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探径寻门:黄帝内经中《至真要大论》的主旨及黄帝诸问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窃以为,与其狼奔冢突,不如牛耕一田。

学问之道,当以脚踏实地为基,好高骛远终不济事。

《论语·子张篇》中子贡以己喻师时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人,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黄帝内经》或中医之门墙亦复如是,“得其门者或寡矣”。

虽不能至,然心亦向往之。

我们打算以《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至真要大论篇”为起始,以期能稍窥中医之门墙,虽不敢说登堂入室,但起码曲径通幽式地“得其门”还是存有那么一点希望的。

问题是,《至真要大论》的篇名到底什么意思呢?它的主旨又是什么呢?它都是围绕着哪些问题而展开的呢?让我们循序渐进地来探径寻门吧。

一、《至真要大论》篇名解

《至真要大论》篇是《黄帝内经·素问》中论述五运六气的收篇之作,也是前几篇大论的汇总之作,故以“至真要”名之为篇。

“大”或取自《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五运六气乃中医辨证施治之最高理论依据,故曰“大”。因是对话讨论体,故曰“论”,合称“大论”

《黄帝内经》中《素问》81篇,《灵枢》81篇,合计162篇,其中称“大论”的仅仅9,且又都在《素问》中。

按照唐代启玄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目录》,九篇大论的依序分别是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

附图如下:

其中,“至真要大论”乃是九篇大论中的压轴之作,由此而可见此篇在《素问》乃至整个 《黄帝内经》中的份量。毕竟,此篇大论总结并深入了前八篇大论未尽之义,乃为至真至要之论,故以“至真要大论”名之。

说了那么多,“至真要”到底什么意思呢?

“至”为极至、最高、最深、最佳之意。

“真”为真切正确、真实无妄之意。

“要”为重要、要领、纲要、要言之意。

三字合一,“至真要”乃为“极其真实重要”之意

二、至真要大论的主旨思想及其诸问答话题

《至真要大论》篇的主旨思想是要在前几篇大论的基础上演绎出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及其临床运用规律。

先附录一段原文: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

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

 “上合昭昭”,人体生理及病理变化与自然界显著易见的变化规律相合。

“下合冥冥”,人体生理及病理变化与自然界不易察觉的变化规律相合。

清·张志聪注曰:昭昭,合天道之明显,冥冥,合在泉之幽深。这也符合岐伯紧接着对司天、在泉之气及其内淫而病的有关论述。

张志聪根据岐伯所言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而判定此篇宗旨如下:

“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气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故六气为司天之化。临脏位者,天气上临,而下合人之脏腑,随六气之所伤,而命其病也。按此篇重在司岁备物,以五味六气举抑补泄,以平治天地之不和,故首提其病焉

《至真要大论》是在鲜明的“问题意识”下展开黄帝和岐伯之间的对话的,围绕“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司岁备物,以五味六气举抑补泄,以平治天地之不和”这一大论主旨,黄帝凡有65问,岐伯皆有相应之答。我们先将黄帝之问附图如下,以便后续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行文。

黄帝的问题真不少,岐伯的回答真不差,真乃至真至要之道。

道者,君子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愚意姑妄佩之,且行且珍惜,“功力必不唐捐(胡适 语)”,想必终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明天将正式开始展开对《至真要大论》的拜读,但愿鄙人之学力尚可为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