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敢于不断自我暴露、自我清洁、自我悔改,才是真能获得更广泛尊敬

 全好学 2022-08-17 发布于广东

以心育儿

王阳明

“身之主为心,心之灵明是知,知之发动是意,意之所着为物”

📖 王嘉秀问:“佛以出离生死诱人入道,仙以长生久视诱人入道,其心亦不是要人做不好。穷其极至,亦是见得圣人上一截,然非入道正路。……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后世儒者,又只得圣人下一截,分裂失真,流而为记诵、词章、功利、训诂,亦卒不免为异端。是四家者,终身劳苦,于身心无分毫益。”————选自《传习录》50节

🍵   我希望各路人士首先要学会刨除记忆中的成见,不要一提到和自己门派不同的其他信息,一听到相关自己的评论意见,就杏仁核发作。并不是每个评论的出发点、态度语气和内容本身,都是和我们以前遇到的那些一样,所以不用过度联想和激动。而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是基本素养。通过别人看到自己的偏失,或者自己就主动愿意发现门派里面的风气弊病,敢于不断自我暴露、自我清洁、自我悔改,才是真能获得更广泛尊敬、更让本门派接近创始宗旨的一个真正“爱护”举动。


王嘉秀是王阳明的一个学生,他此处谈了对儒释道的观感。他觉得儒释道三家的极致处,是相同的;但各家学者目前有一些不同的弊病。佛教道教分别以解脱生死轮回和长生不老来诱人入道,发心虽然好,但是并非入道正路,就好像走后门去当官一样。后代的儒者,只是喜欢做“记诵、词章、功利、训诂”这四种事,也就是只顾着「下学」而没有「上达」,终身劳苦却对自己的身心升华其实益处不大,不及修佛修道人的清心寡欲、超然世外。
您配合原书一起学习更佳,系列导读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