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4思维内容:哲学思维概念与一般思维表象的区分,哲学应做好两件事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小手一点——

请参阅:思想与表象的区分——哲学以“纯粹思想”为对象

(全文约2500字)

目录

一、§3思维内容:哲学思维概念与一般思维表象的区分

二、【说明】一般思维表象和哲学思维概念的区分

三、哲学为什么高于科学,即概念为什么高于表象

四、§4哲学应做好两件事

黑格尔在《哲学全书》的导言中力求对哲学以及哲学思维和对象作出清晰的界定,在§2中,黑格尔已经对哲学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差异作出了一定的区分,并调和哲学和宗教的分歧。

如果说在§2中区分的是思维形式,那么在§3区分的则是思维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4则继续调和哲学与宗教的矛盾。

§2中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他能思维”。人在本性上的“能思性”使得人既能进行一般性思维,又能进行哲学性思维,从而在思维形式上区分了一般思维(情感、直觉、表象)和哲学思维,但二者都植根于纯粹的能思性本身。

一、§3思维内容:哲学思维概念与一般思维表象的区分

对于同一事物的意识对象,我们能在意识中觉知到其是为我的意识所意识到内容,但对这同一意识内容,我们的意识可以对之采取不同的“规定性”角度。

如“这朵野花是红色”这一意识内容。

对于路边的这朵红色的野花,我们的意识是可以在经验中觉知到的。

我们在意识中,可以对之采取情感的规定性(喜欢),也可以对之采取直观、印象、表象等感性认识规定性(眼睛观看、头脑复现、回忆重现等),也可以采用目的、义务、意志等道德规定性(“路边的野火你莫摘”本义及引申义),也可以采取思想、概念等哲学规定性(“这”——纯粹的意谓,“是/存在”——普遍性、这朵花——个体性),等等。

这些不同的意识规定性,姿态各异地呈现在意识面前,好像是具有不同的特殊意识对象似的,但“本来是同样的东西”——同一朵红色的野花,“看来就好象是许多不同的内容了。

特别是多种意识规定性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又会进一步复杂化意识对象的单一性和意识规定性的杂多性之间的关系。

黑格尔要在“错综复杂”的意识规定性当中“拯救”出哲学的思想性规定来。

二、【说明】一般思维表象和哲学思维概念的区分

黑格尔将我们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一般思维的内容规定性称之为“表象”。Vorstellung这个德语词由Vor-[]-stellung[放置]构成,意为呈现于意识中并被觉知为表示事物的形象的东西,故中文翻译为“表象”,意为头脑中代表、表示、表现外在事物形象、现象的东西。

当然,表象既有物理表象又有心理表象,这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意识表象对事物认识的直接性、片面性、有限性、特殊性,但却不能把握事物的“实质”。

让事物的实质当权并能把握事物实质的意识规定性,黑格尔称之为“概念”。

如此,在黑格尔看来,宗教、艺术、道德、自然科学、心理科学等等,都是属于一般性思维对事物现象进行“表象”性把握的范畴,而哲学性思维是对事物之实质以思想、范畴的形式进行“概念”性把握“是以概念去代替表象”)的范畴。

于是,实质高于现象,哲学高于科学。

“象这样的表象,一般地讲来是可以看成思想和概念的譬喻。”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种积极的理解是,概念是对表象的进一步升华。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另一种消极的理解是,表象把概念拉下高高在上的理性地位,以形象的方式表达抽象概念的内容。如演说家、传教士等把高深的概念式理论通过大众化的、通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这样一来往往又会发生理论的“庸俗化”问题,在媚俗、庸俗、恶俗的“三俗”严重的地方中,也是思想、概念、理论等遭到严重歪曲乃至“恶搞”的地方。

三、哲学为什么高于科学,即概念为什么高于表象

“一个人具有表象,却未必能理解这些表象对于思维的意义,也未必能深一层理解这些表象所表现的思想和概念。反之,具有思想与概念是一回事,知道符合这些思想和概念的表象、直观、情绪又是一回事。”

表象属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层思维,概念属于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深层思维,故概念高于表象。

但是——

具有思想和概念,也未必能知道符合这些思想和概念的表象、直观和情绪。例如,你能理解“知音”这个概念的含义,却未必能在经验上确认哪一个具体的人是真正的知音。

也就是说,表象与概念往往处于背离性的冲突之中。我们在经验上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未必能在思想上理解它;而我们在思想上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未必能在经验中找到或确认感性对象。

这显然是和辩证唯物主义者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的结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不一样的。

但黑格尔片面强调了表象和概念的不同层次性和背离性,干脆抛弃任何偶然性、背离性的东西,将哲学思维仅仅陷于不带任何经验性内容的“纯粹思想”之中,“紧紧抓住纯粹的思想,并运动于纯粹思想之中”。

由于黑格尔这个伟大的辩证法家为了体系严整性需要,强行形而上学地割裂了表象和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哲学思维紧紧局限于纯粹必然性的东西之内。

他一方面承认,哲学的后思性”在时间起源上要以经验表象为“前思性”前提,并在§12中论述了“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关系;但他另一方面又过河拆桥,借口经验表象不能把握无限性、必然性,从而拒绝哲学以表象经验为开端,而要以普遍性、必然性的绝对为开端。怪不得,他要在§1中说:“同时要寻得一个哲学的开端的困难因而就出现了”这句话了。

忘其本来,欺师灭祖,另立门户,终究名不正言不顺啊。这也是为什么黑格尔被称之为唯心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的原因之所在。

如果他能正确处理感性认识(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那么,他一定会是一个更加伟大的“唯物辩证法家”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者”。

可惜啊,开端决定结局。黑格尔毕竟选择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维道路,并力图调和哲学与宗教的冲突。

四、§4哲学应做好两件事

由于,黑格尔割裂表象和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认为哲学思维高于一般思维,所以哲学要做好的第一件事就是:哲学对于一般人的普通意识即一般思维而言,哲学要证明其特有的认识方式的合理性,甚至必须唤醒一般人去认识哲学的特有认识方式。

哲学要做好的第二件是,哲学自身必须从真理性出发去调和宗教与哲学的关系,“假如哲学的看法与宗教的观念之间出现了差异,哲学必须辨明它的各种规定何以异于宗教观念的理由”。 

作者简介: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授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