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万人行课堂笔记 2(1--11条)

 灵兰小草 2022-08-01 发布于山西

讲师:张玉林

整理:徐孝刚

编辑:灵兰小草

第一节课第二部分

我们从现在开始,进入到伤寒条文具体的解读。

1到11条,这是太阳病的概述。那么从12到41条,是太阳病的串讲。从42条以后,那才是各个条文的展开详细地讲。我们今天就先讲概述吧,我们按照条件顺序一条一条地讲。

我说伤寒它是以三阴病和三阴病的形式去讲的,那么第一个他肯定要说太阳病,它的排列顺序是这样的,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这是它的排行的顺序,把我们所学到的三阴三阳的其他方面的内涵,都把它放到一边,完全把自个儿清空,回到伤寒上面去。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太阳病,证脉病治。一般的都把这一条,作为太阳病的纲领性的东西,可能这个词现代人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那我们就把它换一下,换成我们听得很清楚的定义。太阳病的定义是什么?

脉浮。我们不管传统上对于脉浮的定义是什么,现在把它简化一下,就是一个位置,他和谁相对应呢?他和沉相对应的。只要位置是浅表的,伸手一摸就摸到的,这就是浮脉。相对说沉脉是什么?沉脉的位置是深的,是靠下的,你需要用点劲才能摸摸到的,这个叫沉脉。所以以后在摸脉的时候,找脉的时候,浮脉和沉脉就是从位置上面去找,伸手轻轻的往上一搭,这就是浮脉。形容轻取既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可以作为形容,我们简单的记浮脉和沉脉就是位置,浮脉就是一个浅表的,沉脉就是一个位置比较深的,需要用劲才能才能摸到的。浮脉是太阳病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头痛。这个不用解释。

项强,我相信在座的大概有一半人颈椎有问题。这个词不用解释你们都会知道,这脖子这不舒服。强直拘紧。就是项强嘛。

恶寒,恶寒这个词需要说一下,什么叫恶风?什么叫恶寒?恶呢,就当讨厌、怕的意思,害怕、讨厌寒气,有的人是恶风,是怕风,甚至旁边走一个人从旁边走,带那个风,他都有点儿怕。至于说太阳病。定义非常简单,就这四个,这四个大家一定要记得非常清楚,脉浮、头痛、项强、恶寒。不光是记得清楚,大家一定要非常熟悉。只要以后一提太阳病,马上就知道,太阳病就是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在后边所有的条文当中,只要见到太阳病,大家一定要意识到他说的是什么。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脉浮,为什么会出现头痛,项强恶寒。这个东西我们不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在开始学的时候,我们记的是病证脉治,记住这个层面,就能达到方证对应的这一步,再深入下去之后,才需要明白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这是为下一步的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也就是方证的变化做基础的,但是我们第一步达不到那个基础,所以这上边包括以后所有的条文,我们不做过多的解释。头痛,项强、恶寒,这时候太阳病是什么,是外边的风和寒侵袭到我们身体以后,风邪犯上,寒湿犯下,火游行期间,既然是风邪,风邪他犯的是上,有的医家解读的时候说,伤寒传手不传足。他犯的一定是上,下边是没问题的。既然是上的话,就是头疼嘛项强嘛。至于这个恶寒,因为只要是太阳病的话,它早早晚晚的会发热,当你的身体体温跟外界温差比较大的时候,会出现发热。我们都学过物体的散热吧。物体散热就这么几种形式,传导对流、辐射,但是我们人体比它还要复杂,还要增加散热,还要增加一个发汗,出汗可以散热。说话呼吸可以散热,排二便可以散热。这是人体跟物体之间的很大的区别。是人体体温高以后跟外界的温差增大以后产生的恶寒。至于脉浮。这些风寒之邪侵犯到我们身体以后,身体要调动身体的正气去把这些东西全都赶跑。赶跑是把我们体内的正气都调到体表来了,都调到偏上的位置,这个邪气不是在这儿吗?就把身体的正气调到这儿,通过正气去想把他赶跑。这就是基本的解释。这是太阳病的定义。

