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床刷牙竟漏水,得了面瘫怎么办?

 文文ap25 2022-08-24 发布于山东


导语


面神经瘫痪(面瘫),其实应该叫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以中医之见这是风寒袭面,经筋痹阻所致,以祛风散寒,养血通络为治则来治疗。

01

图片

初诊:面瘫

图片

基本信息

【患者】:某女,40 岁,干部,蔡甸区人,2020年10月30日初诊

【主诉】左侧嘴角歪斜半月有余

【病史】患者自述半月之前早上起来刷牙时发现嘴角漏水,抬头照镜子后,发现自己左侧嘴角和右侧嘴角角度明显不对称,经仔细观察发现自己左眼跳动不止,闭眼时难合上,抬眼时左侧无抬力,还时不 时流泪,面部有寒冷感和风吹感。随后到当地中医院去检查后结果是 三叉神经痛(面中风) ,经医院医生针灸和中药20多天后无明显改善。经朋友介绍到我处中医门诊部治疗。

现症状】:患者张嘴巴后左侧嘴角歪斜,人中沟也歪斜;做闭眼动作 后显示眼白暴露在外,关闭不全,伴流泪;做抬眼动作后显示抬眼基本功能都没有,肌肉无力,松弛;做吹口哨动作显示嘴巴歪斜,且难 发声;经过我仔细问诊得出,患者嘴巴喝水漏水,吃饭包饭,白天或者晚上不时地流泪, 面部有寒冷和有虫爬感,整个面部有紧绷的感觉!查舌:舌淡苔白,舌底瘀阻,歪斜舌(向左侧),脉弦紧。

图片

图片

诊治

【西医诊断】面神经炎

【中医诊断】:面瘫

【证型】风寒袭面,经筋痹阻

【治则】祛风散寒,养血通络

【拟方】正散加减

【处方】禹白附 10 克、桂枝 10 克、全蝎 10 克、蜈蚣 2 条、白芷 10 克、 当归 10 克、熟地 20 克、僵蚕 10 克、川芎 10 克、羌活 10 克、牡蛎 20 克、 丹参 30 克、防风 15 克、细辛 1 克、枸杞 10 克、蝉蜕 10 克、乌梢蛇 10 克、白芍 30 克、甘草 10 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三次温服。

针灸治疗】: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局部穴和手足阳明经穴 为主。

主穴】: 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太冲。此处用地 仓透颊车针法,取健侧。

经过一星期精心治疗,患者各种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另配中药药丸一个疗程(3 个月),以治其本,防其复发。

02

图片

学习:辩证分析

图片

小知识

按:面瘫,中医名为口僻,亦名口歪(㖞)、口㖞僻、口眼歪斜,指口角向一侧歪斜,目不能闭合等,俗称吊线风。面瘫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面部中风,本病可发生任何年龄的。发病急,多一侧面部发病。其发生常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面部,与少阳、阳明经筋相关。基本病机是经气痹阻,经筋功能失调。


图片
图片

《灵枢·经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张介宾《类经十七卷·疾病类六十九》注“僻,歪斜也。”

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风口㖞候》云“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㖞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三卷·百病主治药·痰气》:“枳茹,渍酒服,治中风身直,及口僻目斜。”本病是由于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而致,故《诸病源候论》则谓,风邪入是阳明经,而又遇寒,故筋急引颊。

因风寒、风热、湿浊痹阻面络,以致经气流行失常,气血不和,经筋失于滋养可致面瘫;因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肌筋失养而致面瘫;因嗜酒肥甘、饥饱失宜,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动生风,风痰窜经络,气血痹阻,经隧不通,气不能行,血不能濡而致面瘫;因阳气虚损,无力鼓动血的运行,以致气虚血瘀,筋脉失养而致面瘫;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若喜怒气逆或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上亢,肝阳在风,上窜面部,损伤阳明脉络,牵动缺盆与面颊而致面瘫。外邪侵袭日久入里,脏腑经络受损,他病即生;五脏相生相克,可出现肝气乘脾,土虚木乘,肝损及肾;本虚致实,由表及里,虚实夹杂可致疾病进一步转化。

03

图片

注意:治疗经验

图片

本人经验:阳白要向四个方向透刺,阳白透攒竹,阳白透太阳,阳白透神庭,阳白透头维,因为眼抬力基本无力,本人用此透法疗效显著!还有地仓穴要透颊车穴,漏水和包饭问题可以解决,疗效显著!

根据病人表现配穴:风寒证配风池,列缺;”风热证配外关、曲池;”气血不足配足三里、气海。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鼻唇沟浅配迎香;”颏唇沟歪斜配承浆;”舌麻、味觉减退配廉泉;”目合困难配攒竹、昆仑;”流泪配承泣;听觉过敏配听宫、中渚。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可疏调面部经筋,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部选穴,取“面口合谷收”之意。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宜轻,针刺宜浅,取穴宜少,肢体远端的腧穴手法宜重。

04

图片

药知道

图片

禹白附

图片

出自《中药志》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性味辛、甘,温
有毒!
归胃、肝经
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本品辛温,善祛风痰而解痉止痛,故适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喎斜、惊风癫痫、破伤风。治中风口眼喎斜,常配全蝎、僵蚕用;治风痰壅盛之惊风、癫痫,常配半夏、南星;治破伤风,配防风、天麻、南星等药用。

本品既祛风痰,又能止痛,其性上行,尤擅治头面部诸疾治痰厥头痛、眩晕,常配半夏、天南星;治偏头风痛,可与白芷配伍。治瘰疬痰核,可鲜品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可磨汁内服并外敷,亦可配其它解毒药同用。

白附子之名,最早见于《名医别录》。但据考证历代本草所载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称关白附。两种白附子均能祛风痰解痉,但禹白附毒性较小,又能解毒散结。现已作为白附子的正品广泛应用;而关白附毒性大,功效偏于散寒湿止痛,现已较少应用。

图片

图片

白芷

图片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此外陕西和东北亦产。杭白芷产于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习称“杭白芷”和“川白芷”。

性味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本品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常与防风、羌活、川芎等祛风散寒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本品辛散温通,长于止痛,且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症,属外感风寒者,可单用,即都梁丸;或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川芎茶调散;属外感风热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药。治疗风冷牙痛,可与配伍细辛、全蝎、川芎等同用,如一捻金散;治疗风热牙痛,可配伍石膏、荆芥穗等药,如风热散。若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者,可与苍术、草乌、川芎等药同用,如神仙飞步丹。

本品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疼痛,故可用治鼻渊,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每与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同用,如苍耳子散。

本品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治疗寒湿下注,白带过多者,可与鹿角霜、白术、山药等温阳散寒、健脾除湿药同用;若湿热下注,带下黄赤者,宜与车前子、黄柏等清热利湿、燥湿药同用。

本品辛散温通,对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每与金银花、当归、穿山甲等药配伍,如仙方活命饮;若脓成难溃者,常与益气补血药同用,共奏托毒排脓之功,与人参、黄芪、当归等药同用。此外,本品祛风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神农本草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

《本草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