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立新教授|青年卒中病因诊断的挑战

 最后一个知道的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图片

2022 年 8 月 5 日,在中国卒中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周立新教授为我们进行了关于「青年卒中病因诊断的挑战」相关精彩讲座,分享了青年卒中病因诊断过程中的思路与挑战。

1

青年卒中的概述

1)青年卒中的定义:

是指在  18~50 岁(45~55 岁)之间青年人发生的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等,缺血性卒中更常见且呈上升趋势。

2)青年卒中的流行病学:

全世界每年有 200 万新发青年卒中患者,青年卒中的患病率为(7~100)/10 万(年)。青年卒中的患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出血性青年卒中相对稳定,缺血性卒中呈明显上升趋势。

中国整体卒中首次发病年龄较欧美平均低 10 岁,青年卒中患病率呈升高趋势。

图片

世界范围青年卒中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3)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分类:

①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更加复杂多样,  根据 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闭塞、心源性栓塞、心源性栓塞、隐源性卒中、其他原因和不明原因的比例较高。 

②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仍是中国青年卒中的最常见病因,临床诊疗过程中仍需要首先考虑和排除。

③ 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 TOAST 分型判断青年卒中病因后,还必须尽可能明确具体病因、机制,指导青年卒中治疗和二级预防。

图片

青年卒中病因分类(根据讲者 PPT 整理)

2

青年型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思路

1)青年缺血性卒中诊断检查的价值

目前临床中缺乏规范化的病因诊断流程,为诊断青年卒中病因可能需要更多方面的辅助检查。随着对青年卒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增加,辅助检查应该有选择的应用于青年卒中患者。

2)青年型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思路

① 临床线索——详细的病史收集是病因诊断的关键

· 人口学特征:青年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具有明显的性别(女性特有的病因、危险因素:妊娠,口服避孕药)、年龄、种族差异。

· 病史和体征的病因线索:现病史(卒中伴随症状:头痛/颈痛、发热;病前状态;治疗情况)、既往史(偏头痛、静脉血栓、免疫病等)、家族史(卒中家族史,其他疾病家族史)、体征(重视内科系统查体:生命体征、心脏听诊、颈部血管听诊、皮疹等)。

② 影像线索——梗死病灶分布推测责任血管;梗死病灶特征推测病因机制

· 影像病变部位:是否一个血管供应区(大血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夹层、畸形等);是否前后循环左右半球均受累(心源性、肺动静脉畸形、主动脉弓病变、系统高凝等);

· 影像病变特征:是否合并出血灶或者脑微出血;是否有新有旧;是否伴强化病灶;

· 从血管狭窄特征推测卒中病因机制:狭窄部位和代偿特征-烟雾病;狭窄部位和管壁特征-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部位和管壁强化特征-血管炎;看狭窄部位、形态和随访-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

总结: 

图片

青年型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思路总结

(根据讲者 PPT 整理)

在青年型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中,需要根据既往病史,家族史,起病特点,诱因,伴随症状,梗死病灶分布,脑血管改变等线索,初步推断卒中病因,针对性选择诊断技术,明确病因,指导治疗预防。

3)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潜在机制:

· 青年卒中与老年卒中相比,危险因素更为复杂多样;

· 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在青年卒中患者中仍然是最常见的;

· 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应尽量发现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

4)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实践

最后,周教授以病例分享的形式,分别从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重视病史及查体、重视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不能忽略的发育异常、重视卒中的诱发因素等多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思路的应用。

3

总结

1)青年卒中持续升高的发病率需要引起重视;

2)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危险因素复杂多样,诊断存在挑战:

· 传统危险因素及动脉硬化最常见;

· 重视病史,结构影响,血管影像和心脏检查等提供的诊断线索;

· 诊断过程应根据初步线索,合理安排辅助检查。

3)亟需开展中国青年卒中的病因,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的专项研究。

本文由梁东晓根据周立新教授大会发言整理

排版|时间胶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