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宏-元恪(孝文帝):历史的背景板是一群什么人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主要观点

有的人是时代的牺牲者。

1

北魏更新到这里,是时候总结一下“子贵母死”的陋制了。

随着北魏汉化改革的成功,这个血腥残酷的制度,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子贵母死”之制,伴随着北魏从建立到崛起,成为北魏崛起的一个侧影。

揭示出改革胜利必然隐藏着悲惨牺牲这一深刻命题。

道武帝创制子贵母死制度,初衷在于遏制女主和外戚势力。

但实际上,制度初衷很快就被扭曲了,北魏女人以极强的生命力,锲而不舍的钳制皇权,代代传承。

子贵母死制度,逐渐演变成为女主们迫害政敌,攫取权力的工具。

就是这样一个灭绝人伦的陋制,竟然实施了百年之久

虽然因为史书的涂抹和缺失,不能确定所有皇储的生母,都死于这个制度之下。

但从道武帝至孝文帝,百年之中,所有的皇储的生母,竟没有一个能好好的见到儿子登基。


2

我们把直接或间接死于“子贵母死”制度的女人,罗列一下,也对她们做一个简单的祭奠。

明元帝拓跋嗣之母刘氏。

这是第一个死于陋制的女人。

拓跋绍之母贺氏。

几乎因陋制而被杀,后与儿子奋起反抗,弑杀道武帝拓跋珪,但又在随后的政变中失败,母子双双被杀。

太武帝拓跋焘之母杜氏。

被强制与幼子分离,终生未能见面。

苦捱岁月十年,最终郁郁而终。

就算不是因陋制直接被杀,但杜氏被陋制所迫害致死无疑,实际更为悲惨。

文成帝拓跋浚之母郁久闾氏。

死因不详,死亡时间各史书记载也有参差,但她基本就是在文成帝继位同时死的,史书虽然着力涂抹,但字里行间,也难掩其因为陋规而死的真相。

献文帝拓跋弘之母李氏。

被常太后依子贵母死之制赐死,死前“拊胸恸泣”,甚为可悯。

从这时起,子贵母死制度沦为后宫斗争的工具,但掌权者多依祖制作为残杀的法理依据。

孝文帝拓跋宏之母李氏。

儿子出生二年而死,史未明载其死因,但史书中“上下莫不悼惜”之语,已可略窥真相。

反正李氏之死,文明太后脱不了干系,至于李氏是“子贵母死”,还是给太后做了遮羞布,这就不好说了。

孝文帝长子元恂,其母林氏。

文明太后下令,依陋制赐死,孝文帝不舍林氏,苦苦哀求,文明太后执意下手。

宣武帝其母高氏。

从平城迁徙至洛阳的途中,暴毙而亡。

史书所记,当时后宫掌权的冯昭仪(文明太后侄女),想夺取元恪的抚养权,暗中害死了高氏。

子贵母死制度,至此终结。


3

之后孝明帝元诩之母胡氏,是第一个逃脱死亡阴影的储君生母,也是子贵母死制度的终结者。

这是后话,下篇再说。

受害者一共是八位。

这些女人年轻时入宫,就因为生了个儿子立为储君,就要在二三十岁的最美好年华,被迫害逼死。

她们面目模糊,被史书所隐晦,连名字都没有。

她们被选入宫,被宠幸,生下儿子,走向死亡,没有任何过错,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但为了北魏汉化,她们成了改革的代价。

她们只是历史的背景板,供桌上面摆放的牺牲。

北魏确实涌现了一群大女主,呼风唤雨,光彩照人,但谁还能记得,她们背后另外一个悲惨女性的群体呢?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