太阳病的定义就四点一定要记得非常清楚。

从第2条和第3条说的是太阳病的证型。太阳病的证型就两个。我们原文的第二条解释的是太阳中风。大家可能在记这的时候会有一些疑惑,说这个太阳病头痛,项强,脉浮恶寒,这个对应现在的什么病啊?说真的是不好直接对应。因为现在有好多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进行归属的时候,都归属于太阳病,比如说感冒了,伤风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对于太阳病。我们没觉得感冒,但是觉得有点闹肚子。身上也紧紧邦邦的,摸摸脉,他是脉浮的,头跟以前比好像是有点懵懵登登的,但是他也不是很疼,脖子皱皱巴巴的,也不是挺僵硬的。这时候归到太阳病吗?闹肚子同样是归到太阳病,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见到一种叫肠胃型感冒。说那个人是肺炎的早期,咳、喘、痰并不明显,在早期出现的时候,也可以把它归到太阳病。但是在中间它会出现变化,出现喘呐,咳呀,痰呐,会出现这些变化。但是在他早期的时候,他可以是这个。那么肝炎可,可以不可以?同样可以。也就是说同样太阳病,包含着我们现在很多很多的疾病,我们现在区分的这个要点就在于符合这四点,就是太阳病在这个时期。在太阳病的时期,你抓住这个时期,如果你用这个治法对的话,你可以马上就给他阻断,它不向下面发展。现代疾病好多都可以纳入到太阳病的范畴之内。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的中风。出现一个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又回到第一条。第一条是什么?头痛,项强,脉浮,一个恶风,一个恶寒。他们的区别是在哪儿?在临床当中,其实再往后看,你看张仲景在行文的过程当中,这个风和寒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他们往往同时侵袭人,但是他会有一个侧重,这个人表现是风邪重还是寒邪重?但是谈恶寒的时候一定有恶风,谈恶风的时候一定是有恶寒,只不过这个侧重点在哪?我曾经治过一个人。是夏天最热,大暑节已经过去了,这个人穿的很厚,是一个女的,她是产后受风。产后就觉得特别怕风怕寒,二年的时间了。他穿的衣服都很厚。夏天就是正热的时候,他穿着保暖的秋裤。他自己形容家里的风扇永远都不敢开,这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怕风。他要是穿着一条裤子,旁边有人从那一走的话,她就觉得她的身上什么都没有,那个寒气一下就钻到骨头上。有非常典型的一个恶寒。她又有恶风,又有恶寒,其实就是一个产后受风。那大概有一个多月吧,天气变凉了,但是早晚凉,中午还很热,有一天中午非常兴奋的穿着裙子,说大夫你看我今年终于穿上裙子了,我说你那药还得吃啊,起码你再吃半个月,明年从天气一变热,你就开始穿裙子,没问题了。用这个说明什么呢?风和寒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但是在张仲景行文当中,他会提出一个恶风,一个恶寒的问题,这时候只不过是说恶风比恶寒要重,我们谈到恶寒的时候,是恶寒比恶风要重,它们一定是同时存在的,不能截然分开的啊。

