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677期 痛风最初几次,通常都是湿浊蕴结或湿热蕴结,如果用中药调理,在四妙散基础上重用萆薢、土茯苓之类,也能在三五天之内快速清热利湿,消除关节红肿热痛,通常效果并不比西医的方法差。 但如果是痛风多年,反复发作,湿热蕴结日久体内会生痰,痰湿痹阻经络关节,或导致气滞血瘀,形成湿热夹瘀型痛风。 痛风多年,反复发作,久病及肾,会导致肝肾亏虚,这会让人分清泌浊失权,对水液蒸腾气化功能降低,更容易加重或诱发痛风。 如果痛风进展到湿热夹瘀、肝肾亏虚的阶段,再想单纯的清热利湿短短几天内消除痛风关节症状,就显得不太现实,要做好较长一段时间的综合调理。 比如这个74岁老李,就是痛风十多年,近一周来脚跖趾关节肿痛严重,实在是忍受不了才来诊治的。 而老李身体比较胖,给人的感觉心烦意乱,坐卧不宁,据他讲近期小便黄,看起舌苔——舌暗淡,苔黄腻,脉弦滑。 这明显是体内有湿热蕴结,湿性趋下,所以并发在下肢跖趾关节,舌淡黯,提示体内有瘀痹阻。 生理生化检查,尿酸500多。 针对上述中医症候,医生给辨证为湿热夹瘀、痹阻经络。 治疗方法给以清热祛湿,活血止痛之法,组方有萆薢、秦艽、车前子(包煎)、白芍、生甘草、虎杖、木瓜、苍术、白术、山慈菇、炒薏苡仁、生蒲黄组成。常法水煎温服,每天一剂,早晚各一次。 一周后,老李如约复诊,服药后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已经减轻,灼痛相比以前轻了不少,夜里已经能够很快入睡,但偶尔触碰关节,还是疼痛。 观其舌,舌暗胖,苔滑腻,脉沉滑。 提示体内湿热依在,肝肾亏虚。 效不更方,上方略有调整,组方为萆薢、威灵仙、秦皮、车前子(包煎)、木瓜、山慈菇、秦艽、苍白二术、虎杖、益母草、生蒲黄(包煎)、枸杞子组成,再服七剂,服法同前。 再过一周,老李第三次诊疗,关节症状已经基本缓解,但如果重按还是会痛,说明还没有彻底。舌暗胖,原来黄腻后的舌苔变薄,脉沉滑。提示所有情况都有好转,但湿热夹瘀还在,肝肾亏虚,还有气阴不足。 效不更方,方中添加滋阴益气的中药,组方调整为萆薢、车前子(包煎)、秦皮、威灵仙、茯苓、生蒲黄(包煎)、川牛膝、女贞子、制首乌、川断、生黄芪、秦艽、山慈菇、木瓜。续服12剂,复查血尿酸降到402。 医生告诉老李生活饮食要严格控制,加强适量锻炼,多喝水,随访半年没有复发。 总结,中医讲:一热易清,一湿难祛。如果湿热之外,还有血瘀,血瘀之外,还有肝肾亏虚,气阴两虚,那这种痛风,即使湿热蕴结痹阻关节导致的红肿热痛用中药缓解症状后,血瘀和肝肾亏虚及气阴两虚,期望三五剂之内是难以恢复的。 更况且,本案老李已经是74岁,脏腑肝脾肾功能本就衰弱,因此调理他的湿热夹瘀、肝肾亏虚、气阴两虚之证,前后三诊方用近一个月,尿酸几近降到正常,方逐渐康复,且之后半年内都没有复发。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再犯,远离痛风石。(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源自网络,侵删):2005年第3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高菁等文章《商宪敏教授论治痛风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