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六讲 “层累地造成”的古史(下)

 陈之秀 2022-08-03 发布于北京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老王。

今天继续讲《“层累地造成”的古史》(下篇)。

《淮南子·天文训》说:东方属性是木,它的帝王是太皞,它的副官是句芒,拿着圆规治理春天......南方的属性是火,它的帝王是炎帝,它的副官是朱明,拿着天平治理夏天......中央的属性是土,它的帝王是黄帝,它的副官是后土,拿着准绳治理四方......西方的属性是金,它的帝王是少皞,它的副官是蓐收,拿着方尺治理秋天......北方的属性是水,它的帝王是颛顼,它的副官是玄冥,拿着秤砣治理冬天。

知此四帝即四方之帝太皞、炎帝、少皞、颛顼。

前面老王证明了炎帝就是颛顼,太昊、少昊属于同一个氏族,也就是帝俊氏族。所以,所谓的黄帝胜“四帝”,其实只是禹胜尧与舜而已。

我们知道,帝喾(帝俊)有四妃,黄帝也有四妃。

《太平御览》卷135引《帝王世纪》说:黄帝有四个妃子,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元妃是西陵氏族的嫘祖,次妃是方雷氏族的女节,次妃叫彤鱼氏,次妃叫嫫母。

知黄帝有四妃。

《世本·王侯大夫谱》说:帝喾元妃是有邰氏族的女子名叫姜嫄,生了后稷;次妃是有娀氏族的女子名叫简狄,生了契;次妃是陈锋氏的女子名叫庆都,生了帝尧;次妃是娵訾(音居资)氏族的女子名叫常仪,生了挚。

知帝喾有四妃。

而《山海经·大荒南经》说:

羲和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
帝俊的妻子娥皇,生了三身之国。

《大荒西经》说:

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

帝俊......有赤国妻氏。

知帝俊也有四妃。

因为帝俊就是帝喾,所以,常仪就是常羲、简狄(因商祖契就是少皞挚),生颛顼的嫘祖就是生尧的庆都,彤鱼氏就是赤国妻氏(彤与赤俱为红色,鱼与国古音亦近)。

从这几位妃子的排列顺序上,可明显看出系何族所为。将嫘祖列为黄帝元妃,一定出自西陵氏族的人;而将姜嫄列为帝喾元妃,当出于周人之手。

对比《国语·鲁语》和《礼记·祭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国语·鲁语》说:有虞氏族禘祭黄帝而以颛顼为高祖,郊祭尧而以舜为高宗;夏后氏族禘祭黄帝而以颛顼为高祖,郊祭鲧而以禹为高宗;商族人禘祭舜而以契为高祖,郊祭冥而以汤为高宗;周族人禘祭喾而郊祭稷,以文王为高祖而以武王为高宗。

《礼记·祭法》说:有虞氏族禘祭黄帝而郊祭喾,以颛顼为高祖而以尧为高宗;夏后氏族也禘祭黄帝而郊祭鲧,以颛顼为高祖而以禹为高宗;殷族人禘祭喾而郊祭冥,以契为高祖而以汤为高宗;周族人禘祭喾而郊祭稷,以文王为高祖而以武王为高宗。

很显然,虞、夏、商、周四族的祭典是完全相同的,因喾即舜。虞族人要祭夏族人的祖先黄帝、周族人的祖先颛顼(尧),说明是周人的安排;夏族人要祭周族人的祖先鲧、颛顼,同样是周族人的安排;商族人祭祀的都是本族的祖先,而周族人还要祭祀商族人的祖先喾,则是周族人对商族人的怀柔政策所致。

中国的史前文化本由一个个氏族通过战争、婚嫁而逐渐融合,形成几个较大的集团,犹如百川归海一样,必将出现文化的统一局面,而最终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便是夏朝。因此,传说是夏族之祖的禹遂以上天之神的身份,降临了人间。

随着夏朝的灭亡,商族继兴,遂把本族的始祖帝俊(也就是舜)纳入了祭典,并且把帝俊封为太皞,把自己的直系祖先契封为少皞,而把颛顼(尧)说成是“少皞孺帝”,这样一来,自己的始祖舜便成了继唐尧而兴的虞舜,禹因此退居二线。

周族初起,对于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在利用鬼神巩固自身的统治上,没有什么作为。直到东迁而后衰落,为维持王室的地位,才搬出了黄帝,作为各族的共同祖先。

到了战国时期,素好鬼神的楚国势力强大,大有与秦一争天下霸主的雄心。表现在舆论方面,便是让“尧舜禅让”的传说风行天下。而“尧舜禅让”的核心,是说商朝始祖舜的天下本是自己的始祖尧拱手相让的,因此自己应是继商而兴的不二之选。更有甚者,楚人把鲧说成是禹的父亲,连商朝以前的夏朝始祖禹也要被自己的祖先鲧压上一头。

随着秦国的强盛及至统一中国,秦王嬴政综合当时盛传的许多远古帝王的名号,配合秦国本土的五方帝及天、地、人观念而形成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各取一字,自封为“始皇帝”。

汉继秦兴,司马迁参考旧说,写出《史记》的《五帝本纪》,排出自少典至禹的帝系,认为少典生炎帝、黄帝,黄帝生昌意和玄嚣,而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芒,句芒生蟜(音绞)牛,蟜牛生瞽叟,瞽叟生舜;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生挚与尧。又说颛顼生鲧,鲧生禹。把本来属于不同氏族的祖先,统统拉到了少典、黄帝的帝系中,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至今我们仍被统称为“炎黄子孙”,就是这种影响的最好证明。
我以为,《史记》所谓黄帝的各个世系,都是有来历的。所谓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也就是少皞孺帝颛顼的翻版。而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帝喾这个世系亦即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照。乘釐即季釐。因为,玄与咸、嚣与鸟,蟜与乘(季)、极与釐,喾与照,古音并近。也就是黄帝生舜的翻版。黄帝生鲧即生颛顼。而所谓帝喾生挚与尧,则是有问题的,因为没有详细的世系传承。

根据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认为尧即颛顼、舜即帝俊。而据刘起釪先生考证,少典之典为氐、有蟜(音绞)之蟜为羌之音讹,很有道理。  也就是说,炎帝是早于黄帝的,因为氐族是炎帝的后裔,而氐羌族是伯夷父(颛顼的老师)和尧的大臣伯夷的后裔,也属于炎帝族。

好,今天就讲到这儿。下周六晚八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之秀有一说一”,收看“老王开讲”。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