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大白兔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随着医药行业景气度高涨,以药明康德(603259)为龙头的医药研发及外包行业也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得益于其一体化业务模式所带来的协同效应,药明康德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渗透率都明显领先于竞争对手。近期,药明康德发布了2022年中期报告,报告显示业绩同比上涨明显,但股价却持续下跌。为此,市场众说纷纭。今天我就带大家来看一下药明康德这家公司,在国外同行纷纷采用AI投入研发后,威胁几何? 一、深入耕耘主业,引领行业发展 药明康德深入耕耘医药研发外包行业,也就是CXO行业。CXO主要包括两块CRO和CDMO,其中CRO又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CRO:
CDMO属于研发成功后的成产环节,即帮助企业生产药物。 医药研发服务行业的大多数公司都将业务集中在CXO的某一阶段,像药明康德这样贯穿CXO全产业链的公司是比较少的。药明康德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新药研发生产服务,具有“一体化、端到端”的优势,因此药明康德的客户渗透率高且老客户忠诚度高。2022年中期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客户650家,合计为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过5850家客户提供服务。 按照营业收入来看,目前我国的CXO行业龙头无疑是药明康德。据下图可知,药明康德的营业收入是头部第二大公司康龙化成的三倍以上。药明康德之所以占据这么大的市场份额一方面是一体化模式带来的优势;另一方面是药明康德具有深耕该行业的信心,近些年投资了多家医药行业,外加并购和设立分公司,药明康德的规模扩张迅速。 ![]() CXO营收和药明康德投资情况 (来源:左图:中银证券公开研报;右图:动脉橙产业智库) 二、AI对CXO同时兼具补充作用和替代作用 从下图可知,医药研发整个环节最少要十年的时间,耗资大约26亿美元,研发是否能够成功受多种不可控风险因素影响,因此医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很多药企决定将该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公司,也就是CXO。 ![]() 全产业流程(来源:塔夫茨药物开发研究中心) 现在很多CXO企业尝试使用AI技术来研发新药,药明康德自然也不甘落后。自2015年到2020年,药明康德先后投资了6家AI公司,足以显示其对AI智能引入医药研发领域的重视。AI技术有助于克服医药研发行业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等缺点,例如百度的LinearFold算法,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英矽智能在2021年2月对外宣称,仅用18个月的时间、260万美元的投入,就研发出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新靶点,节约了大量药物发现成本;这些都体现了AI对于CXO行业的补充效应。 ![]() AI投资(来源:北京中大唯信科技有限公司) 药明康德80%以上的业务收入来源于国外。但是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很多药厂直接使用AI技术提高医药研发效率了,这不免对药明康德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例如:辉瑞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系统IBM Watson推动其对免疫肿瘤学新药的搜索;葛兰素史克投资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以实现药物发现的自动化;赛诺菲利用人工智能加速代谢疾病疗法的研究;基因泰克(罗氏的子公司)正在利用数据分析公司 GNS Healthcare 提供的人工智能系统来研究和创造新的癌症治疗方法。随着AI智能和医药研发结合得更加紧密且技术更加纯熟,很多药企将会采用AI技术研发药品,甚至彻底甩开CXO企业直接与AI公司合作,这体现了AI对CXO的替代效应。考虑到替代效应,CXO行业必将被AI占据一部分市场,届时药明康德的主营业务将受到限制,可能不得不转型为药企。 三、总结 近几年,药明康德的营业收入逐年上涨,相应地,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均大幅上涨,且上涨幅度超过营业收入。公司加大项目投入和并购力度导致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长期股权投资随之增加,随后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随着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增加而增加的。整体来看,公司很看好现有产业并且打算持续扩张以获得规模效应。 ![]() 同比变动较大的科目汇总(来源:药明康德历年年报和2022年中期报告) 药明康德要想长久发展且不被AI替代,需要提升专业技术,主要是不能被AI代替的技术。另外,全产业链模式是目前CXO行业公司的趋势。我认为受AI研发医药的影响,CXO行业必将萎缩,CXO公司向甲方药企转型也是一大趋势。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