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研究】杨长风:什么是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

 老胡聊科研 2022-08-19 发布于河南

什么是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 杨长风

在当今,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理解世界的方式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华教授,提出了21世纪中国教育的愿景: 让学生创造着长大,让教师创造着工作,让学校成为创造的乐园。那么学校该以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来实现这个教育愿景呢?张华教授概括出了五大方面: 即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这五大理念,在教育部的文件中被概括为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实践育人。

践行“核心素养观”,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开始走向新思维。即从原来的“三维目标”走向了“新三维目标”,概括为三个方面: 即大观念、新能力、新知识。那么,如何将新课标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具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什么是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呢?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教学理念和思想得到更新与解放,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的变革与创新。科学的教学思想、系统的学科知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普遍的认知规律、共同的心理基础、序列化的智力培养和智能训练。真实情境的问题设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学生既学到了课本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理想课堂具有六纬度和三境界。“六纬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延展度、练习度。“六纬度”主要是侧重于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评测课堂;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则是侧重于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反思和评价课堂。

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其主要特点是“讲效率、保底线”。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其主要特点是“讲对话、重品质”。

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的深刻共鸣”,其主要特点是“讲个性、求境界”。

如果说第一、二重境界更多地与知识有关,那么,第三重境界则更多地与生活、生命相融合。在第三重境界里,知识不再是一个死的体系,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并在激发起师生的强烈反响后,内化为师生生活、生命的一部分。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了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共同构成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把这三个维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与核心素养目标相结合,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去实施:

1.抓牢“课本双基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2.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力措施。

4.开展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5.创设来源于真实情境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由“解题”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是完成课堂素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作者简介:杨长风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副校级督学,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