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糖新标准已公布,不是3.9~6.1,是这个范围,或许你血糖不算高

 幻影2012565 2022-08-01 发布于广西

导语,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食物变得多样化,饮食习惯差,加上缺乏锻炼,导致营养过剩,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一系列其他不适!

在临床医学上,高血糖已经成为当今临床疾病之一。诱发原因与自身饮食密切相关。55岁至65岁的中老年人群处于高风险诱发阶段,男性患者比女性3.8%。

虽然医疗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只有通过药物长期治疗,才能找到对高血糖症状的完全根治。

01

高血糖,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1.伤心。

心脏冠状动脉主要是为身体各组织器官供应新鲜血液,血糖过高,影响血流正常,当冠状动脉狭窄时,会引发心肌梗死和冠心病。

提醒:高血糖病人检查心电图至少6个月,能及时发现心脏问题。

2.伤害大脑。

由于血糖高,血管腔变窄,脑血管狭窄时会导致脑缺血或脑梗死,糖尿病患者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

头痛头晕、头跳痛等不明原因的患者要立即就医,看是否与高血糖有关。

3.伤眼睛。

持续性高血糖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引起视网膜病变,容易引起增值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

4.伤肾。

高血糖会影响肾血管,尿中白蛋白的排泄量增加,导致白蛋白的大量尿液和血肌酐水平升高,最终导致肾衰竭,患者只能靠血透和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建议:高血糖病人要定期复查尿白蛋白,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避免病情发展。

02

新的血糖标准已经公布,不是3.9~6.1,就是这个范围,也许你的血糖不高。

一般状况下,空腹血糖值在3.9到6.1mmol/l中间,归属于一切正常范畴,可是如今临床医学上血糖标准早已再次调节,不一样年纪的血糖标准也不一样。

青少年

餐后血糖只要不超过7.8mmol/l,血糖水平在3.9至6.1mmol/l之间,属于正常情况。

如果青少年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6.1mmol/l,且低于7mmol/l,则表明血糖受损,为避免严重糖尿病,需及时稳定血糖。

中年人

餐后血糖不能超过11.1mmol/l,空腹血糖应保持在6.1mmol/l/l之间。

老年人

老年人的血糖标准不是太严格,只要空腹血糖在7.0mmol/l到9.0mmol/l之间,餐后血糖不超过11mmol/l,就属于正常范围,因为年龄的持续增长,身体的器官功能开始下降,血液会变得粘稠,血流速度会变慢。

03

如何稳定生活中的血糖?

(1)坚持锻炼。

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有氧运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加速身体的运行,还要快速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

(2)饮食控制。

饮食方面要尽量减少人造糖和细粮的摄入,主食最好以五谷为主,少油少盐,清淡为主,有助于防止血糖升高。

(3)睡眠充足。

有规律的睡眠时间也有助于血糖的规律,从而降低血糖的波动,建议每天保证8小时左右的高质量睡眠。

04

阅读延伸:高血糖的危害。

危害1:电解质在体内的流失。

随着尿液的大量排出,体内的电解质也随之排出。低钠或高钠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都会导致电解质失衡。

危害二:造成胰腺衰竭。

胰腺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减少,病情恶化,长期高血糖对胰岛细胞有毒性作用。

危害三:损害胰岛细胞功能。

胰岛细胞产生的损失和敏感状态的丧失,甚至胰岛细胞功能衰竭,是因为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但长期受到刺激,胰岛B细胞长期暴露在高血糖环境中。

危害四:无利尿作用。

高血糖会增加肾脏,导致尿糖的形成。肾小管的葡萄糖浓度会增加,导致高渗性利尿剂的形成。肾小管的吸收水分会增加和减少。在尿液中,它会导致严重脱水,甚至昏迷。

危害五:恶化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血管和神经的发育和并发症,加重病情。

来源:健康骑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