头痛,项僵、恶风、恶寒,这要加上头痛,项强,恶风,脉浮。这是太阳病,在太阳病的当中出现这种变化,一个是发热,一个是汗出。再加上一个脉象的变化,这时候脉缓。这个缓不当快慢讲。因为学过古脉法的同学,或者看过脉法的,这个脉缓是在这个长脉,是比长脉还要慢一点的,如果再慢,叫做迟脉。这只是快慢是吧,就是你比如说我们现在做心电图去,当窦性心率少于60次的时候,他会给你报一个窦性心动过缓。实际上他跟我们中医说那个那个缓慢,跟那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在这儿这个缓可不是缓慢的缓啊。这个不等于快慢的啊,它的表达意意思是什么,一个是从容舒缓的,从容舒缓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脉势。我们在讲这个脉势的时候,曾经建议大家去海边沙滩上好好看看潮涌,不慌不忙的刷一下,刷一下,退回去,当你看一会儿之后,你闭着眼睛仔细在那听,其实那个就是一个从容舒缓的。跟快慢没有关系。你像我们这谈到发热。我们知道,发热之后,心跳一定要快的。人体体温每增高一度,大概脉搏要增快十次。这个人发烧呢,体温增高,这脉一定是快的,他不会出现缓慢的脉。也就是说,假定说这个人正常心跳是70次,现在发烧到38度,现在人正常体温也就36度嘛,烧上两度要增加20次,也就是他的脉搏要达到90次,这时候我们摸脉,它是一个数脉的。所以这个缓不当快慢讲。第二个意思是什么?不是典型的特别没劲。他是有一点没劲,就是偏软弱的这种脉相。因为大家可以试一下。当你很热的时候,但是汗还没出的时候,你摸摸你的脉是不是很有劲儿,当你的汗出来以后,你再摸你的脉。那种劲头,那种势头,马上就下去不少。就包括我们中医有些急救,也经常被人诟病,你比如出现血压急剧增高的时候,我们可能采用那个放血的方式。或者是耳尖放血,或者干脆就就走静脉这放血。随着血出去多少,血压可能就会明显的缓慢下降。我们说出这点血,几毫升的血?要是五毫升的血,那可就一摊,我们一般放血都放不出去这么多。这时候随着这个血的排出,那种藏在里边那部分气是从这儿宣泄出去。同样,我们出汗也是把血管里边的气,我们叫做营气也好,荣气也好,是把它宣泄出去,这脉肯定是偏软的。所以在这,这个脉缓它是偏软的。但他依然还是浮脉。所以第二条我们把它叫做太阳中风的定义,在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个汗出。增加一个脉缓。劲头没有那么大。脉浮。在脉浮的这个基础之上,对脉是偏软弱的。其实这才是主要的,这个发热可以有,可以没有,因为时机的不同,或已发热,或未发热。这是都可以,但它一定是汗出,一定是脉偏软弱没劲了,但是是浮脉,依然是那种从容的。这个证型就叫做太阳中风。

那么我们看太阳病,第一个先定太阳病四条,定出太阳病之后,然后再往下细分,这个人有点汗出,但是这汗出不是出大汗啊,但是身上有点发热,体温也可以升高,也可以不升高,但是身上摸着黏黏糊糊,潮潮乎乎的。这个汗出,不是大汗啊,不是出好多大汗。这是摸着摸着身上黏黏糊糊的吧,是有一点汗的。但是他没变成水珠一样的流下来。这是和太阳伤寒非常重要的鉴别点。一个是汗出,一个是脉是浮缓的。那也就是说,在这个太阳病的四象之上,加上一个汗出,这个脉浮变成一个脉浮缓的。四条加上一条汗出是五条,其中有一条脉是稍微有一点变化的,那这个时候就叫太阳中风症。这叫做太阳中风了。

脉浮(缓)、头痛,项强、恶风、汗出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第三条依然是定义。谁的定义?太阳伤寒的定义。太阳病,伤寒的行文特点就是太阳病。见了太阳病,我们想到什么?脉浮,头痛,项强,恶寒。要想到四点,也就是说把这太阳病这三个字换掉,把那个症状摆在这儿,我们会看的更清晰,以后的所有的调整当中,看到太阳病,我们马上就意识到就是那四条。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这点跟前面是统一的吧,跟太阳中风是统一的,他或发热或者没发热。必恶寒,太阳中风,这写的是恶风。这是恶寒,两个都有,但是恶寒是重于恶风的,太阳中风是恶风重于恶寒的。但是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太好分辨啊,尤其在临床当中,你问他怕冷吗?怕。怕风吗?怕。你怕风重还是怕冷重?我不知道,反正我都怕。这时候我们往往不好从症状上去辨别,但是在这个时候增加一个体痛。全身都疼。这种疼有一个特点啊。全身就紧紧巴巴,皱皱巴巴,哪都疼,但是这种疼呢,不影响你活动,并且这种疼呢,它随着你活动,你蹦一下跳几下,身上一热,哎,他疼反而是轻松。但是有的人,受风以后他不想动嘛,往往是你用手轻轻摸下皮肤,他都感觉这很疼。但是你看胳膊没有红肿热的表现,就全身皮肤,你不管摸到哪一下,他都觉得这很疼。那这种疼,它是全身都疼,没有到肌肉这一层,不是说疼的胳膊不敢动,我腰疼的也不敢动,没到那个程度,就是一个表皮的疼痛。这是一个体痛,再有一个呕逆。所有的太阳病都有,但是有轻有重。轻的像太阳中风上边它没有提,但是一定有,只不过有轻有重,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那个伤风感冒之后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实际那也是一个比较轻的表现。在伤寒上边特意提出一个呕逆。但是中风也有伤寒也有,伤寒的呕逆是比中风的要重一点的。脉阴阳俱紧者。

