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不是也有关于文庙的记忆?

 黄之中 2022-08-13 发布于上海

编者按

近日,“文庙要拆”的消息引起热议。上海朋友掀起了回忆杀——

图片

他们细数逛吃过的菜饭腐乳肉、逛过的文具模型店,回味已许久未办的周末旧书集市……

       其实,“文庙要拆”的消息早在2020年就曾传出,但并非部分自媒体解读的那样,而是指近几年的文庙改扩建工程以及最近对文庙路街区的旧改工作。“文庙”并不会被拆除,而是会进行修缮改造;至于文庙所在地块,将通过旧改变得更好。

1

Part.1

文庙

       文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叫作孔庙、夫子庙等。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长期实行科举制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科举制度中必读和必考的经典。所以,文庙在历史上也往往是地方的最高学府和教育领导机构。府一级的文庙就被叫作“府学”,县、镇一级的文庙则被叫作“县学”“镇学”,而统称为“学宫”。过去,规定县以上的行政区必须设立文庙,所以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处文庙恐怕就难以道其详了。

图片

上海学宫

       上海最早的文庙可以追溯到南宋景定年间。当时,上海已经设镇,上海士绅唐时措、唐时拱昆仲出资建造了供孔子像的梓潼宫,并建造了一个“古修堂”教授学生,这就成为当时上海的“镇学”。到了元代,上海升格为县之后,元元贞元年(1295年)真正意义上的上海县学落成了,然而新建的县学质量不佳,仅几年后就发生建筑倾斜。于是,重新择地重建文庙。不过,后继的官员以为新址风水不佳,于是又重新回到梓潼宫原址拆除重建。

图片

上海县的日晷应该是在孔庙里摆着的

(Denniston & Sullivan1900,项慧芳供图)

       之后,上海文庙历经重建和扩建,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清康熙年间,上海文庙建筑发展到最大规模。文庙大门朝南开在今学院路上,除了棂星门、大成殿、尊经阁、明伦堂、魁星阁等文庙规定的建筑外,一进大门有宽敞的甬道,甬道树有宣化坊(原名宣教坊)、崇礼坊(原名惠政坊)、泽民坊、集庆坊(原名集议坊)四座石牌坊,还有“蕉石堂、酸窝、洗心亭、天光影池;有片洲,有止庵,有杏坛,有盟鸥渚,舞雩桥,苍松翠竹,森森并秀;有所为养贤堂、致道斋、育英斋、三友轩、射亭、观德堂,及东西号二十二”(康熙五十八年《重修县学记碑》),俨然是一座城市园林。

图片

从大门外看上海新文庙的奎星阁

(摄于晚清,项慧芳供图)

       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知县袁祖德在文庙举行隆重的丁祭仪式时,小刀会乘机发动起义,并攻占了上海县城。义军领袖、广东帮首领刘丽川即以文庙为指挥部,组织和领导义军反清斗争。咸丰五年初,清军在英法列强的配合下大举进兵镇压,文庙被夷为平地,全部建筑和景点毁坏殆尽。起义被镇压后,上海知县认为原址已经不适合重建文庙,于是选址西门内原游击右营署废址重建,并于咸丰五年(1855年)动工,次年竣工。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攻上海时,新文庙一度作为洋枪队的兵营,文庙的大部分建筑又遭到破坏。之后虽然重修,但规模和质量已远不如初。

图片

1911年前上海文庙的侧门

(上海 Kuhn & Komor明信片,项慧芳供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下令取消科举制度,文庙的作用和地位日渐式微,但春秋两季的祭孔活动仍然照常进行,直至1919年五四运动,才被彻底终止。1930年,当时上海教育局在文庙内创办上海市立流通图书馆;次年又在庙内开沟挖地营建文庙公园,并创设文庙动物园。1936年,上海市政府在此创办上海民众教育馆。上海解放前夕,上海文庙的格局与建筑基本破坏殆尽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重修文庙。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对文庙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初步恢复原貌。2002年,文庙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上海的文庙应该是“四周缭以垣”,前又有牌坊

(图为晚清民初嘉定文庙,项慧芳供图)

2

Part.2

文庙旧书市场

       1986年,文庙自发成为上海最重要的旧书集散中心,曾一度占据上海书刊批发市场将近九成的份额。1993年,有人提议上海可以开办类似塞纳河边“十里书市”那样的旧书集市,提议当即得到各方的赞同。经过对文庙自发旧书市场的规范和整顿,上海文庙旧书市场每周日便与公众见面,并延续至今。

图片

上海的文庙应该是“四周缭以垣”,前又有牌坊

(项慧芳供图)

       起初,文庙旧书市场的摊位都是用粉笔划出来的,从棂星门入口到大成殿门口,院子里、回廊上,几乎被一个挨着一个的书摊占满,人挤人,好像连脚都没地方放了。客流量最高时达到八九千人,250个摊位供不应求。那时全国做旧书生意者,不管有没有来过上海文庙,肯定都知道它的存在。此时的文庙似乎成为另外一种文化符号,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文化能量。

       文庙旧书集市除了早上七点半的书市外,在文庙四字牌坊正对面的方斜支路上,还有一个短暂的小市场,便是传说中的“鬼市”。半夜两三点摆摊,早上七点左右撤摊消失。看似充足的时间,摊位却没那么充足。很多摊主两点就来找地盘,因为一旦来晚了,就根本没有摆摊的地方。

图片

上海文庙旧书集市(1)

       为了能淘到好书,淘书客们自然不轻松,各自铆足劲,不仅要经验丰富,一眼识别出好书、有价值的书,还要站得稳,速度快。当书商“哗啦”一下把书倒在地上,淘书客一边抵住后方涌动的攻势,捍卫自己的一角,一边从书堆认出自己要的那本书,并以最快速度从书摊中抓出来拿在自己手中,真正做到眼疾手快。

图片

上海文庙旧书集市(2)

       书摊主与书友大多是旧相识,面对书友询价,好的书,摊主会先报一个相对高价,书友便开始挑刺,此时博弈便开始了,心理战也悄然展开,双方的专业在这时便开始展现。询价、还价、喊着行话,一块、八毛,讨价还价。如果书友给的价钱不符合预期,议价的理由不充分,摊主便会不再出价,书快速进入下轮出价,其他书友大致了解摊主的心理价位,感兴趣者会拿捏好价位,立马出价拿下。这已经成为上海文庙书市标志性的场景了。

图片

文庙淘书者

       在互联网电商的冲击下,如今的文庙书市,已然归于平静,只留下区区90个摊位,大多数还是固定的老商户。淘书客三三两两,重要的已不是买书,而是对淘书文化的怀旧、体验。

你有没有关于文庙的故事呢?

可以在评论区告诉小通哦!

文章选自上海通志馆承编“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张雪敏著:《亦中亦西老城厢》,原题《文庙与旧书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2019年) 

图片

编制:冯光亮

审校:石梦洁

签发:吴一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