生的智慧。当今循证医学求证共识疗效,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科技的进步往往导致医学与人们的距离渐行渐远,因此,要推动叙事医学的循证化,循证医学的叙事化,两者结合共同筑建人类生活共同体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们处于文明互鉴高概念时代。东方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不同质、不通约,东学西渐,西学东渐,象思维、具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整合,尤其要注重原象思维创生性,还要注重归纳综合与还原分析方法学整合。此外,霍金信息守恒定律的提出,让从历史范畴看科技的进步发生了重大变化,带来中医药学进化发展的新机遇。从中医学的学科发展战略来看,我们要重始源。以历史范畴坚守国学哲理,兼容古今中外一切科技成果,要我主人随、弘扬特色,以共识疗效为命脉取信民众。

复读灵素论神、神气与病候

《素问·灵兰秘典论》是古贤哲策论文之典范,是信息学会心脏康养分会应该熟读明悟的篇章。

黄帝策问心主神明,凡十二官相使如何,岐伯设策、论策,以气神为主体本体,心主神明以藏真心灵,气神十二官以气机气化功能各司其功能,象数易一体化一元论,论整体观司苍生性命与健康。主明则安,养生则寿。论策延伸主不明天下必乱,其宗大危。这适合于对于当代诠释学解释的适应性创造性的展示,也适合于我们认识当前疫情、战乱、社会大环境的复杂性。

对于我们中医药人而言,“中西医并重”国策来之不易,既是对中医药人的鼓舞,也是政令德化守正创新之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述“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又“道生智,玄生神”。“揆度奇恒,道通为一”,这是中国大成智慧的总纲。

图片

我们说先识其大,后识其仁,又礼归于仁,礼不仅是礼仪、祭礼,而更重要的是善于和合调节身心,生理与心理联结的中和。

揆度奇恒,道通为一:在人为道,道即一,道即无,无生有。从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是正负逻辑、归于一统的。太极图中一生二,二生神,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所以它具有形而上学的无,又有形而下学的无生有落脚到象数器。脏真心灵在地为化,气神一元论,整体论,气机的升降出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微。

神、神机、神韵的正常功能的表达有着密切关系。对于气的理解,中医认为是极其微小颗粒,是精华物质,气聚成形,形立神生,表达了神气神机的功能。气散为太虚,太虚原象给了我们宽广的时空去创造。

对于神气与病候,我们引用《灵枢·小针解》、《灵枢·论勇》篇论证神之变异。

神:精神秉天地大德而生,神、魂、魄、意、志于心所主而分析事理。理之先感觉知觉,明理重在悟道。

生理:思、虑、远慕的反思易变过程为维护生命健康之生理。象数易一体,生理心理联结。象、观象、数以三因九气神韻之异变的观察。

病理:伤神之病机。恐惧、悲哀、喜乐、忧愁等神志存变与藏真心灵之气密切相关。

养生:神气充养、顺应自然以平为养生之要。养生既养心,力争心之康泰。生命健康信息,康养学会之要务。

病候与“无形”:病候本身是鲜明的,但是我们从病候的认识要从养生养心的角度,认识到病候的无形,也就是隐喻的病因病机。神与形的关系是玄冥之内神处其中,形立神生,神折射之象与质之气可调,如怒胜思等。“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当今论神与神气应重视隐喻病因病机。

图片

中医学以气为主体,气有聚散,聚则成形,形立神生。气散而为太虚原象即无,而无生有,由幽玄要妙转化彰明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给出这个图,要能够平和、守神,守静笃而护正气,守静笃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明知识与暗知识转化的研讨

对于当今的明知识、暗知识,我们要有受到启发和进一步对于中医药学理论的理解。

明知识:可感知可表达人的思想意识,聪敏、智慧、脏腑功能相须相使等。我们从读文献,从先秦百家争鸣,从灵枢素问,从伤寒金匮,都能获得明知识。

例:五脏系五藏,气化的五藏,国之哲学原理,融汇功能形态。

知识:古贤哲称为“恍惚玄妙幽远”。恍兮惚兮神不可测,恍兮惚兮起于毫厘可度量。

例:量子力学单光子不可分割,量子态忽须重复复制,一切生物体的信息比特可计量运算。

宣明大道以“有”(质量、能量、信息)的明知识去探索“无”的暗知识。

图片

正负逻辑渗灌于中国医药学。太极图中,有阴有阳,阴中有阳眼,阳中有阴眼,太极至极无极,太极至极可以转化为无极,因此,原象大象无形,给了我们广阔创新的时空间,要有明晰的认识。

生命科学新理论与明、暗物质

图片

明暗知识转化举例

2003年的SARS主病位在肺、心肾;病机是毒火瘟疫,灼伤血络,气壅血瘀;证候要素是毒、火、痰、瘀、津伤;尸检病理解剖见肺热叶焦胸腔大量血水。2019年covid 19主病位在肺、肝脾;病机是内潜伏燥三年化疫,寒湿气壅,重症血瘀致脱;证候要素是毒、寒、湿、燥、痰、瘀;尸检病理解剖见肺水肿,络脉闭塞,胸腔内有大量粘液即为饮邪。