在这条当中还应该加上一个无汗。这个有汗无汗,是区别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所以在这应当加上一个无汗。中风的身上是没劲,不想动,但是疼的不明显,这个伤寒他出现这个体痛,但是这个时候我们问诊很难搞清楚。如果我们加上一个有汗无汗。脉是紧。这个紧是什么紧?是浮紧还是沉紧?是浮。阴阳俱紧,也就是说,脉是浮紧的。

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太阳病在那个四个的基础之上,如果它们之间需要鉴别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从那个太阳中风?黏黏糊糊的,身上有点汗。这个脉呢,又从容舒缓,然后呢,比较热,比较没劲,太阳伤寒呢,它本身是没汗的。摸摸这个脉,它是紧的,他是浮紧的。是不是就很容易做一下鉴别。至于其他的症状,都是些个伴随症状,比如说剧痛。身体疼,就好像这个摸哪的都疼,尤其是夏天穿宽松的衣服,袖子很宽,袖子跟着蹭的时候,它也会出现疼。体痛,呕逆。作为伴随症状出现,但是我们在鉴别当中,最主要鉴别的是什么?一个有汗,一个无汗,一个脉是浮紧的,一个脉是浮缓,比较软弱,没劲的。

这就谈到一个紧脉,什么叫紧脉,首先说这个脉是比较硬的,比较有劲的。就好像一根绳绷紧以后,我们在线下课的时候,经常让大家拿这个织毛衣的毛线。一个人拽着,一个人使劲拽着,然后在这转。你绷紧以后。同时又在转这个毛线,你去体会这个脉实际上是有劲儿的,是偏硬的,又有一种所谓转所无常的感觉。如果说大家想体验这个紧脉的话,你就是这个症状,符合太阳伤寒。然后身上又没汗,全身疼。这种人,你去摸摸他的寸脉。这个脉在哪?在肺脉上。在右寸上。我们现在诊是不是感冒,就是从这上面去诊的。

这个同样是个定义,也就是在太阳病的这个基础之上,加上一个无汗。加上一个脉浮紧。这就是太阳伤寒。

脉浮(紧)、头痛,项强、恶寒、无汗、体痛、呕逆

太阳病就这两个证型,在定义上面搞的要特别清楚。后世的解释上边可以把寸称为阳,尺为阴,可以把这浮取称为阳,可以把沉取称为阴,我们现在不再纠缠这个,我只是告诉大家,他定位定在哪?定在肺脉上,右寸上。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在这条当中,伤寒代表的是太阳病。因为伤寒和中风都代表是太阳病,张仲景在行文的时候,有意识的一会儿写伤寒,一会儿写中风,这个意思以后在具体条文时候我们再讲,我们现在首先肯定这个伤寒,它就是一个太阳病。然后后面告诉我们脉若静,为不传。

