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应产生于社会经济稳定的周朝,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新用户1165JJUL 2022-08-10 发布于江苏

山海经应该是西周朝廷组织编写的中国第一部百科式的文献合集,该书分为《山经》五篇和《海经》十三篇,《山经》五篇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十三篇即《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有三万一千余字,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民族、宗教和神话,从其系统性、条目性、逻辑性等方面来看,是对早期文献记载的一次大型官方文献的集结,类似与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

该书应成书于西周早期,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家实现了相对统一,中央政府有权威,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当时的统治者与明朝的永乐皇帝、乾隆皇帝一样有建功立业的想法,组织官员对上古时期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集结成册。

三万一千字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在古代,没有纸张笔墨,对所述内容要加以收集,须刻木记事年代确是耗资巨大的硕大工程,依靠个人或民间是难以办到的,对个人或民间而言,这样的事情也是毫无意义。

《山海经》得以成书和流行,没有朝廷的加持是根本不可能的。从这个思路来看,许多困扰《山海经》的疑问就得以解开,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山海经》的内容来源于古代的文献,这些文献散见于保存在各地的残存的龟壳、贝壳、石碑、青铜器、竹简等物件之上,而这些文献的形成又来源于上古以来的先民口耳相传。

对《山海经》所记载的内容不能容限于中国大陆,否则很多内容解释不通。

与人类的非洲起源等学说相对应,中国早期的先民应是经过长途跋涉才来到中国的。早期的人类一开始分布在一个相互连通的大陆。应从七大洲四大洋的观点来看待《山海经》所描述的海内与海外,古时候的气候与现在偶然不同。

现在的不毛之地古时可能水草丰盛,古时的沙漠现在是湿地,古时的高山现在是峡谷,现在的平原古时是深海,古时的动植物也与现在的大不相同,在人类迁涉的过程中遇到了数不清的稀奇古怪的事情,这些都通过古代人们的口口相传,变成记忆,同时大陆漂移,磁极倒转、大洪水、沧海桑田等特大自然现象都在先民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国各民族都通过一定的形式,有一定的文字记载。到了西周时代,相对集权的中央政府成立,有了时间和精力、财力,组织一批有知识有才能的官员,对历史上形成的散布于各地的可见的文献资料加以汇总编辑,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山海经》。

《山海经》可以说是早期人类在世界范围内迁徙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通过不同形式记录下来,在西周时加以整理而形成了一套世界知识百科全书,书中的海内应该就是人类所在的当时相互连通的大陆如今的七大洲,海外就是指的四大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