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感染幽门螺杆菌到胃癌,可能只需6步

 脾胃管家 2022-08-04 发布于江苏

感染后,胃黏膜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正常胃黏膜(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

“吃进去”的幽门螺杆菌

1、最易在餐桌上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吃进去的细菌”,传染性很强,最常见传染方式是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

在外就餐,碗筷消毒不达标,或几个人一起吃饭时不使用公筷,互相夹菜,都可能会造成传染。

.

2、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造成糜烂或是溃疡,致使胃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产生病变。

.

3、生吃

西餐、日餐,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就吃,涮火锅肉还没烫熟就下肚了,这就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埋下了隐患。

.

4、接吻

唾液中也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如果情侣深度接吻,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将畅通无阻。

.

这3类人应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是否需要清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1)5年龄大于35岁

(2)有胃癌家族史

(3)有上胃肠道相关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建议进行胃镜检查。

.

5招预防感染

1、家庭

预防幽门螺杆菌,最重要是管好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家庭成员必须要积极的补充辅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益生菌,金免幽,并一定要分餐,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

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

2、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

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牛排等食物,不喝生冷水。

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刺激胃黏膜,降低粘膜抵抗力。

3、不要“口对口”喂饭

拒绝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

有家长会不自觉地用舌头感知食物温度,或在喂奶前先用奶嘴尝一口...

这些习惯可能将大人口腔内、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4、及时洗手、清洁口腔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情侣间亲热前,要充分清洁口腔。

5、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

幽门螺杆菌高危人群应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50岁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镜;50岁以上者,每2年做一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