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这个其实很好解释。脉若静。这是临床工作当中,去判定一个人感冒好没好的一个非常非常直接,又好用,又简单,并且又很确定的一个指标,家长带着小孩去,问大夫,我们这孩子你看感冒好没好啊,到时一摸脉,脉很静。就是符合这个脉静身凉的这个描述,摸摸脉,就知道。是一个常脉,正常的脉,我们告诉说孩已经好了,回去吧。但是也有的带孩子去之后,摸摸脉没好,摸的是什么?脉没静。脉若静的肯定是没传。这是不传的,这个已经好了。颇欲吐是什么?是传到少阳了。如果说出现烦躁,这是传到阳明了?不管是传到阳明,还是还是传到少阳,这时候他的脉是急数的,为传也。这个病没好。不光没好,还往下传了,往下传的意思是什么,病情加重了。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第五条是解释第四条的,伤寒二三日,其实不不止二三日。四五日也行,八九日也行。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刚才说那个少阳证,是什么?,想吐,胃不舒服,恶心想吐,阳明证是什么?出现有点燥,有点烦。就是里热比较重了。不见阳明证,也不见少阳证,这就没往里传呗。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第六条,伤寒当中描写的是三阳病和三阴病。记住,大的病就是六个。在这个太阳病当中,下边证型太阳中风,太阳伤寒是两个,证型是太阳病下边的二级这个子公司。总公司总部是太阳病,然后二级公司一个中风,一个伤寒,但是在这条当中提出一个温病。这个温病。或者是包含在伤寒之内,或者瘟病是单独的一个,因为在伤寒里面,瘟病没有展开,我们后世医家往往把瘟病和阳明病做一个对应,这样对应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在晚清的时候,温病学派的兴起,是补上了这块的短板。不要说学伤寒就攻击其他的,温病学派是非常好的,包括金元四大家,那都是非常好的,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学会。

这个瘟病,它是和这个三阴三阳并排的,他们是一个平级关系。你那个太阳病是一家上市公司,温病同样是,他不是你上市公司下边的一个子公司。在这为什么单独提出一个温病?因为温病的治法是不能用汗法的。所以这条是给我们强调的是,有一种病特别像太阳病,发病时也出现这些个症状。看看这个啊。太阳病的症状是什么?脉浮、头痛、项强、恶寒,类似的出现发热而渴,不恶寒者。如果我们单纯按照伤寒说,发热而渴不恶寒者。是不是就是阳明病?所以阳明病当中的这些方子,尤其是白虎汤,它也可以用于我们认为是温病的,但是后世温病学的兴起,那些个方子反而是更好一些。他强调发热而渴,不恶寒。发热而渴都可以放在一边,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不恶寒。太阳病一定是要有恶寒的,不管是中风还是伤寒,不管是怕风重还是怕寒重。他一定是要怕风寒的。而这个瘟病,包括我们的阳明病,恰恰他是不怕风不怕寒的。其中还包括太阴病的一部分。像这种发热而渴可以要这句的描述,发烧,渴,想喝水,但是关键点是在哪,是在他不恶寒,这个叫做温病。然后后边跟我们描述,若发汗已。这个大夫没判断清,判断成是太阳病,采用汗法,不管是用桂枝汤还是用麻花汤,发完汗以后。身灼热者,名风温。太阳病一般判定准确以后是桂枝证还是麻黄证,用上汗法以后,这个病解了就好了呗。这人不但没好,身灼热者表明什么?他发烧的体温比以前还要高了。这是叫做风温。发完汗以后,这个烧的还高了,往往会误认为大清龙汤证。

