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是怎样获得的?

 leeechen64 2022-08-04 发布于重庆

知识是怎样获得的?

“知识是怎样获得的”这个问题与教师课堂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密切联系。

婴儿从娘胎里来到这个世界首先是通过自己眼、耳、鼻、口、手同这个客观事物发生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借助语言识别不同的事物,并逐步分辨和识别事物之间的联系。换言之,婴儿最先认识到的是一个个孤立的事物,然后才逐渐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再然后则学会了用符号代替具体的事物……。人的认识过程是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那么,就学生而言,学生在课堂上是怎样获得知识的呢?

一是动眼看。如观察(动作、实验、现象等)、阅读(课本、课外书籍等)。

二是动耳听。如倾听教师的讲解、点拨、分析,倾听同学的发言、听有声读物(如喜马拉雅)等。

三是动口说。如大声朗读、口头演讲,用自己的话去解释、小结等。

四是动手做。做笔记、写心得、做练习、做实验、做统计、做调查等。

五是动脑想。思考应该贯穿到前面提到的动眼、动耳、动口、动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没有思考,学习根本就不会真正发生;没有思考,教学就没有意义。思考是堂课的核心。

为此,有的学者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五个尽量”:

一是尽量让学生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观察图形、具体事物、实际环境等就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大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从而实现从形象直观过渡到理性抽象。

注:

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凭借感官,与事物直接接触所获得的对表面现象的认识。如我们初次与人交往而产生的关于这个人的长相、身高、穿戴、口音等表面特征的认识,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就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图一)

知觉就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图二)

表象则是对曾经感知过的而当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即大脑对过去所熟知的事物的回忆。

 

(图三)

2.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考而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

判断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各种关系的区分和识别。

推理是由已有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

二是尽量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尽量经历发展、变化过程,进而发现其中的原理、规律。

三是尽量让学生思考。在恰当的情境中让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四是尽量让学生表述。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路,让教学得到及时的反馈。

五是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动手、思考、表述等自己得出结论,发现规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