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微塾】必须禁止的诗病

 谷山居士 2022-08-15 发布于上海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图片



图片

诗词微塾

图片

必须禁止的诗病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格律,入门知识是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允许的。起码以下几点是严格禁止的。

1、三仄尾。三仄尾也叫三仄脚,指一句诗中后三个字都是仄声。三仄尾在唐人那里是不避讳的,三仄尾的诗句在唐诗中不胜枚举。到了清代,虽然对格律要求严格,但认为“平平仄仄仄”是拗句,可以补救。时至今日,仍然争论不休。

2、三平尾。三平尾又称为“尾字三平”“三平脚”。指的是律句中后三个字都是平声。“永明体”之前的诗,我们习惯上叫做古体诗,没有音调四声和平仄粘对的要求,因此,三平尾和三仄尾在古体诗中是允许的。“永明体”之后的诗,习惯上叫做近体诗,因为有了四声和平仄要求,所以禁止三平尾,但不禁止三仄尾。
3、孤平(单平)。清初诗坛领袖一代诗宗王士祯提出了“律诗定体”,规定了律诗句式的规范。王士祯特别提出“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不得作“仄平仄仄平”。他说:“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用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两字相连,不可令单也。”这时还没有“孤平”之说,如果把王士祯的话归纳一下,应该是“单平”之说。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毛主席的诗词也从来没有孤平的句子。……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4、合掌。合掌是指上下联对仗中意义相似或相同的现象。这是对仗的一大忌。由于格律规则要求词性对仗,一些人错把合掌当工对,出现了如“千忧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日月如梭逝,光阴似箭飞”之类的对句,造成了合掌。对仗的本意是通过上下律句对举,从而拓展语言的表现力及内涵容量,但合掌的律句却字多意寡,上下联对应位置中语意重复,既非相互对立,又非互为补充,造成了词语的浪费,所以必须避免。

5、失粘和失对。平仄规则要求是“句中平仄相间,联内平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偶句句尾押韵。”所谓“粘”,是指相邻的两联中,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在平仄类型上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则下联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上联对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则下联出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也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跟前句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粘平,仄粘仄,把两句粘联起来。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出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也就是说,在对句中,平仄完全是对立的。只有这样,才合乎粘对规律。不合乎粘的规则的,叫“失粘”;不合乎对的规则的,叫“失对”。律句在永明体时还没有粘对的具体规定,分粘式律和对式律,严格的粘对规则是在晚唐形成的,因此初唐诗人并不以失粘为病。不过唐朝粘对规则确立了以后,宋明清就极少有失粘的诗句了。今人我们作诗,更要符合“粘对”规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