下面描述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整体的脉都是浮的,他和那个阳明脉洪大,又有点相似之处,然后自汗出,自己就出汗。出完汗以后,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实际这时候的病情,是加重了。因为他这个出汗一方面可以散热,一方面是可以发散掉湿。但是这个人身重,表明他的湿是没有去掉的。然后多眠睡,多眠睡的意思没精神呗。谁生病之后兴奋的,身上特别有劲,身上特别轻松,如果轻松那就不叫生病了,是吧。这是多眠睡,就想躺那呆着,烧的迷迷糊糊的,这个鼻息必鼾,这可不是打鼾。这表明是出气粗,一出气呼哧呼哧。这个叫鼻息比鼾。然后语言都难出了,这时候是发汗以后伤津液,但是湿没有去,这些正气耗损的已经很多,这个语言都难说了。假如说这时候这个大夫一看这种情况,这不是明显的一个热证吗。如果用大清龙汤的话,它会造成一个大清龙汤描述的,误治喝完以后要惊厥,抽搐。 如果说这时候没给他用大清龙汤,符合阳明病,用承气汤证啊,三天没大便,用承气汤急及下吧。这时候下完之后,小便不利,指的是小便的黄赤。黄,尿尿的时候有点发热,但是一定是少的。尿少,尿是黄的,尿的时候尿道有一种灼热感。然后直视失溲。再下以后更进一步的伤津液,伤完津液之后直视,什么叫直视,眼睛都发直。我们看的一些个严重的抑郁症的患者,还有一些精神不健全的,还包括一些个些吸毒的。还包括一些同志们,那种眼神都是有特殊的表现了。这个直视呢,就是眼有点发直。失溲,大小便都控制不住。这时病情已经非常非常危重了啊。就因为我们误治,非常非常危重了。一个是用汗法的误治,一个是用下法的误治,一个用火法的误治。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微发黄色是什么色。如果不知道这个微发黄色的时候,看看熏鸡呀,熏鸽子呀,湖南四川的熏肉啊。就是那种颜色。这是若火熏之,微发黄色。剧者,严重者,如惊痫,时瘈瘲,一惊一乍的。这几种方法都是错的,然后后面告诉我们一逆尚引日。用一种误治的方法。这个就是错的,但是还没出现严重的后果,再逆促命期。连续用这种错误的治疗方法的话,那么就是促进他上天了。所以这一条特意给我们提出来。有一种病跟太阳病很像,但是我们临证当中一定要辨别清楚,辨别不清楚以后我们用汗法用下法,用火法,全都是误治,误治以后会要人命。所以说,医生责任重大。业务要求精。可以结合阳明病篇。

如果在早期的话,我们不用汗法下法,我们用阳明的清法。说不定也是可以的。白虎汤证,大剂的白虎汤证。应该也是可以的,其实直接引用了后世医家的温病家的是合适的。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第七条。我们很多后世医家把这条看成是辨阴阳病的总纲。我们这样看也行,直接就忽视这条也可以,因为后面任何一个病都有一个直接的定义。后世医家对这个解释。这条是一个原则上辨阴阳的没问题。但是后世医家把它当成一个具体可以操作的东西,这时候就出现问题了,问题是什么?

①没有脉象,单纯从症状上辨阴阳?没有三阴三阳的病证脉治那个当中的脉。仅仅是从症状描述上,发热恶寒,无热恶寒,仅仅从这上面去辨阴阳,实际上是缺腿的,证据是不足的。因为证据不足。语言越少,信息量越大,给后世更多的发展空间,

②发于阳指太阳,发于阴指少阴。在后世当中啊,比如说发于阳,专指是发于太阳,发于阴就是发于少阴,这是第二派,第三派解释什么?发于阳就是发于太阳中风,发于阴就是发于太阳伤寒。要是没有临证的话,单凭这些解释,看书越多,你越找不着北,因为作家解伤寒解的从哪个角度都有,我们不能说人家错,起码作为后人在学的时候。不知道谁对谁错。一个是往东对,一个是往西对,这你听什么?

③风伤卫为发于阳,寒伤营为发于阴。伤寒上面来讲一个营卫之气。

营气运行示意图:

  

卫气运行示意图

  

