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增强肿瘤免疫疗效?——PCSK9抑制剂不为人知的一面

 GoDesign 2022-08-17 发布于北京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作为胆固醇代谢的关键分子,在其外源摄取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已有两种PCSK9抑制剂EvolocumabAlirocumab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高脂血病。20201111日,杜克大学Chuan-Yuan Li教授课题组在 Nature上发表了题为“Inhibition of PCSK9 potentiates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for cancer”的文章[1]。文章中指出抑制PCSK9可通过不依赖胆固醇代谢通路的机制,来提高免疫细胞的瘤内浸润和肿瘤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的水平,拓宽了PCSK9抑制剂的应用领域。

——生物学背景——

PD-1CTLA-4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疗法虽然在特定肿瘤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肾癌等,然而其对70%的癌症患者疗效甚微,且伴随着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亟需探寻新的肿瘤免疫靶点或治疗策略来提高肿瘤免疫疗效。其实作者将胆固醇代谢与肿瘤免疫联系起来绝非偶然,早在2016年就有学者在Nature上指出抑制ACAT1胆固醇酯化酶可以通过促进T细胞抗原受体的聚集,以及免疫突触的成熟来增强CD8+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2];也有研究报道,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可以提高过继T细胞的疗效[3];细胞膜中的胆固醇也被证明在MHC-I类分子的循环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4]。基于上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及PCSK9在调控胆固醇代谢中的重要性,作者猜想,PCSK9或许也参与到调节抗肿瘤免疫的过程中,便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后续研究。

——实验结果——

研究伊始,作者使用CRISPR-Cas9技术在4种恶性小鼠癌细胞系4T1B16F10CT26MC38中敲除PCSK9基因来探究其对肿瘤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PCSK9的敲除并不会改变肿瘤细胞在体外的形态或生长速率,但将其分别接种小鼠后,与对照组相比,成瘤能力明显减弱(图1a-h)。

1. PCSK9基因敲除的4T1B16F10CT26MC38肿瘤分别接种到Balb/cC57BL/6小鼠后的肿瘤大小(a,c,e,g)和存活率(b,d,f,h)。

为探究PCSK9敲除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与免疫系统间的关联,作者将PCSK9 KO的肿瘤细胞分别接种到两种免疫缺陷小鼠NCGRag1-/-中,发现其对两种小鼠的肿瘤生长均无抑制能力,暗示该抑制过程涉及到免疫系统的协助。此外,作者也通过对LDLR进行knock down证明该过程不依赖于胆固醇代谢通路。

在此基础上,作者评估了抑制PCSK9对肿瘤免疫疗法的影响。首先,作者在四种小鼠肿瘤模型中均发现PCSK9的敲除与PD-1抗体能协同抑制肿瘤生长(图2a-f)。随后,作者使用临床上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两种PCSK9抗体EvolocumabAlirocumabMC38荷瘤小鼠进行处理后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图2g-i)。

2. a,d,g.PCSK9敲除(a,d)或PCSK9抗体(g)与PD-1抗体对小鼠肿瘤模型进行联合治疗的具体方法。b,e,h为对应的肿瘤生长曲线。c,f,i为对应的小鼠存活率。

