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中小学教师最缺的是什么

 leeechen64 2022-08-04 发布于重庆

       今天教师最缺独立思考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既快捷,又方便。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泛滥、碎片化,分散和消解了人的注意力,也让人浮躁、不安、懒惰、缺乏耐心,甚至被控制。

       偷懒、不愿动脑筋本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教育是一件很烧脑的事情。网络提供了大量现存的教案和课件,教师只要复制、粘贴就把别人的劳动变成了自己的“劳动”。这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因为教师轻而易举就对付了学校的教案检查。教学这种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变成了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

      根据调研发现,这种不动脑的教学行为已经成为一些教师工作的常态。以教师备课为例,以网上下载教案、以网上下载课件、以某优质学校教师学科教案、以试卷、以学案、以学生学习指要、以习题单、以例题、以罗列知识点、以罗列教学环节等代替备课的现象并不鲜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中小学至今仍然弥漫着一股“追风”或赶时髦”的力量,一些教师自觉上缴了独立思考的权利,说别人说过的话,做别人做过的事,课堂教学模式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照搬套用。各种级别的赛课沦为“演戏”,教师课上的好,不过是按照“剧本”表演得好罢了。每个教师表演的背后则是团队的倾力打造。各地教研部门组织不少教师前去听这类赛课,但是,这样的课有可借鉴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吗?尽管新课改轰轰烈烈,但是中小学课堂的内核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化。

       教育是思考者的事业。没有思考,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也就是一句空话。教育改革本质上是对教育者自己的改革。教师要停止那些在浅表层次上不停打转儿的反思;教师也不要习惯性地闭上自己的眼睛,放弃自己的心灵,在惰性中说话和生活;教师有深入自己骨髓的批判精神,让思想向自己发问,在这个浮躁、喧嚣、自我丧失时代里,能够找到让教育安静前行的力量。

       教师要开放自己的心灵,解放思想,海纳百川。每个教师都是教育改革的参与者,要摈弃“看客”和“旁观者”的心态,以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去面对教育改革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也要突破自己的惯性思维定式,打破固有的路径依赖,实现自我的发展和超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