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鸣|清风古韵---当代水墨名家团扇鉴赏交流展

 泊木沐 2022-08-15 发布于辽宁

【作品欣赏】

浅析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

笔墨是中国画的主要元素和精髓所在,它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和文化符号性,同时也作为传递绘画内涵的手段而不断发展。中国画一切审美形式与审美内容都是围绕笔墨而展开的,笔墨就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最本质的东西,是有别与其它画种的首要特征,我国的传统绘画都是用笔墨表现在纸或绢上,笔墨是中国画表现手法的主题,所以评画离不开笔墨。本文从笔与墨的关系、用笔与书法的关系、虚与实的关系;笔墨当随时代四个方面说说对中国画的认识。

一、笔与墨的关系

用笔与用墨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又是一件事。清人龚贤讲,“墨中见笔法始灵,笔法中有墨气,则笔法始活,笔墨非二事。”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笔与墨的关系表现为笔为主,而墨随笔出,在作画时,没有纯粹的有笔无墨,也没有纯粹的有墨无笔,一般来说:时而以笔为主,时而以墨为主,没有法定的规律,是学养和内心世界的一种自然流露,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看气韵。笔通常是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用干、湿、浓、淡、通过渲染表现明暗是用墨。而水的巧妙运用则笔与墨的完美结合中起着关键的融合作用。

二、书法与用笔的关系

中国画用笔的主要内容是从书法中来的,古人通过临习书法,掌握书法用笔,了解汉字结构,书写时的起笔、行笔、顿笔、收笔等,书法的规律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画的用笔。以书入画是对中国画用笔的一种要求,纵观历史,一个时代的书法倾向对绘画的用笔有很大的影响。如唐代绘画,以楷书入画,用笔注重按,转折比较方硬,元人一变,行书入画,行笔疏放飘逸,明人曾有草书入画者如徐青藤等。董其昌提出,以草隶奇字入画,追求一种古朴和奇趣,清代碑学大兴,以篆书,金石入画,代表性人物如金农、吴昌硕,以及齐白石等。还有潘天寿、李苦禅等都对书法有很深的造诣,也就善于用笔,充分说明中国画是起于用笔,最终也将归于用笔,足于证明书法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画的用笔,使中国画保持着一种文人书卷气,也保持着中国文化内在的血肉关系。

三:虚与实的关系

用笔需有虚有实,如用线时实入虚出,虚入实出,用笔的干与湿,浓与淡,连于断等,都体现出了笔墨虚实的重要性。一般宋代之前的画家用笔较实,元代之后的文人画家,虚多于实,对此,清人恽寿平指出;“用笔时,笔笔实,却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滞 ,迹不滞则神气浑然,神气浑然则天工在矣”。他认为作品灵动、流畅、神气浑然即是天工,也是神来之笔,这些都是用笔虚而产生的 ,要笔笔虚,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恽寿平还提出,实处要虚,“古人用笔,极塞实处,愈见虚灵,令人布置一角,已见繁缛,虚处实则通体灵,愈多而愈不厌,玩此可想昔人惨淡经营之妙”。他在这段话中还提出了“虚处要实”,这一点也至关重要,这种辩证关系运用得当,画才能通体皆灵。

四:笔墨当随时代

当代中国画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类派别,群体不断涌现,而中国画的风格也有着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追求画面中的点、线、面式的平面构成,创作过程中肌理的制作,画面上特殊符号的应用,以及各种特殊材料的使用,等等。虽然这些作品的确让人看了眼前一亮,与传统的绘画相比,有自身的创造性和特殊性,更加让人喜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笔墨的表现性,破坏了笔墨形式最宝贵的东西——那种在难以重复的偶尔的用笔行墨中所传达的真切、直接的情感。不过中国画也是需要创新的,创作者在创新的过程中既要离开传统,又不能过分的脱离传统,应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创意。

总之,要想更好的认识中国画的笔墨,我们不能从单方面思考,认识。我们评定一幅画的好坏的时候,也不能单方面的看作品的构成、肌理与创新。其实对待中国画的笔墨,需要具备一种全局观。画家应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画笔墨的艺术再现性,创作一种符合新时代的笔墨形式,表现新的生活,并赋予笔墨新的意义和内涵。

马鸣于2016年7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