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悟的楞严5,“佛”到底是什么呢?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22-08-04 发布于湖南

Image

(图片来自网络)

佛到底是什么呢?
佛是运用,是运用真理的人,是大智慧者。
佛是真心自性,真心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
性就是万物的本性,
万物的本源我们要去发现,发掘,认识。
万物的本源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具备的,
不增不减,居凡位而不减,居圣人位而不增。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
破无名,去我执,除烦恼,
服务大众,解决众生现实问题。
既然学佛,就要信佛
训练自己恒心和毅力。
信佛,定要按佛讲的去奉行到位,
依教奉行,传播就是传播佛的思想。
佛法,让我们认识真理,
运用真理,改变自己。
佛法不是迷信,
迷信是不懂,乱来;
佛让我们做个明白人,如理如法,
合理合法地来运用佛法,就是智慧。
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当我们改变自己的时候,顺便感化了别人。
改变自己,命运改变,环境改变,
人与事相应改变,一切都改变了。
盲目地去追求执着,想得到什么,
你也得不到什么,也学不到什么。
凡人,一切都是在因果循环当中。
我能给你什么?
什么都不能,只能告诉你一个道理。
生活本来如此简单,
吃口饭,睡一觉,何必搞得如此复杂?
贪,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梦一场。
学佛,学的是真理,运用的是真理。
宇宙间永恒不变的规律,谁都改变不了。
生老病死谁给改变不了。
改变不了,为什么还要学佛呢?
有生,就有老,就有灭,是相对的法。
看了老人的皮肤,和婴儿时的皮肤,
一切都会明白,衰老是客观规律。
人体就如同一台机器,是有寿命的,是有报废期的。
生老病死是我们外在的四种现象所变化,此规律不可改变。
而还有不可改变的部分,
才是更需要我们去了解掌握的。
就是真理,规律,这一部分是永恒的。
就是人人梦寐以求的,所谓的要成佛。
世间有求皆苦,
世间最大的痛苦就是怕失去,
所以我们才贪嗔痴。
失去有两种因素,唯物与唯心。
唯心是精神层面,
唯物是现实所需,器世间的层面。
凡人往往都居在唯物,
为世间的一切有为的而去奔波。
争斗,痛苦,烦恼,去造业,
所谓造业,就是彼此的伤害。
凡夫,不知道这一切,
如同我们的身体,也是有为的。
无上甚深微妙法,有为的还是在欲界。
进入到无为,才是色界和无色界。
当然三界都是在一念之中,
跳出三界外,自然不在五行中。
五行,色受想行识,即五种作用,
五种作用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可以解决一切苦难,度一切苦厄。
世间三昧,四禅八定,行因果之法,
因果相互取代,还是没解决实际问题。
在运用当中相对所产生的法称为哲学。
精神层面,转为愿力,愿力不会失去,
转为菩萨道,称为菩提心,行菩萨道。
为一切茫茫人海的众生去努力。
如此精神层面永远不会失去。
佛都没有把众生度尽,
如发此愿,精神层面永远不会消失。
自己的心愿,如考研,做企业家,
成住坏空,生住异灭,
今天有考上,明日就有结束。
缘聚缘散,缘生缘,发愿力,
发菩提心也是缘,众生无尽,缘就无尽,
借助这个力量往前走,度众生的希望,给我们成佛的希望。
功夫上来,因缘具足,就会恍然大悟,
跳出这一层面,进入无为无所不为的境界。
通过万物的本质,去认识它的本体,
如此才能认得真心自性。
透过虚假的,去认识背后的永恒不变的实相,

永嘉大师云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六祖云

兀兀不修善,滕滕不造怒,
寂寂断见闻,荡荡无无著。
前“寂”,对一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利知见;
后“寂”,在不立知见的当下,不被世间见到的,
听到的一切所束缚,安住真心自性,运用真心自性
“断见闻”,不起无名烦恼,
“荡荡无无著”,无所住而生其心,反闻自性。
何谓反闻自性?
入流亡所,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尽闻不住,活在当下,
停在过去是僵尸,妄想未来是鬼,幻化不实,
没有当下,过去,未来,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
过去的不存在,未来的还没到,
当下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
当下立不了知见,必须真心自性起用。
凡夫呢?
在真心起用的当下,都活在了过去,
能把握住当下,就能了脱生死,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为何不要执着于过去呢?
在当下,依真起妄,
没有真,起不了作用,
没有真也起不了妄想,
然而,当起了妄想的时候就已经是过去,
停留在过去,妄想未来,前面是业力,后面是无名,
因缘和合,六道轮回,无终无始,痛苦烦恼,相伴相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