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用的掌长肌竟也有了用武之地

 tjboyue 2022-08-08 发布于四川
 请你将手掌向手臂内侧弯曲,将拇指靠近小指,看看你的手腕正中有没有一条细细的肌肉突起。如果有,那么它就是“掌长肌”。

掌长肌,与控制手掌第二至第五指关节屈曲以及手掌关节屈曲的指深屈肌是一对小伙伴。用手指握住一个球,这个动作就是由掌长肌与指深屈肌共同完成的。掌长肌主要负责为手腕的活动提供支撑。然而,掌长肌并不是人人都有。

那么那些没有掌长肌的人,是不是就握不住球了呢?当然不是。实际上,掌长肌是一块退化了的肌肉,到现在已经几乎没有用处,原先由它负责的动作,已经由同样位于手臂内侧、延伸至手肘部位的桡侧腕屈肌等肌肉代替了。

不过,虽然掌长肌已经不发挥具体作用了,但由于它通过掌腱膜与手指相连,如果食指、中指等过度地上下运动,可能会引起掌长肌疼痛,因此可以说,它还是一块比较脆弱的肌肉。

科学家们针对世界范围内的不同人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掌长肌缺失者的比例,由低到高依次排序分别是:美国黑人为2.5%,中国人为2.8%,日本人为5.5%,而欧美人则高达19%。

在遗传学中有一个现象,如果父母之中有一方是卷发,那么孩子也会是卷发,这就是显性遗传。该项研究得出了一个推论——或许,掌长肌的退化也属于显性遗传。

掌长肌一直被视为一块无关紧要的肌肉。不过近年来在体育界,它却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原因在于,它在一种棒球选手手肘韧带损伤后的重建手术,即“汤米·约翰手术”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该手术的名称来源于1974年首次接受这一手术的棒球投手汤米·约翰。

手术中,医生将棒球投手因常年过度使用而受到损伤,已经断裂的韧带切除,再将掌长肌腱等正常肌腱的一部分切下后进行移植。

此前已有多位著名选手接受了这一手术,只是手术后的复健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过,近几年来手术的成功率得到大幅提升,很多选手已经重新出现在赛场上。

掌长肌腱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鼻尖部位的塑形以及上颌肿瘤摘除后缺损部位的整形。原本已变得可有可无的器官,现在却成了能够发挥极大作用的移植专用器官。

当然,除了人类以外,很多灵长类动物也拥有掌长肌。掌长肌原本的作用,是在手掌攀缘树枝时为手腕提供支撑,因此狐猴、长臂猿、猩猩都有一条长长的、十分发达的掌长肌。
而已经不在树上生活的大猩猩中有85%是没有掌长肌的。几乎已不再爬树的黑猩猩中,也有5%已经失去了掌长肌。

2014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掌长肌腱的平均长度,狐猴为5厘米,新世界猴为3厘米,旧世界猴为2.2厘米,黑猩猩等类人猿为1.9厘米,人类为2.8厘米。

人类虽然已经远离了树上的生活,但抓握物体的本能依然很强烈。把一样东西放在出生6个月左右的婴儿的手心里,他会本能地将这样东西握住,这就是著名的抓握反射行为。

当婴儿身上出现抓握反射后,他甚至能够在无意识之中两只手抓住一条固定的木棒,把自己的身体吊在半空中。

不过,握力的大小与掌长肌之间是没有关联性的。成年男性惯用手的握力平均约为490牛顿(相当于提起质量为50千克物体所用的力),猩猩是人类的10倍,黑猩猩是人类的6倍。

大猩猩手掌握力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高达5880牛顿(相当于提起质量为600千克物体所用的力)。实际上,手掌的握力是由指深屈肌的整体作用产生的。

掌长肌是控制手指与手腕的肌肉,前肢不需要完成复杂动作的动物,一般而言是没有掌长肌的,例如牛、马、猪等。

不过,有趣的是,海洋哺乳动物中的斑海豹却是拥有掌长肌的。在带广畜产大学针对鳍脚类动物骨骼的可活动范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除了掌长肌之外,斑海豹的小趾外展肌与外展肌也十分发达,而这两个肌肉是用来控制脚趾的活动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掌长肌的存在已经变得无足轻重。然而在即将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上,一个全新的竞技项目将掌长肌的作用发挥到了极限。
这个项目就是竞技攀岩。

竞技攀岩包括三个比赛项目,分别是攀石赛、难度赛、速度赛。在每个项目中,运动员都需要用手抓住名为岩点的凸起物,在人工制造的岩壁上向上攀登,各个项目分别比拼的是利用了多少个凸起物、攀登到了什么位置、攀登的速度有多快。

在这个项目中,运动员利用的是前臂屈肌群的力量,不过,在用手指抓住为数不多的凸起物,再灵活旋转手腕以使身体向上攀登时,掌长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前臂屈肌群的锻炼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竞技攀岩运动员的人数正在逐步增加,或许,在这些运动员之中,未来会出现一些掌长肌十分发达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