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学用的意义是:积蓄生命的能量(连载277)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8-14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文章图片2

第三段即:“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首先,这里的“取天下”寓意为祈祷天下太平的意思。

《道德经》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安康幸福而写,而是为了整个世界和人类的长治久安而写。

第一,老子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圣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身体国的君主。

我们身体的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就是身体国的职能机构,我们身体内六千亿兆的细胞就是我们的臣民。我们头脑的思维领域不清静时,人的躯体往往受欲望和幻想所干扰而不安顿的劳碌着

文章图片3

看看现代人疾病丛生,其实不是身体带来的,而是来自大脑中思维领域的折腾。大脑思维折腾,我们身体哪能会不出毛病?

一旦身体有病,就得去看病。也许药物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您的大脑还会在继续制造疾病,疾病多了就会用药多了。

但药有两面性,有时治好了一方面,却可能损害了生命整体的全局性。

文章图片4

第二,同样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我们的社会也患上各种瞎折腾的疾病,各种毛病多了,您想要再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就难了!

我们并没有权利去指责社会没有给我们什么?因为,人类所遭受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共业——我们也是制造它们的一份子。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为社会的整体和谐,付出了什么样的长情大爱?

和谐社会,要从我们自身为道做起,而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意识和才能去彰显自己的功绩!否则,天下是难以太平的。


文章图片5

其次,本段讲“取天下”。

天下是属于苍生众灵的,人类不可能独立的生活在宇宙空间,所以“取天下”的动机自始至终要有博爱、忠诚、谦卑的胸襟,要心诚于天下,才可以取得天下。

如果人类的起心动念就是为了自私、贪欲、残暴、争夺、奴役他人、霸占天下、用金钱来浇铸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拥有金山银山,也不会江山永固。

能够荫泽子孙的人,一定是积累了很多的德行,俗话说厚德才能承载福份。


文章图片6

再次,“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论?有!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非常清楚的讲了步骤:欲闭必先张,欲强必先柔,欲废必先与,欲夺必先予,为什么呢?因为“柔弱胜刚强”。

对此,虽说是“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但实际《道德经》中谈得太明白了: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中又把“取天下”的成功秘密用四十七个字昭告天下:

“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文章图片7

第二十二章中说:“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一章说:“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文章图片8

第六十六章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还有第六十七章中说:“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第七十一章说:“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文章图片9

这些话都是“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的翻版和应用的具体方法论。

  • 《道德经》学用的意义是积蓄生命的能量,《道德经》最基础的修行就在于“学用”。
  • 学用的过程就是“损之又损”的过程,“无为”是一个精进的过程,最终就能到达“无为而无不为”
文章图片10

本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为道”,《道德经》五千言其实也是讲了这二个字,就是“为道”!

为道,涉及的不是学习的问题,学习这个命题太小了;为道,是追求生命的大智慧命题

欲追求智慧必先正德,正德的过程就是“损”的过程,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德正则“无事”;“无事”才可以进入道的境界,获得大智大慧。因而,要获得自在圆满,老子希望人们走为道之路。


文章图片11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开始《道德经》第49章“百姓之心”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哦。


更多《道德经》连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