中医在治疗普通型、防治疫情扩散建功立业,针对目前奥密克戎病毒肆虐,要重点观察为什么奥密克戎病毒重症感染病例并不多,症状较轻,而无症状病例多于有症状病例。目前我们要关心的是无症状感染患者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医药学的理论学习和传承

中西文明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1、传统中医重视经验传承,缺乏精细人体形态学等知识;

2、建国后引入科学知识与西方医学技能,造就了中西医并学兼通的医学生;

3、近年医学教育追逐西化、淡化国学、摆脱传统的倾向突出;

4、当今中医药发展应强化师承教育,加强国学教育。

中西方文明互鉴思考

从思维的角度,物象具象思维与逻辑概念思维是可以互动的,但是要回归原象思维的创新性。从方法学的角度,综合归纳与还原分析互相连接、互动互用,我们对于描述性研究要纳入系统化信息化研究中。

大数据的技术给文明互鉴的融合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象数易的整体观与象气神的网络、模块、区块链去探讨数字模型,要探讨信息比特如何能进入中医药学医案、经验重现的研究中。循证医学重视证据是正确的,但循证医学要进一步规范标准的科学化,向着真实世界转化。

所以说经验重现体现了文化与连接的互荣的关系,中医药学为什么近百年来面对着存废的争论而始终保持青春,是因为群众的拥戴,群众从健康、购买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认为中医药是能够治病的,是有效的。证据可以来自文化,文化追求证据的实现,经验重建是一种技术哲学的指向创生,需要多学科多维度多模式的协同创新的团队,第一要素就是培养人才。我们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的所长李梢就是北中医毕业,此外,北中医络病研究中心已经获批待建,因此,我们说文明互鉴的新时期带给我们中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中医如何明悟

1、实践积淀,修养阅历形成丰富的直觉,使不知知之。

2、发掘暗知识,继而系统反思,做暗知识向明知识的转化,是守正创新的重要环节。

3、明暗知识易变,诠释气与神的本质关联,观象议病求索病机,特别是隐喻的病机,更新理法方药诊疗体系,强化道术和合。

科技文明与国学原理的联合

国医国药以国学为指导,科技文明的发展特别是诠释学已经转化为现代诠释学,现代诠释学强调实践性、创生性,强调信息的转化和信息的重建。因此,现代诠释学对于与古贤哲国学原理的联结是非常重要的,中医学人应该敏锐觉察此连结,并指导中医临床医学实践发挥优势。

例:两仪理论成为0、1二进位制计算机之原理;高效能计算机的开发已成为幽玄向彰明转化的工具,即观象运数之器。

《皇极经世》“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学科发展的战略构思

我们要回归被悬置的原象思维,立足创生性,肯定具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混合;要吸纳现今科技文明、高概念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成就;要正确认识文明互鉴的新时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

例:建立医案与病历大数据技术体系。运用现代工具,揭示证候与复方的联结,完善中医学术框架,提高疗效。

心灵美育与健康

心灵美育与健康是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心脏康养分会应该关心、研究的重点领域。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生生不息的理念。人融汇到自然中,互相依存,不破坏及过度享受自然产物,调节身心节律与自然节律的和合,这是人的自然化。工具本体的成果,改善工序,减少劳动,例如拖拉机替代了耕犁减轻人们劳动的负担,这是自然的进化。人们要知其白守其黑,隐忍蓄力,开始从逆境到顺境的转化,觉解生死的必然。

生命需要生命力、生命能量。生命能量来自人的自然化。从历史考察,人们生产工具的不断地改善。劳动的辛苦不断地降低。所以,生命与美育关系是密切的,我们要研究生命美育来解决自然生命环境主动适应以改善充实。人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守静、守常、守神,生活在社会自然复杂的环境当中。

我们强调形上学与形下学,也就是象易与技术、器物的道术和合。藏真之气与心灵神气和合平衡维护与强化生命的力度是生命美育所必需。心灵与健康人生态度上儒道互补,重人德、重教化、敢担当、负责任的儒学,古朴纯素,不污不杂,来体现天道酬勤,珍重爱惜生命,学习理解生命美育,维护人群健康。

当今疫情所带来的神伤是心脏康养学会应该重视的问题。例如疫情之中不能到学校学习的年轻人面临着心理障碍问题是很严重的,这是美育中的卫育问题,年轻人缺乏与学长、老师的沟通,失去了人际的交流,他们对于自己在社会所处的身份、地位,对自己的能力等各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于是出现躺平的心理,甚至有轻生的想法,这都是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心脏康养分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总结

  • 中医学人对“神”的诠释是件难事;

  • 应重始源,回归原象思维创生性,兼容信息守恒定律;

  • 理解重在明悟,以实践哲学原理引领国学、国医、国药研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注公众号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供稿:王永炎

编辑:唐元辰

审核:李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