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9.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句话该不该有?

 舞酒绿林 2022-08-01 发布于广西

本章最后一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在第十七章已经出现过。这一句该不该有?意见分歧还较大。这一句在第十七章处在中间位置,竹简本和帛书本都有,而且原文都是“信不足,安有不信。”本章竹简本缺,帛书本没有此句,河上公本、王弼本和傅奕本都有此句,但原文有出入。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君以不信也。此言物类相归,同声相应,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自然之类也。”他说做君主的诚信不足,下面的民众就不信任他,这是第十七章的意思。本章主要是对所有人而言,都要讲诚信。

王弼注:“'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忠信不足于下,焉有不信焉。”他也是指君主的“信不足”。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说:这八个字“已经在第十七章出现过,而且放在这里也文气不顺,因此我没有翻译。”(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78页。)意思是此句多余。

陈鼓应今译:“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相信他。”并引述:“统治者如果诚信不足,则百姓当有不诚信的态度以相应。”(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66页。)仍然是说“统治者的诚信不足”。

此句应该有。此句虽然在第十七章和本章的意思一样,都是强调“诚信”,但针对的人不同。前文说的是领导人或统治者应当讲诚信,是做领导的基本要求,百姓相信领导,就自然而然地执行领导意图。本章针对的是所有人,要尊道贵德,诚实守信,否则不会长久。

因帛书本没有此句,有学者认为此句是错简重文,应删去。但从自然规律而言,与诚信也还能联系得上。暴风骤雨没有规律,无信用可言,是不正常的,所以是不长久的。一年四季轮回,运行是有规律的、正常的、自然的,而且是很讲信用的。人,如果随心所欲,不尊道贵德,诚信不足,就有人不相信他了。如果是领导者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

本章的现实意义就是要尊道贵德,清静自然。要达到清静自然的目的,就是要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违背自然就是老天爷也不能长久,人就更不要说了。老子为什么要说这些?就是因为人们不重视自然规律。天子不重视,侯王也不重视,老百姓更不知道重视,因而,社会秩序越来越乱。为了遵守自然规律,古人早有经典名句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周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意思是,从前圣人之所以作《易经》,是要用它来顺应和探索万物性命变化的自然规律。所以确立天道变化是阴与阳,地道变化是柔与刚,人道变化是仁与义。也就是说《易经》是兼备天、地、人三才的自然规律做成的。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是说,野鸭的小腿虽然很短,如果给他续上一节,就会非常痛苦。白鹤的小腿虽然很长,如果截掉一段,也会十分悲伤。自然规律不能违背。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道运行有恒常不变的自然规律,不会因为尧帝圣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夏桀暴虐而灭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