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街园山居楼下沁苏面馆,一年前新开时店名叫“李公面”,主营苏式汤面,但是水土不服,只能更名后做常熟炒浇面。上周六早晨溜达过南门坛上,路过吃了一碗生抽黑鱼面,没想到是过桥的,浇头的量和味道都不错,于是昨天早晨又去尝了一碗响油鳝糊面。 响油鳝糊是苏帮菜中的经典名菜,每次上苏州传统饭店,和松鼠桂鱼、碧螺虾仁、樱桃肉等都是必点菜。响油鳝糊和普通炒鳝糊的味道其实差不多,区别在多一道工序,鳝糊炒好装盘,在中间撒上葱花、蒜末、姜丝、胡椒粉,菜盘上桌摆好后,服务员再浇上一小碗热麻油,鳝糊顿时劈啪作响。这样处理除了增加一点香味和重油腻,就是噱头了。 常熟炒浇面的特点是,能炒的菜都能做面浇头,但平心而论,响油鳝糊不太适合做面浇头。常熟面馆出现响油鳝糊浇头年数不长,受欢迎程度不高。因为对面馆来说,一是考验炒浇师傅水平,二是比其他炒浇麻烦,先要烧面汤,再炒鳝糊,最后浇热油;对顾客来说,价格比炒鳝糊贵一两倍,浇头量虽然多点,但是太油,而且不太实惠。 炒一碗响油鳝糊用的油绝对超过2两,曾和某面馆老板开玩笑:“你家这碗响油鳝糊里的油,够你小时候吃半个月。”粮油副食凭票凭证供应的年代过去不远,很多人应该记得每人每月半斤肉、半斤油,菜碗里少见油星的日子。苏州松鹤楼一份响油鳝糊卖98元,再点一份红汤面,分成三碗浇头面,单价和常熟面馆响油鳝糊面差不多,但是鳝糊的量更多、味道更好。 几年前曾连续尝过十几家店的响油鳝糊面,发现五个问题:一,生鳝丝品质不好,冰鳝丝有腥味;二,鳝丝少洋葱多,刀头太快;三、炒浇水平不行,鳝丝炒老了不好吃;四,不过桥,鳝糊炒好直接倒在面上,这点最捣浆糊;五,响油工序在灶台上完成,顾客听不见响声。因此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响油鳝糊做面浇头是噱头中的噱头。 配图两碗响油鳝糊面,过桥的是沁苏面馆。其他面馆的那碗,我连口汤都没喝,因为漂在上层的都是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