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最重要的动力:情感认同。

 徐俊说成长 2022-08-17 发布于湖北
我们经常说,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没有过好这一生。
我们知道,要少喝酒抽烟熬夜,不要办事拖延;
我们知道,下班了要少玩游戏少刷剧,分出更多学习的时间。
我们知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这个“情”往往内心不认同。
是的,我们不是缺乏改变的动力,我们总是陷入“我努力了,还是改不了,就这样吧”的焦虑,恐惧,内疚,自责中,难以自拔。
现实中,老师和家长以及领导总是高高在上,这让我们难免焦虑,恐惧,他们总是用恐吓的方式让我们改变。
你不好好学习,就出去门口罚站吧;你不听老人言,将来找不到一个好工作的;你不努力工作,末尾淘汰这个月就是你了…
我们越是自责,恐慌,带来的就是更大的放纵。我现在压力好大啊,你还逼我,那我能怎么办?结果就是,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哪有什么改变的动力了。
有句话这样说,生活中百分之99%的困惑都来自于攀比。
邻居家的孩子,轻轻松松就学会了钢琴,舞蹈,而自己什么也学不会;
同事的业绩是自己的几倍了,我太菜了,会不会被别的同事看不起;
年龄大了,年迈的父母一直催婚,你看看别人家,孩子都已经会打酱油了,而你…
用焦虑,恐惧,内疚的情绪来刺激内心,内心就会更加焦虑烦躁,让我们自己觉得一事无成,最后破罐子破摔。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在乎我们需要不需要和别人比较,也不是要不要对自己提高要求,而在于高要求的背后,究竟是我们对自己的厌恶,还是对自己美好的期待。
是的,只有我们对未来产生美好的期待,才是我们改变的动力,才对我们的改变有意义。
邻居家的孩子,我羡慕嫉妒,那我就把他们当做榜样,自己努力就行了;
同事比自己强,我认同他的工作方式,那我就找机会和他多沟通学习;
被父母催婚,我理解他们的担忧,那我就好好修饰自己,让自己配得上她。
我们感受自己的苦痛,理解自己的无奈,尊重自己的努力,稳定自己的情绪。
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这才是爱自己的方式,这样才会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