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眼中:天地与宇宙的哲学联系(连载43)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8-14 发布于山东

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道德经》第七章“超然物外”中。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所以能长久存在。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反而能领先,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故而能成就他自己。


本章的主旨是:

天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整体和谐运转。他们活着周而复始,从来不考虑自己,最后的结果则是:天地服务的那些人总是有周期的,而天地本身却是最长久的,所以是“因其无私而成其私”。

本章将分为六个层面,来进行分享:

  • 第一层面,天地与宇宙的哲学联系。

  • 第二层面,探索天地长生之奥秘。

  • 第三层面,老子把大自然看作一个生命体。

  • 第四层面,天地是人效法的对象。

  • 第五层面,身是自然网络体系中的一个结点。

  • 第六层面,利他往往能转化利己。


  • 第一层面,天地与宇宙的哲学联系。

    首先,从哲学体系的角度来阐述天地境界。

    “天地”的长久,是针对我们这个物质世界而言,但不是对“道”而言的。对“道”来说,“天地”是短暂的。将来地球毁灭了,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物质世界就不存在了,但“道”依然会在宇宙这个层次上永恒的存在。


    其次,天长地久中的“天”和“地”表示什么?

    从一般意义上讲,“天”就是整个宇宙除了地球以外的所有部分;甚至可以说,“地”也是天的一部分。“天”的主要的特性是阳、向上、向外、运动、刚健等等;“地”的主要的特性是阴、向下、向内、静止、柔顺等等。

    从现实社会来说,“天”在上、在外,“地”在下、在内,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处于这两极的包围之中。因此,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直接受到“天”和“地”的影响。

    具体地说,就是都蕴涵阴、阳二气,只不过分量、位置、组合不同罢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和“地”就是这个世界的基础,如果它们崩坏了,那么这个世界哪里还能够存在呢!


    再次,从天地长生的源头来阐述天地境界。

    天地通过“玄牝之门”扎根于大道,靠大道继续“养育”着,所以可以长久。人类也一样,必须明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养育”关系,否则也不可长久。

    可自从人类诞生意识以来,“自我”意识越来越重,甚至把自己当成了自然的中心!在把世界万物当成客体的同时,人类也把整个自然当成了客体,这样就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了出来,由此走上了“不归”路。

    现在的人类,往往只能看到有形的“自我”,而看不到无形的“自我”,更看不到“生”我“育”我的大道自然母亲。而本章揭示的天长地久的规律就是在提醒我们人类:要效法天地不自生的精神,无私利他才能走进大道的玄牝之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