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螽斯》一首催生之歌

 我是肖洒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螽斯

朗诵:肖   洒

趣解:南一号




▼滑动查看更多





螽斯



原文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译文

螽斯群飞振翅膀,

万声齐鸣震天响。

你的后世子孙多,

家业昌盛人兴旺。

螽斯群飞振翅膀,

声若疾风嗡嗡嚷。

你的后世子孙多,

世代永继绵延长。

螽斯群飞振翅膀,

铺天盖地空中翔。

你的后世子孙多,

团结和睦多欢畅。

解读

为了中华民族人口大业,编撰《诗经》时,孔老夫子可谓是煞费苦心,先是以唯美浪漫的《关雎》忽悠人谈恋爱;接着用《樛木》画出一张色香味俱佳的婚姻大饼来骗人结婚;及至《螽斯》,便自然而然过渡到催生环节:既然新郎新娘成功脱单,接下来就抓紧时间造小人吧。这才是物种的终极目的,思维缜密,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洗脑效果杠杠滴。

没错,有关《周南·螽斯》的创作背景,尽管有“祭祀礼辞说”“讽刺无良贵族剥削老百姓之说”,拨云见日,在南一号眼里,这就是两千多年前流行于民间的一首催生之歌。此论断绝非空穴来风,我是有证据滴。最有力证据当属——

始于上古时期的生殖崇拜

如果你去过台北故宫博物院或许会对一件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翡翠白菜有着深刻的印象是光绪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也是慈禧墓中的随葬品。白菜喻意清白纯洁菜叶上雕有螽斯和蝗虫喻意“多子多孙”。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观念,早在尧舜时代就已深入人心。

那么,螽斯到底是什么昆虫,能够和“多子多孙”联系起来?有人说是蝗虫,有人说是蝈蝈,有人说是蚂蚱,无论是哪一种,相互之间都是近亲关系,他们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强大的生殖能力。

秉持负责任的态度,我开展了调研。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有一个喜贺子孙满堂的吉祥成语叫“螽斯衍庆”。原来,全世界共记录螽斯科20亚科1227属7096种;中国则记录螽斯科11亚科143属612种,是螽斯科最丰富的国家。经历史溯源得知,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 “螽斯 ”,宋朝则将蝈蝈与纺织娘混为一谈,到了明朝方有“聒聒”的称呼,此“聒”乃聒噪之聒,乃以声名之,后来才有了“蝈蝈”这一名称。蝈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中国人历来视蝈蝈为宠物,养蝈蝈的历史则可追溯至宋代,而明代皇宫内有两道门以蝈蝈的名字命名,分别叫“百代”“千婴”,子孙满堂之心昭然若揭。

不过,比起大禹来,这些都是小儿科。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就开了崇拜蝈蝈的先河,以至于给自己起个名字叫“禹”,在古文中就是“虫”的意思,这份诚心,也没谁了。

确定了古代螽斯的身份,证明力基本也就确定了。

虽然蝗虫的批量出现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庄稼被洗劫一空,但农民们一边痛恨,一边羡慕。痛恨的是它们夺走了庄稼,羡慕的是它们一年即可三世同堂、子孙兴旺的繁衍能力。远古时期,生存资源匮乏,天灾人祸不断,人类时刻面临严峻的威胁和考验,这时候,人多势众力量大,人越多,幸存的几率就越大。因此,多生娃,便成了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虽然眼下并没有王位要继承,但说不定,未来哪一代就冒出个天才来,夺得江山代代传也有可能。怀着这样美好丰满的梦想,不免羡慕起能生的螽斯来。看,螽斯虽小,却因数量众多而产生规模效应,照样能所向披靡!

不禁为远古先民的哲学思维所折服。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蝗虫是害虫,那是因为我们早已远离了农耕时代。在几千年农业国的中华大地,先民们离土地最近,他们深知螽斯的习性,熟悉它们拍打翅膀的声音,熟悉它们群飞的阵势,羡慕他们因生个不停而迅速攀升的辈分。

高手在民间!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能够从害虫身上看到它们的优点,并结合人类的需求加以崇拜,将螽斯的生殖能力图腾化,进而通过唱诵的形式,表达希望家族能够像螽斯一样人丁兴旺、永世绵延、繁荣昌盛、后继有人。