为深入阐明抑制PCSK9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具体机制,作者采用流式技术对PCSK9 KOB16F10肿瘤浸润免疫效应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CSK9 KO的肿瘤细胞,其浸润的CD8+T细胞、CD4+T细胞、γδT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相比之下,CD4+ Foxp3+ regulatory T细胞(Treg)的数量无显著增加(图3a-e)。为探究不同免疫效应细胞在PCSK9 KO介导的肿瘤抑制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作者使用基于抗体的策略去分别耗竭上述免疫效应细胞。结果如图3i3j所示,CD8+T细胞的耗竭完全消除了PCSK9 KO所致的肿瘤生长抑制,而其他免疫细胞的耗竭无显著影响,说明CD8+T细胞在该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 a-e.ControlPCSK9 KOB16F10荷瘤小鼠,每mg肿瘤组织中各种免疫效应细胞的流式定量分析结果。i,j. PCSK9 KOB16F10肿瘤细胞接种CD8+T细胞耗竭的C57BL/6小鼠后的肿瘤生长曲线(i)和小鼠存活率(j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揭示了PCSK9 KO的肿瘤细胞调控CD8+T细胞杀伤能力的分子机制。由于PCSK9可通过与LDLR蛋白互作并将其重定向到溶酶体中进行降解来下调LDLR蛋白水平,所以作者提出假设,即PCSK9能否通过类似的方式直接调控MHC-I的水平呢?作者构建了小鼠PCSK9MHC-IH2-K1)各种缺失或截断的突变体(图4a)。IP实验结果(图4b)表明,PCSK9羧基端的M2结构域缺失后,完全丧失与MHC-I的结合能力。而MHC-I α168-70位氨基酸的缺失,会导致其与PCSK9的结合能力完全丧失。为证明上述PCSK9MHC-I的互作结构域,在肿瘤免疫功能发挥中的重要性,作者分别用M2结构域缺失的PCSK968-70位氨基酸缺失的MHC-I做回补实验,结果表明二者均不能抑制B16F10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证明了上述结构域在PCSK9介导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性。

4. a.鼠源PCSK9蛋白结构,信号肽(SP:1-34;前体结构域(Pro):34-155;催化结构域(Catalytic155-453C末端结构域(CRD):453-594b.FLAG标记的H2-K1HA标记的全长PCSK9或各种缺失突变体共转进293T细胞后的IP结果。

免疫荧光共染的实验结果表明,在PCSK9过表达的细胞中,MHC-I更多的定位在溶酶体中,较少定位在细胞膜上。而在PCSK9 KO的细胞中则反之(图5h)。对其细胞裂解物的western blot也再次证实免疫荧光共染的结果。即在溶酶体中,过表达PCSK9导致MHC-I蛋白含量升高,敲除PCSK9会使之下降(图5ij)。在使用环己酰亚胺(抑制细胞内合成新的蛋白)处理不同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PCSK9敲除的MDA-MB-231细胞中HLA-ABC水平下降的更慢(图5k)。当用bafilomycin A1抑制溶酶体功能后,HLA-ABC在对照组中的水平显著增加,而在PCSK KO的细胞中变化不大(图5l),因此上述结果共同表明PCSK9通过溶酶体介导的降解途径来调节HLA-ABC水平。

5. h.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展示了过表达或敲除PCSK9B16F10细胞中MHC-IH2K1-FLAG)的分布。比例尺,10微米。iJ.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或敲除PCSK9B16F10细胞中,溶酶体(i)或细胞膜(J)的H2K1-FLAG水平。kl.分别用cycloheximide(CHX, k) bafilomycin A1 (BafA1, l)处理对照组及PCSK9 KO MDA-MB-231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LA-ABC的水平

——小结——

本文发现抑制肿瘤细胞的PCSK9可通过提高其表面MHC-I的水平来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该过程不依赖于胆固醇代谢途径,且可使肿瘤浸润免疫效应细胞的数量和多样性显著增加。具体机制为PCSK9MHC-I直接互作并以溶酶体介导的方式来下调肿瘤细胞表面MHC-I分子的水平,阻断其在细胞表面的循环利用。此外,作者还阐明了PCSK9MHC-I的互作界面,即PCSK9M2结构域与MHC-I分子68-70位氨基酸直接互作,为相应的小分子抑制剂或多肽药物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Liu, Xinjian , et al. "Inhibition of PCSK9 potentiates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for cancer." Nature (2020).

DOI: 10.1038/s41586-020-2911-7

[2]. Yang, Wei , et al. "Potentiating the antitumour response of CD8+ T cells by modulating cholesterol metabolism."Nature (2016).

DOI: 10.1038/nature17412

[3]. Ma, X. et al. "Cholesterol negatively regulates IL-9-producing CD8+ T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antitumoractivity." J. Exp. Med (2018).

DOI: 10.1084/jem.20171576

[4]. Naslavsky, N ,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nclathrin endocytic pathway: membrane cargo and lipid requirements." Mol. Biol. Cell (2004).

DOI: 10.1091/mbc.e04-02-0151

作者:郭   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