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说:那些“轧公交”往事。“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侬还记得伐?

 黄之中 2022-08-1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上海的公交事业已历经一百多年

见证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

图片

“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

这句以前在公交车上

听到老茧都出来的话

成了老上海人抹不去的回忆

如今,大家出行方式多样

公交不再是唯一选择

等车、挤车、推车的日子

早已翻篇

但是

过往岁月却永存心底

图片

还记得当年

公交“四大金刚”伐?

图片




老公交车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前公交车上,最威武的就属售票员。在那个时代,似乎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就是长大后做售票员,感觉特有范。当时每个售票员身上四件武器是不离身的——慢字旗、票袋、票板和票钳。

图片

图片
★那个时代售票场景和车内场景

慢字旗

图片

★售票员挥舞着“慢字旗”



先说说“慢字旗”。这面迎风飘扬的“慢字旗”可有着重要作用,车辆进站时伸出,提醒候车乘客遵守秩序;车辆转弯或变道时,用来提醒非机动车或其他车辆注意避让。

票袋

图片
图片

票袋可以说是售票员角色最直观的体现。票袋分为多个夹层,可放置票款、票板和票钳等,可谓是售票员的“百宝箱”。

票板

图片
图片

售票员在值勤时,会将车票夹在票板上,在售票时撕下车票,很多售票员会用手指蘸一下置于票板上的湿海绵,保证出票数的正确无误。

票钳

图片
图片

四件武器中,最神奇的就是票钳。售票员在出票前用票钳在车票上与乘客上车站点相对应的站级号上打洞,标示出乘客上车的站点。下车前查票时,根据洞孔核对票价,如不吻合,乘客则需补票



月票

图片
图片

月票对于很多老上海来说是如此熟悉的字眼,但以前的月票长什么样,估计很多人都想不起来了。而巴士集团珍藏的1984年的公交月票或许能唤起很多人尘封的记忆。这张硬纸板月票历经了30多年,却一点没有破损,仅仅褪色而已,照片上的钢印、笔迹依旧清晰如初。上世纪80年代的月票只要6元,单位统一办理,学生月票还能半价。

公交预售票


公交预售票也称本票,代替月票进入上海市民的生活。因为其整洁、方便找零而广受欢迎,很多单位把它作为职工车贴的主要形式。

图片

2010年1月1日起,公交预售车票停止发售。“本票”“月票”一样,成为上海人一段难忘的记忆。

图片

还记得当年

挤公交的情景吗?

图片

一道另类数学题

一平方米=12人


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公交车可是最热闹的地方。清晨一大早,刊登着“白丽牌”香皂广告的公交车牌下,乌泱泱地站着一群人,女士拎着装有饭盒的网兜,三五成群地叽叽喳喳个不停,男人们聚在一起讨论电影明星“王祖贤”,场面正热火朝天,突然,“37路来啦!”一声划出,男人女人一起往公交车上冲,什么绅士礼仪,聊天情分在这时可没啥用。

图片

1995年在外滩等公交的市民和游客 摄影 任国强

图片

1995年在外滩等公交的市民和游客 摄影 任国强

据说,当时老百姓中流传着这么一道另类数学题,“在什么情况下,一平方米的面积里可以站12个人”,答案是“在上海公交上”。因为每个人都是踮着脚尖站的!真真堪比如今的春运呢!在挤的过程中,偶尔还能听到“哎呦!我的饭盒打翻啦!中午要饿肚子啦!”的抱怨声,好不容易挤上来了,有人背包或屁股夹在车门口,就是不愿意下去,一车人就等呀等,等着她(他)调整好姿势,“咣当”一声,车门关了,公交车终于开走啦。

图片

一项新职业诞生

“推屁股”

因为公交车少,线路又长,所以常常会发生车辆“脱班”的现象,只要一“脱班”,站台上等车的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只能被挤到下街沿甚至快车道上。每个人都伸长头颈看着车子驶来的方向,时不时看看手表,想想迟到要被敲掉的奖金,脸上掩饰不住地焦灼。好不容易等来一部公交车进站,往往还没停稳,人群就一下子涌上去,常常迫使公交车直接停在了马路当中。

图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拥挤得没有一丝空间的公交车。

摄影 任国强

图片

图片

车子来了,要轧上去却不容易,轧公交也要讲究技巧。

首先要“眼花好”——车子远远驶来,你先要看好是不是自己要乘的那部,如果等到车子进站你才看清楚,别人老早就已经冲在你前面,占据好有利地形了,那么你就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

图片

其次要“跑位准”——一般高手都是轧好苗头,跟着进站的车辆一起跑,车子停好后,正好站在车门前,还不能是车门正中间,这样会被下车的人流撞开,必须是站在车门的边上,这样就容易轧上去。

图片

于是,上海的街头出现了一种“新职业”——“推屁股”。许多公交车站都派力气大的男职工驻守站台,遇到乘客蜂拥进车厢的时候,就在车门外帮着把乘客往里面推。

图片

对于赶时间的人来说,车子拥挤还不算最大的痛苦,乘车途中最大的噩梦是车子抛锚。而那时候公共汽车抛锚是家常便饭,车开到一半突然“罢工”,所有乘客叫苦不迭,脸上个个是绝望的表情。

图片

司机和售票员会动员大家下车帮忙一道推。这个时候,有些人依然站在车厢里不死心,执意要等车子恢复行驶;有的人一轧苗头不对,立刻弃车而去,宁可靠一双腿步行到下一个车站,也不愿在抛锚的车子上耗费时间。

香蕉座好白相

巨龙却总“翘辫子”

老式巨龙公交车在当年的南京路上可是相当的拉风,还记得香蕉位子伐?

图片

图片

当时的巨龙电车会用个大圆盘把两节车厢连在一起,还会在大圆盘上设位子,这就是“香蕉位子”了。坐在“香蕉位子”上一晃一晃的,尤其转弯的时候,一只脚在圆盘上,一只脚在车厢上!感觉哈好白相~小孩可喜欢了,就是不能乱动,因为皮腔下面是空的,只要车子一转弯,内侧就会出现镂空漏风,小孩子可是会掉下去的!

图片

巨龙作为当时公交车的主力军,高峰期拥挤异常,比起现在的地铁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上车全靠挤!不挤别想上去!更尴尬的是,刚开走一会,转个弯,巨龙“翘辫子”了(指出故障了)!碰到高明的司机和售票员,轻轻松松就能用棍子把车顶的两个辫子导进去;如果碰到经验不足的司机,大家就只能下来推了!不过大家众志成城、一心团结推车的画面想想也是挺美好的。

图片

1993年南京东路上行驶的巨龙电车 摄影 任国强

进入新世纪,上海的交通工具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自动化,双层车、空调车、无人售票车、地铁等新型出行工具横空出世,线路也四通八达,越来越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图片

各位网友

这些关于上海公交的历史

你还记得多少?

你有什么有趣的“公交往事”

欢迎留言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