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要是蔡邕,我也哭董卓(五千年的点滴)

 金色年华554 2022-08-23 发布于江西

董卓被诛杀,蔡邕到董卓尸首跟前哭了一场,王允很生气,杀了蔡邕。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如果看《后汉书》的记载,蔡邕更冤,就是董卓被诛杀之后,跟王允坐在一起说这事儿的时候叹了口气,脸上表情变了变,就被王允认为是同情人民公敌,罪大恶极,交给廷尉审理。后面的情节,《三国演义》和历史记载基本差不多,蔡邕说自己要修汉史,请求改成脸上刺字,把膝盖挖了,跟孙膑似的,留条命好修书。王允说当年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了个《史记》,记载了很多不利于大汉朝光辉形象的事情,不能让蔡邕也做这样的事情。从看《三国演义》开始,我看完这一段情节,就对王允深恶痛绝,杀不杀蔡邕还在其次,他对言论的暴力压制态度让人觉得恶心。

图片

无论是哭董卓还是叹气,蔡邕为什么要这样干,当然跟他的经历有关。关于蔡邕,可能您知道,熹平石经和焦尾琴的故事。做熹平石经时,蔡邕的职务是议郎,主要工作就是议论朝政,提出建议。他工作倒是尽心尽力,经常上书言事,有一小部分皇帝采纳了,有的就直接扔在一边,有一回蔡邕上书说几个官员不称职,汉灵帝看完了,叹了口气,去了趟厕所。这边宦官曹节看了名单,直接就把这事儿过给那几位了。这几位有没有被罢免,语焉不详,反正是恨上蔡邕了。

蔡邕跟司徒刘合有矛盾,大约曾经上书弹劾他不称职,他叔叔蔡质和将作大匠杨球也不和,杨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大概是生了女儿以后动的手术。程璜得帮自己姑爷,就找人上书灵帝,说蔡邕和蔡质私底下找刘合办事儿,让他开后门,刘合坚持原则,不为所动,所以蔡邕弹劾刘合是公报私仇。蔡邕上书申辩,但是灵帝爱听身边宦官的意见,蔡邕叔侄还是下了大牢,而且定成死罪。另一个中常侍吕强还算厚道,替蔡邕说情,灵帝也觉得老蔡学问不错,改成剃头带枷,流放边境。杨球想提前上演一出《水浒传》里的野猪林,倒没有买通押解人员,而是雇了杀手。没想到杀手敬重蔡邕,没完成任务。杨球又贿赂主管人员,大概就是要火烧草料场的意思,又没想到,主管人员不但没当牢城营的差拨管营,反而告诫蔡邕要小心,总有人憋着害你。

蔡邕流放前正在修汉史,也就是《东观汉记》,在流放地他还惦记着他的事业,上书皇帝,请求让自己回去修书。皇帝也觉得老头儿人才难得,转过年来,天下大赦。本来蔡邕按照罪名,是不在赦免之列的,皇帝给他特赦了,让他回家乡居住。

但是蔡邕想回家也做不到,就在他马上要启程的时候,当地的五原太守王智给他设宴践行。蔡邕本来不想去,因为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王甫的名声很臭,这王智在当地着他哥哥的势力,也是骄纵不法。但是碍着面子不能不去,想要勉强应酬一下就回来,可是酒宴上出事儿了。王智酒酣耳热之际,起身给蔡邕敬酒,大概那个做派也不是很庄重。蔡邕本来就膈应他,这会儿看他这模样,心生厌恶,文人那点儿清高又上来了,没理王智。王智很生气,指着蔡邕鼻子大骂:“孙子,你敢小瞧我。”然后大概会有一些污言秽语,蔡邕直接起身走了,不奉陪了。

王智是个小人,恨上蔡邕了,直接上书告发蔡邕在被流放过程中心怀怨恨,经常骂朝廷,骂皇帝。蔡邕知道这事儿了,也知道他哥哥在朝中势力太大,这封奏疏上去,十有八九自己又要倒霉。干脆我跑吧,家也不能回了,直接亡命天涯。说天涯远了点儿,就是逃到江浙一带,在那儿躲了十二年。著名的“焦尾琴”的故事也是在逃亡的时候发生的。 

图片

后来汉灵帝死了,董卓进京,独霸朝纲。董卓也听说蔡邕的名声,派人去请蔡邕入朝为官。蔡邕对董卓也没好印象,说自己得病了,没去。董卓也很生气,直接说:“我想杀蔡邕全家很容易,他要是再泡病号,让他想清楚了!”蔡邕也害怕,只能去了洛阳。

蔡邕不来,董卓很生气。蔡邕来了,董卓对他还是高看一眼,直接让他当了祭酒。祭酒这官属于学官,前面说过,当时有博士这个官职,负责给皇帝解释儒家经典。祭酒在当时就是博士的头儿,第二天又升他当了侍御史,转过天来又封他尚书,就是国务院办公厅主任,三天升了三次官,蔡邕之前当了议郎之后,几乎就是原地踏步,这样的升迁速度他做梦也想不到,关键是说明董卓真的很看重他。到了初平元年,又封蔡邕为左中郎将,当时就是诸侯讨董卓,董卓迁都到长安,到了长安以后,又给蔡邕封了高阳乡侯。 

不但官越做越大,蔡邕在董卓面前说话还是比较管用的。董卓的手下商量着要把董卓比成姜太公,让他也称尚父,皇帝爸爸级别的。董卓跟蔡邕商量,蔡邕坚决反对,说您现在这个功绩和威信比姜太公还是有差距,您要是平定关东,让皇帝回到洛阳,这之后再商量这个还差不多。董卓就听了,不再说这事儿了。

转过年来六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董卓问蔡邕是怎么回事儿,蔡邕说地震是因为阴盛阳衰,或者臣下逾制,也就是享受了自己不该享受的待遇造成的。您现在坐的车,那个伞盖都是皇帝的标准,这不合适。其实就是找个理由让董卓不要那么张扬,董卓也听了,伞盖都换了。

图片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董卓不听蔡邕的,不过即便不听,董卓蔡邕也是客客气气,厚礼相待。蔡邕还是不想在董卓这儿干,毕竟董卓干的事情在当时是比较招恨的。他跟他堂弟蔡谷商量,蔡谷说您这模样长得就比较出众(也不知道是好看得出奇还是难看得出奇),走哪儿都一堆人看,您想藏起来多难啊。其实蔡邕当年流亡十二年都藏得好好的,蔡谷就是不想让他堂兄走,蔡邕也听了。

从这个行为可以看出来,蔡邕还是不认可董卓的做法。但是董卓确实对他很好,他前面在朝廷得到的待遇,和后面董卓这里得到的待遇一比,无论是职务上还是态度上都是天壤之别,所以即便蔡邕不认可董卓,心里也会对他有一份感激,这是人之常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一个人,别管社会和其他人对他的评价如何,他要是对你真好,你也得记着,不能一抹脸就忘了,那样的人就太不地道了。当然,如果那个人为非作歹,不是要你跟着他做或者帮助他,但是你在心里不能把人家的好忘了,在保证不作恶的情况下,应该有所表达,蔡邕就是这样,奈何在王允的高压下,这样微小的表达也不被允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