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用清疏肝胆、 温补三阴法治疗胃脘痛病案一则 具体如下: 沈某,

 朱永林548cr9af 2022-07-30 发布于湖南
利用清疏肝胆、 温补三阴法治疗胃脘痛病案一则。具体如下:

 沈某, 女, 31 岁。 主诉: 胃脘痛半年余。

初诊: 患者因饮食不慎出现胃脘痛, 到某医院门诊治疗, 诊断为“浅表性胃炎”, 给予西药胃康灵及阿莫西林治疗, 效果欠佳, 故求助于中医。

现症: 饮食生冷油腻即发胃痛, 食欲不振。 大便可, 小便黄。 舌淡, 苔白润, 脉弦细。中医辨证: 胃脘痛(胆胃不和)。西医诊断: 浅表性胃炎。

治法: 清疏肝胆, 温补三阴。处方: 清胆和胃汤加减。

方见:柴胡  黄芩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茯苓  鳖甲  煅牡蛎 白术  附子 阿胶珠 生地黄 陈皮  焦三仙 党参  干姜  木香  砂仁 。 3 剂,水煎服。

医嘱: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调情志。

二诊: 患者服药后感觉胃中热, 时痛, 大便干, 小便黄。 舌淡, 苔白, 脉弦滑。

上方加入牡丹皮 , 栀子 , 生地,黄连 , 大黄 。 3 剂, 水煎服。

三诊:胃痛止,食辛辣油腻则大便干,余无不适。舌体胖淡红,苔薄白, 脉弦数。上方加茵陈 。 3 剂, 水煎服。

2月后随访无复发。

清胆和胃汤是由柴胡、 黄芩、 桂枝、 白芍、 党参、 干姜、 附子、 白术、 生地碳、 阿胶珠、 茯苓、 鳖甲、 煅牡蛎、 炙甘草组成。

方中柴胡性味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为肝经之主药, 其性升散宣泄, 与肝胆同气相求, 能清疏肝胆, 宣畅气机; 党参味甘性温, 健脾益气, 补土培木, 同柴胡共为君药。

黄芩苦寒泻热, 清降胆火,配合柴胡一清一疏, 一升一降, 疏利肝胆, 调畅气机; 干姜味辛热, 归经太阴, 功专温中散寒, 以助党参温阳健脾, 补中培土, 共为臣药。

桂枝辛温入肝, 疏木达郁; 因肝主疏泄, 喜调达而恶抑郁, 病则木郁化火伤阴, 故伍白芍、 生地、 煅牡蛎、 阿胶以补肝之体, 助肝之用;又配半夏、 鳖甲散结行滞, 和中降逆, 共为佐药。

炙甘草为使, 既可补中健脾, 又能调和诸药。

本方疏中寓清, 清中寓温, 温中寓补, 寒热并用, 调肝胆之郁滞, 补脾肾之虚弱。

加入木香、 砂仁、 陈皮、 焦三仙、 行气消食, 和胃止痛。

诸药合用, 清疏肝胆, 温补三阴, 胆胃不和之证自愈。#中医##健康真知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