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总能以伪善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才是诸葛亮选择刘备的重要原因

 独钓清月历史馆 2022-08-07 发布于甘肃
三国时期的曹操无疑是英雄中的英雄,别看刘备、孙权之流能与其三足鼎立,无论从实力远见还是谋略等多个方面,刘备和孙权都不及曹操一二。但为何刘备能赢得天下的人爱戴,而曹操却不能呢?
这就涉及到政治家的个人魅力了,在世人看来,刘备爱民如子,即便在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他也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子民,从老百姓的角度看,这确实够仁义,但从军事政治的角度看,这不是仁爱,简直就是无能的表现。
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或政治家,在危急关头绝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尤其是在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带着百姓一起撤退,这样不但加速败亡的速度,而且对老百姓来说带来血光之灾的可能性比安分守己地呆着的风险更大。
古代战争争夺的是地盘和百姓,从曹操多次行军打仗的情况来看,曹操的军队军纪严明,自己的马受惊后踩踏了老百姓的庄稼他都会割发代罚,可见军纪之严并非空穴来风。
所以,他攻打下一地之后,多会安抚当地百姓,并不会屠城或者滥杀无辜,而刘备带着百姓跑,表面看是爱民如子,实际上他心里很清楚,离开百姓,他败的只会更快,这就是刘备伪善,装出一副爱民如子的样子,结果不但骗了百姓,也赢得了好口碑。
但老百姓却从来不会反过来想问题,自己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换成谁当皇上,自己仍不过是老百姓一枚,干嘛非得跟着刘备疲于逃命,老百姓真不会这么想,要能这么想的人一般也不会只是简单的普通老百姓。
诸葛亮当然不傻,他要选择谁,表面上是良禽择木而㮩,实际上他正是看中了刘备的伪善,这样的人除了伪善之外其实没有什么真本事,与这样的为伍,很容易为自己所用,也就是说很容易控制。事实上,诸葛亮投奔刘备之后,与其说是刘备在主政,还不如说是诸葛亮在主政更为恰当,因为好多军国大事都是诸葛亮作主。
何况谁都不愿意被人吆五喝六地使唤,都愿意地位显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况诸葛亮不但在刘备时期地位显赫,到了他儿子刘禅时期,更是三间屋里挂棒槌----由球着他甩哩。
六出祁山劳民伤财,屡战屡败,民不聊生,但他谁的话都不听,一心想打出去,你以为是刘禅的意思啊?刘禅才没那么大野心,其实都是在诸葛亮的坚持下才这样乱搞的,本来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硬是被诸葛亮搞成了赤地千里,白骨累累。
更为关键的原因是曹操那里人才如云,闲达如林,诸葛亮到了那里不一定就能出类拔萃,就一个司马家族的人才,就够诸葛亮应付,更别说其他人才了,在那样的环境下工作生活,他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以诸葛亮的聪明,不可能不知道曹操求闲若渴,更不可不知道曹操是具有一统天下雄才大略的人物,正是因为知道这一切,他才会舍难求易。
你想想在曹操那里,即便最后统一了天下,要论功行赏也很可能不是诸葛亮功劳最大,因为曹操那里实在是人才济济,在那种环境下要竞争上位,简直比登天还难。
而刘备那里就不一样了,除了张飞、关羽两个武功高超的死忠外,根本就没有别的什么高人谋士,后来倒是有几个,但也都是诸葛亮到了后的事情,在那样的环境下,诸葛亮自然如鱼得水。
所以,诸葛亮最终选择了刘备,因为刘备的伪善能够欺骗和愚弄群众,群众最好欺骗,但也最难欺骗,刘备的伪善让他总能很完美地将一群百姓玩弄于手掌,而这就为他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点诸葛亮其实是做不到的。
因为他很聪明睿智,不可能做出有违军事常识的事情,在敌人追赶的时候,他绝不会带着百姓牵着牛羊缓慢而退。
而刘备却能,以刘备的伪善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再以诸葛亮的谋略排兵布阵进退自如,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有了后来的蜀国,与其说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还不如说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