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惜命最好的方式:拒绝情绪内耗

 亿缕阳光 2022-08-07 发布于北京

避雷针发明前,常有建筑被雷电摧毁,人们试尽万法,都不能使建筑避开雷击。

然而当有人转变思路,用一根小小的金属棒将雷电直接导入大地,它的破坏力立马就被成功化解了。

这就是“避雷针效应”:避不开的危害,及时疏通,便可保平安。

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暴击也总会不期而至,破坏我们苦心架构的“高楼”。

有人怒气郁结,最终无济于事还止步不前;有人坦然接受,快速调整之后又投入事业。

有句话说得好:善解心结者出众,躺平抱怨者出局。

无法疏通的负面情绪才是人生路上最大的坑。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了拒绝情绪内耗。


01
疏不散的负面情绪
都成了无止境的内耗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寓言:

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住在一个迷宫中,每天都为饱腹奔波。一天,他们撞进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站,从此吃喝不愁。

可不久后,奶酪全都不翼而飞。

他们又悲又气、整天互骂,都说对方偷了奶酪。

几日过去,俩人饿得奄奄一息,却只躺在原地,歇斯底里地抱怨这世界的残酷。

终于,唧唧受不了了,他重入迷宫,只走了不远,就撞进了另一个奶酪站,甚至吃到了更好的奶酪。

而一直沉浸在悲愤中、没有采取行动的哼哼,根本不会知道新的福地就近在咫尺。

造成两人不同结局的,其实正是他们处理坏情绪时耗费的时长。

当我们多陷在负面情绪里一分钟,便少一分钟去实际解决问题,这就是心理学讲的“情绪成本”。

学习时一没考好,就伤感努力白费,不找出错因,成绩继续下滑;

工作时一被批评,就抱怨领导针对,不锻炼技能,职场处处受挫;

人际交往中时一产生矛盾,就气愤别人难搞,不提升自己,社交圈依然低级……

人的精力有限,被情绪成本多耗一分,就离成事更远一寸。


哈佛心理学家苏珊,15岁时不幸丧父,家里也随之遭遇经济危机。

丧亲的哀恸和被讨债的恐惧,长期在她心头缠绕,但为了不被低看,她把这些情绪都憋在心中,只装作自己很好。

她越努力忽视坏情绪,却越受其影响。

很快,她患上了暴食症,而且变得像颗炸弹:

错过公交、家里停电这些小事,都会激怒她;学习时有人在旁边交谈,也觉得是别人故意影响她……

久而久之,她甚至开始失去朋友和健康。

后来还是她的英语老师温柔地提醒她:“坏情绪都需要出口,不能同别人讲的,就靠写日记来自我疏导。”

当苏珊开始在日记里宣泄坏情绪,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她渐渐感到放松,并能正视自己的悲怒哀怨,进而反省,找到解决办法。

就像在一次演讲中,苏珊曾感慨的:

僵化的情绪,对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有害。

久不消散的坏情绪,只会不断耗人心力,把人拖入事事可悲的恶性循环。

被负面情绪操控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为坏情绪买单。


02
成年人的世界
容不下一颗玻璃心

媒体人严慌慌曾分享过她的故事:

刚进入新媒体公司时,她业务水平不高,不但写不出爆款,甚至有读者都认为她自说自话。

她因此在深夜痛哭过几回,在同事面前也抬不起头,性格十分敏感。

一次,一名同事只是说:“公司要招新人。”

她便以为自己要被辞退,内心惶恐不安。

之后的半个月,她不断试图从领导的言行中捕风捉影,最终虽未失去工作,却空耗了精力,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这件事后,她反省了自身才发现:

一直以来阻碍她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正是焦虑情绪带来的内耗。

为了改变,她开始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不去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谈,每天只疯狂读书输入,不断练习写作。

最终,她的努力换来了人生第一篇爆文,后来还逐渐成长为了阅读千万的资深编辑。


工作也好,感情也罢,没有谁的人生永远顺风顺水,当我们撇掉拖后腿的坏情绪,才能使出全力前进。

原外经贸部部长龙永图,曾选用过一名“糊涂秘书”。

此人是公认的“不识眼色”,许多次龙永图正在气头上,旁人都不敢来讨没趣。

他却大步走入办公室,开始和龙永图商讨哪些工作不合适,哪里还需改进。

因此,他总会挨骂。

但他从不放在心上,没过几分钟便消化了那些情绪,又带着新的方案来见龙永图。

这种不敏感的特质也正是他的可贵之处。

当别人还在揣摩部长心意、瞻前顾后不敢开口时,他却只考量怎样解决问题,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有一句话: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失败的愁闷,快速消化掉,便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受挫的颓废,一直去回味,便会固化成行动的枷锁。

成年人最好的心态,是不带坏情绪行事。

要知道,倘若摆脱了困住你的心境,世上便再无真正的绝境。


03
人生下半场
情绪置后,心态置顶

心理学家南迪·内森说:

人的一生,平均十分之三的时间都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

人生到最后,拼的是情绪管理。

要想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就必须具备疏解负面情绪的能力。

1、情绪置后,实事求是

认知行为疗法鼻祖埃利斯,提出过“情绪ABC理论”,即:

面对激发事件A,人们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情绪B,这种情绪将导致积极或消极的行为结果C。

遇到同一事件,有人抗拒风险,因此错失良机;有人悦纳挑战,因此乘势而上。

遇事时管理情绪的能力,往往决定了成事的机会。

任何一次挑战,不强求自己做到完美,便能享受过程,有所获益;

偶尔一次不幸,不对命运以偏概全,便能云淡风轻,笑对人生;

任何一次失败,不认为一切糟糕至极,便能爬起再战,柳暗花明。

人生一路,何处遭遇坎坷不由人定,如何迈过却全在人。

遇到高山,先动手修路,才能不恐其险;遇到大河,先动手架桥,才能不畏其深。


2、心态置顶,培养钝感

日本名医日野原重明曾在《活好》一书中,道出了自己长寿的秘诀:保持好心态。

当他在日本推行预防性治疗时,遭到了许多同行反对,有人骂他认不清现实。

重明一笑置之,只坚持自己的主张。预防性治疗取得良好成效后,那些人自然哑口无言。

日野原重明对挫折和恶评始终保持高度“钝感”,故此能坚持自己,终成理想。

他并非没听到流言,只因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所以一笑而过。

唯有养成这般钝感力,才能使人如大树般坚挺,而非墙头草般不定。

而当你试着减少期待、降低敏感,便会发现:

那些身外的得失与褒贬,再难影响自己的心态。


04
写在最后

莫泊桑曾说: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人生都有难逃的劫,与之伴生的哀、怒、愁,才是长久折磨我们的主凶。

欲畅通生命的活力,必先斩断坏情绪的乱麻;

想强健生命的韧性,必先舍弃无用的玻璃心。

愿我们都能跳出情绪内耗的陷阱,做自己的摆渡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