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读书笔记之探析《伤寒论》中“头汗出”的病脉证治(三)

 栖凤轩2013 2022-08-12 发布于辽宁
 条文216: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详解:阳明病是里热盛,下血则血室空虚,热乘虚入,故谵语,热上炎故头汗出,刺期门是泄上源之热邪,期门是足厥阴肝经之募穴,随其实而泻之,实因汗解,热随汗出,里和,表就透汗了,故濈然汗出而愈。

此条头汗出,是下有瘀热,非燥屎故不能下法,热迫血妄行,故下血、谵语。是以汗泄法治热。

刘渡舟认为,常见头汗出,而大便硬的谵语是全身汗出,与此条迥殊。胡希恕认为,此条治方柴胡剂加石膏,如瘀重,再加桂枝茯苓丸。
 
条文228: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详解:大论中有讲述栀子豉汤证是阳病,医反下之则成结胸,若不结胸,则因下法虚其里,客气动膈,心中懊憹,可用栀子豉汤。

此条也是一样的道理。阳明病下之,虚其胃气,外有热说明余热未除,故手足温而不厥冷,非实热,无手足濈濈然汗出,也非水热互结,所以也不结胸。

“心中懊憹”即虚热心烦。“饥不能食”,是胃还未衰败,只是客热盛,但客热不能消谷,所以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热郁上越。

栀子豉汤清上焦热。这是阳明火邪已去,余热未清的善后之法。此条头汗出,是热邪上越,用清宣法。
 
条文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详解:阳明病本多汗,水邪随热达于肌表而出,不会发黄。此时只见“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此时水热上不能出透于全身肌表,下则小便不利,水不下行,水热壅闭在里,“身必发黄”。那么用茵陈蒿汤解热,利小便退黄。此条发热汗出,无恶寒,小便不利,是阳明病,非太阳病,不可用麻黄汤、桂枝汤。

可见此条同134条文头汗出机理是一样的,是湿热蕴结,热受湿邪掣肘,而不能发越,故仅头汗出。用清热利湿治法。
 
综上所述,头汗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若津伤较重,可予滋养气血津液治法。
另一类是湿热蕴结,热邪不得发越于上,可用清热利湿治法,令邪从小便去,或清宣上焦热邪,令湿热从上越。
此是我读《伤寒论》治“头汗法”体悟。既往已验于临床,可见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