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病,去暑热保清凉一】——暑病的特征、类型

 浩源中医书馆 2022-08-19 发布于新疆

第十四章    暑病,去暑热保清凉

暑病,是人体感受暑热后引起的疾病。夏天气温过高,湿热重,如果通风不良,热邪极容易侵犯人体,就会出现暑病的症状。暑病为夏病之首,是夏季首要预防的病症之一。

第一节    暑病的特征

暑是六淫之一,是夏季的主气。从广义来说,夏天容易感受暑热邪气而发生多种急性热病,这些急性热病,统称为“暑病”;狭义的暑病一般指中暑、暑温、感暑等类型的病症。
病中医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暑病。一种是指夏日感受暑邪所导致的热性病证。如《杂证会心录》记载:“今夫夏日炎炎,为太阳之亢气,人触之者,则生暑病。”在《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中也有暑病的记载:“人受暑邪,当时即发谓之暑病。”后人根据暑病形成的不同原因,将暑病又分为阳暑、阴暑、中暑、伤暑、暑迷、暑厥等病证。另一种是指邪伏于内,到夏季由高热高湿而引发的多种热病。《注解伤寒论》卷二记载道:“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中医认为,引起机体生病的外因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而得暑病的外因,则是暑热之邪侵袭人体,除此之外,得暑病也有一定的内因,一般身体虚弱的人不能抵御外邪。这种外因与内因相结合,就会相发暑病。
暑是火热之气所化,其性质属阳,相当于热邪致病,使体内阳气偏盛,阴不制阳,阴阳失调,耗气伤津,并扰乱心神等。暑病的临床特点多见高热、多汗、唇干口燥、面红心烦、神倦乏力、小便短赤、便秘等症候。
另外,暑邪自身也有一些致病的特点。暑邪虽然是外界六淫之邪,但是,暑病最初方气分热座的正铁,并没有表证阶段。夏季气候炎热。空气调湿、多雨,湿热很重,和上夏天人们多喜欢冷收,最容易伤害脾胃,使湿以内生。这样内外结合,邪气加重,除热内扰之外,还会出现湿滞中焦、胸脘痞闷、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我们才说把暑与湿结合在一起,称为暑湿。另外,夏天人们都比较贪图凉快,喜欢在外面露宿,或者睡觉不盖被子,机体腠理开泄,所以夏季除了容易患上暑湿,还会容易感受风寒之邪,出现身热口渴,恶寒头痛、汗出、恶心呕吐、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舌苔白、脉浮滑而数等症状。因此。暑病又有暑热夹湿、暑热内扰、暑伤气阴、暑兼外感等证的区别。

第二节    暑病的类型

暑病的形成有不同的原因,因此暑病又分为阴暑、阳暑、伤暑、暑温等不同类型。

◇阴暑

从中医角度来说,阴暑主要是因为风、寒或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的一种暑病。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阴暑经常在季节转换的时候,人们过于贪凉,导致风、寒、侵袭机体。夏季暑热湿盛,机体毛孔张开、腠理疏松,人们避热趋凉,在树荫下、水亭中或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夜间在室外露宿,或者在阴寒潮湿的坐卧;运动劳作后,马上用冷水浇头洗澡,或者快速喝下大量冷开水、冰镇饮料;晚上睡觉时一直开着电风扇强吹或空调温度过低等等所致的热病,都可以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俗称“中于寒”,从而引发阴暑。
患上阴暑后,会出现身体发热、身重头痛、恶寒无汗、关节酸痛、神疲倦怠、浑身无力、腹痛腹泻、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症状。因此,夏季要做好防护,特别是儿童、老人、孕产妇和体弱及患有宿疾的人,很容易患上此症。所以,夏季不可过于避热贪凉,以免寒湿侵袭,引发“阴暑”。

◇阳暑

阳暑,是指在暑热或者高温环境下工作而患上的暑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暑”。《景岳全书·杂证谟》这样记载阳暑:“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在仲景即谓之中喝。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于长途,或于田野,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病为头痛,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等证,此以暑月受热,故名阳去暑。治宜察气之虚实,火之微甚,或补或清,以固其气。”
阳暑通过发生在夏季气温很高,天气高湿的时候。高温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的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人体脏腑神经受损。如果患上阳暑,会出现高热、皮肤干热无汗,口干、神志不清、脏腑功能衰竭等症状。因此,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潮淋漓,神志恍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降温。如果气不太虚弱。但伴有火证,宜服用白虎汤或益元意。如果身体有汗出,但水虚浮,烦躁口渴,有火但少气。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桂苓饮或竹叶石膏汤:如果烦渴但火不太甚,宜喝生脉散。

◇伤暑

伤暑也是暑病的一种,又称为“感暑”,也是由于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低下,对炎热的气候不能很好适应,使夏季热邪侵袭身体而中暑热形成。伤暑有时患者会出现阳暑相同的证候,如身热心烦、口渴气粗、身体疲乏、小便赤涩等,但症状又不如阳暑重。《医学心悟》卷三中记载了伤暑与阳暑的区别:“伤暑者,感之轻者也,其证烦热口渴,益元散主之。中暑者,感之重者也,其症汗大泄,昏闷不醒,或烦心、喘喝、妄言也。”

◇暑温

暑温也是夏季常发暑病之一,是一种急性外感热病,由感受暑热病邪而致。暑温的发生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情况下,多发于夏至到立秋这段时间。暑温发病非常急,热势亢盛,初发时可见气分阳明热盛的证候,壮热、汗多、面赤、脉洪、烦渴引饮等主要特点。暑温的症情变化比较快,会出现生痰、化火、生风等比较复杂的病机变化,容易出现津气欲脱、动风、动血、闭窍等危重证候。
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区分暑温和春温的区别。虽然两者发病后都可见里热证候,但是春温的发病时间为夏至之前的春季,发病初期可见明显的里热证候,并没有表现气分阳明邪热炽盛证候,而且春温的病变过程容易伤阴;而暑温除了发病时间不同以外,最开始也会再现里热证候,但是明显的气分阳明邪热炽盛的大热证,病变过程中人体或因汗出过多,非常容易耗气伤津。
暑温所伤及的脏腑主要有胃、心以及肝等部位,由于发病突然,病机变化迅速,往往不易察觉,所以旦犯病就会出现高热、汗多、口渴、脉洪大等症状。如果所分暑热病邪未及时化解,暑邪可侵人营分,出现心营热盛或者引动肝风;如果进入血分,会迫使血液妄行,出现疹或各种出血症。另外,由于暑温非常容易耗伤人体津气,所以在病变过程中,常会出现自汗、气促而喘、心烦口渴、背微恶寒、肢倦神疲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四肢不温、脉微欲绝等津气外脱的危重证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