营卫运行告诉我们,饮食入胃,经过胃的消化吸收,它那个气要分成三宗。第一支气跑到哪?跑到胸中形成那种宗气,后世叫做胸中大气。第二股跑到血液当中,叫做营气,或者叫做荣气。第三股气叫做卫气,卫气是在脉外的这些气。固护体表是卫气其中一个方面,那凡是脉外头的气都叫做卫气。发于阳七日,发于阴六日,这一段我们直接就把它给忽视掉了。因为我们当大夫当的时间长以后,谁生病也不会按照你设计好的去生。并且这个发于阳,就七天就好,发阴的六天就好了,我们现在看的病几乎都是发阴的。因为都是脏腑的病,谁敢吹牛说这个肺癌你六天给治好。那人高血压你能给他六天治好,那个糖尿病你给他六天治好,那个痛风你能给他六天治好?不管是六天还是七天,这个数呢,应当不是伤寒的本意。这个数怎么来的,来自于河图上面,这是河图的数。但是在实际治病的过程当中。这个东西真的是可以抛弃啊,可以不看。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第八条,有点意义,但是作用也不大。依然是遵循着相数思维去解释,但是我们后边有一个针对足阳明,使经不传,这个东西可以试,如果服桂枝汤,症状不解,可以刺风池。这个是针药并用的,这个还有一点意义,但不是很大啊。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第八条。这个是从讲12经气血运行归位的时候, 12时辰和12经气血运行是有一个对应关系的,但是说太阳病欲解时,从巳时到未时,太阳病欲解是这个时间。但是临床当中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啊。假定说我们不做临床的,单从字面上去分析这个东西,这东西非常深奥,也会讲的非常有道理,但是我告诉大家,在临床当中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应当都是后世医家就添上去的东西。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风家。表解。表解是什么意思?风家这是太阳病,太阳病,太阳中风。太阳中风是一个桂枝汤证。不管是自己好的,还是喝桂枝汤好的,反正是表解已经好了,好以后呢,这人呢?没劲,没食儿,不想吃东西,不愿意动。这个叫什么?不了了者,12日愈。依然是按照这个数去推演的,真的不一定,有的人感冒好以后,这一天特别不想动。躺一天以后,第二天就跳起来满血复活。一天,那干嘛非要等到十二天?所以这个数依然是一个按数去推演的。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1条。有人把它作为辨寒热真假的一个原则。这是一个真寒、假热(四逆汤)。因为寒在骨髓嘛。第二种情况,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是假寒、真热(热深厥亦深)。

按照这个原则去辩也行,但是我们在后边的所有的条文当中,都会给出我们详细的定义。所以这一条呢,作为一个原则性的东西去考虑一下是可以的,但是不拿它当一个具体行为的指导,在临床碰到的这种典型的东西不是很多。我见过一个。那年夏天一个身体很壮的30几岁一个男的,感冒。西医说赶紧输点液吧。结果往床上一躺,还没等着输液准备好呢,就开始烦躁。冷的不行,夏天的时候就把那个被子盖上,哆嗦到什么什么程度。伤寒不用哆嗦去描述,战栗。按现在想,就是一个太阳伤寒。身体很好,哪有什么寒在骨髓,热在骨髓这一说,因为他没有基础病,身体真的很好,一个太阳伤寒,寒的竟然是那样。

按照本条文说,发热,烧的很高。盖着被子还是烧的哆嗦,床板都颤动,这是一个热在皮肤寒在骨髓里,但是这个人不是!现在回想,他就是一个太阳伤寒,应该发点汗马上就好,因为当时看着那么急,用激素给它冲了一下,用了五毫克地米给它滴进去,输进去,一会儿它那个一出汗完寒战也没有了。所以这就是一个太阳伤寒不同时期的表现。所以按照这个东西去做一个本质上的原则上的判断。做一个参考吧,但是不拿这些东西作为这个具体执行的标准。我们现在说一个真寒假热,一个假热真寒,现在的提法叫什么?上热下寒、里热外寒、寒包火、里寒外热,火包寒,反正提法都有,其实这些问题呢,都是在我条文当中,逐条都都是能够解决的。

小结:太阳病的原则

1.定义

2.两个证型

3.与两个病的鉴别:温病、少阴病

第三个。没有展开讲,可以把阳明病跟瘟病做一个对照。照的意用,它也不是发汗,也不是下。他的治疗原则跟这个后世对温病的治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你要特别注意温病表现好像是太阳病,但是他真的不是,这是我们误治,误汗,误下,误用火,包括误吐,可能就会要人命了。就在这儿是强调的这个瘟病。要把这个把它从太阳病当中分裂出去。

4.把阴阳落实到寒热层面:以寒热分阴阳性质,分真假。

我自个儿一些体系啊,把我们阴阳的概念。把阴阳的概念落实到现在寒热虚实的思想体制当中,我的思想体制就是源于伤寒的,但是,是用现代的语言去解读的,这时我不再提阴阳,提什么,提寒热,这个寒热就代表着阴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