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御风:栀子临床论治备参15条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22-08-13 发布于河南

导读:陶御风先生结合古籍、历代医家经验以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写就的“栀子”临床论治备参15条,值得学习与收藏。

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降,人所不知,亦治痞块中火邪。

又大凡心膈之痛,须分新久。

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寒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若病稍久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此时若行温散温利,势必助火添病。

古方中多以山栀子为热药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易复而病安。

栀子,苦寒涤热,而所涤为瘀郁之热,非浮散之热,亦非坚结之热。

能解郁,不能攻坚,亦不能平逆,故阳明之腹满有燥屎,肺病之表热咳逆,皆非其所司。独取其秉肃降之气以敷调达之用,善治心烦与黄疸耳。

心烦或懊憹或结痛,黄疸或寒热不食或腹满便赤,皆郁也。心烦心下濡者为虛,胸中窒者为实。

实与虚皆汗吐下后余邪留踞,皆宜吐去其邪。栀子解郁而性终下行,何以能吐?协以香豉,则一升一降,邪不任受则吐。

黄疸之瘀热在表,其本在胃,栀子入胃涤热下行,更以走表利便之茵陈辅之,则瘀消热解而疸以愈。

至治肝则古方不可胜举,总不离乎解郁火。凡肝郁则火生,胆火外扬,肝火内伏,栀子解郁火,故不治胆而治肝,古方如泻青丸、凉肝汤、越鞠丸、加味逍遥散之用栀子皆是。

究栀子之治,气血皆有而血分为多,其解血中之郁热,只在中上焦而不在下焦。

许学士用此治酒渣鼻,朱丹溪用此治热厥心痛,《集简方》用此敷折伤肿痛,皆属血中郁热。其余之治,悉可类推。

栀子,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

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脏腑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

栀子泻心火,安心神,凡脏腑内热,烦躁不得眠者,须加用之。

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用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炙甘草等份为末,水煎9克,无不利。

胃口有热而作痛者,非山栀子不可;须佐以姜汁,多用川芎开之。

栀子加茵陈除湿热疸黄,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除烦满,加甘草除少气虚满,加生姜、陈皮除呕哕,同玄胡索破热滞瘀血腹痛。

又本品得滑石治血淋溺闭;得良姜治寒热腹痛;得柏皮治身热发黄;配连翘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佐柴胡、白芍治肝胆郁火;使生地、丹皮治吐不止。

栀子之解热,久为世医所乐道,而事实上,栀子止血之奇效,尤为其特长。

山栀是一味值得选用的镇痛药,凡脏腑因火都作痛者,均可斟酌应用;对寒热夹杂者,须与姜、附之属相配。

栀子豉汤治疗氨茶碱反应,少气者加炙甘草,呕吐者加生姜,见心下痞加枳实,均有疗效。

十一

栀子有安眠作用,适用于热性病、胃肠病引起的失眠,对神经衰弱之失眠则无显效。

十二

栀子既是清热利湿之佳品,又是解郁化瘀止痛之良药。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所致的顽固性痛经,每于辨证方中加入本品,常获良效,并随用量增大而效果更佳。

对寒凝血瘀者,则与姜、桂配伍。

十三

栀子善治五官及头面部多种炎症,凡结膜发炎,目赤肿痛,口腔及鼻腔发炎肿痛,咽喉肿痛,溃疡化脓,耳道发炎,栀子均可大量应用,配合黄连、金银花、连翘等煎汤饮服。

头面部若干化脓性感染炎症,如疖肿、蜂窝织炎初起,重用栀子15~24克,配合金银花、连翘等药甚效。

十四

栀子,治上焦、中焦火病,连壳用,治下焦火病,去壳用。

十五

栀子用于止血时,常炒焦或炒炭用,但对火热亢盛、血热妄行之出血证,仍宜用生品。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