一夫多妻制,极有可能就是一种男权社会基于生殖崇拜式的婚姻制度。早生娃、多生娃,便增加了种姓打拼的筹码,便有更大的几率占有更多的资源。而占有更多的女人,便相当于拥有了更多的土壤,多播种子,就有可能多长庄稼,女人,在那个时代被物化,从而沦为生育工具。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虽然女性地位逐步提高,但物种对女性的天然职责定义却是强加于身的。只不过,生育,有了更文明的意义。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血脉的延续,是我们曾来过人间的证明,他们承担着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开创未来的责任,以保证物种的延续。

创作主旨明确之后,自然而然谈到——

人多力量大

人口红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人不仅代表力量,还拥有智慧。因此,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人力资源都起决定性作用。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人口数量优势下的团结,让中国告别灾难深重的时代;正是因为数以亿计的庞大人口体量和伟大集体智慧,中华民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发展到今天的富裕文明美丽和谐;正是因为14亿多人的巨大市场,我们才能在发展进程中依靠自身锻造自身强化自身。

无论远古的歌谣,还是如今的政策,都是想让小夫妻们多生孩子多积福,多为国家做建树。通俗地讲,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的二胎、三胎政策和《螽斯》 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在结合国情的前提下,为大家唱的祝颂之歌。政策性催生,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提高人口综合素质,进而让我们的国民我们的国家保持强大的持久的竞争力,真是用心良苦啊。

如此看来,完全可以把《螽斯》从《诗经》中开发出来,融入时代元素,谱诗为歌,以其悠扬、含蓄、温情,通过春风化雨的方式广为传唱,把催生隐藏在祝福中,润物细无声,效果毋庸置疑

现在,让我们回归诗歌本身,探寻感受那古老岁月里的——

诗意愿望

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均是描述螽斯振翅齐飞之声、之貌、之势,后两句均是祝颂子孙繁昌。各章节之间句式相同、对仗工整,六组叠词,层层递进。三章的易辞复唱,节奏感强,韵律悠美,哄托出渐进渐强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真挚热烈的情怀、祝愿、渴望。

首章从螽斯群飞振翅引出子孙兴旺的美好,侧重数量之多。

次章从螽斯群飞时发出的声音之巨引出子孙兴旺世代绵延,侧重世代昌盛,意在表明子孙是生命的延续。这无形中敲响了警钟:如果不生孩子,你就绝后啦,你存的钱没人花,你的房子被别人住,没人记得你,无法证明你曾来过。简言之,孩子,是我们来过人间的最强证据。

末章从螽斯群聚的盛大场景引出子孙满堂、共享天伦的乐趣,那场面,那排场,那宏大,真叫一个羡煞人也!

穿过厚重的时光,在同一片土地上,传来远古的天籁之音,在节奏渐强的叠词叠句叠唱之中,我们似乎看到一群忘情的舞者,变幻着曼妙的舞姿,循回波折,氛围热烈,意韵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螽斯分雌雄,只有雄虫会发声。也就是说,诗歌中的振翅之音,来自雄性螽斯,这也许是“重男轻女”的又一明证。可笑的是,雌虫虽不会发声,却有听觉器官。也就是说,在螽斯界,女性没有发言权,而是典型的听觉动物。所以,男螽斯只管修炼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大法,只有俘获了女螽斯的耳朵,才享有子孙满堂绵延不息的权利。可见,《螽斯》一诗早就总结出了男追女的恋爱秘笈,各位好汉,掌握个中要领了吗?

诵唱趣解《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葛覃》当娘家成为“诗和远方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卷耳》儿女情长与使命担当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樛木》——论娶媳妇的重要性

朗诵趣解《诗经·唐风·扬之水》里的“恩重如仇”

朗诵趣解朗诗经·秦风·蒹葭》 一生一场梦  一梦三千年

朗诵趣解《诗经·郑风·子衿》慢时光里的诗短情长

朗诵、趣解诗经《秦风·渭阳》——春秋时期,一场史诗级豪华送别

诵读、趣解诗经《豳风 · 七月》重现西周广阔生活画卷

雅诵趣解诗经《小雅·鹿鸣》一场豪宴的启示

朗诵、趣解诗经《豳风·东山》——诗意流传与血色浪漫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车攻》——一场声势浩大的军演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白驹》——留客,是门技术活

扫码下单⬇好书到家

朗诵


肖洒,播音指导,研究生导师,金话筒奖提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学习强国”播音朗诵专家团成员,中国诗歌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演讲与口才分会副会长,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执行会长。

趣解


赵岩,女,河南永城人,曾用笔名南一号、瞧瞧,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管理学硕士,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阅读、写作,出版散文集《她来人间食烟火》。

点击欣赏

潇洒播诵《道德经》全集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作品60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