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舌抵上腭,很多人都练错了!

 太极的秘密 2023-07-19 发布于甘肃

导读:舌抵上腭是很多站桩练法,乃至太极拳练法所倡导的。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如何才能正确的做好舌抵上腭?本期文章就此做以阐述。

关键词:舌抵上腭;任督二脉;鹊桥飞架;十二重楼;汩汩有声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舌抵上腭,其实不是一种练法,而是一种结果。是在练功达到内气充盈之际(气机成熟),舌尖自然抵于上牙膛的凹槽处。
之所以在练功当中会自发的出现舌抵上腭,这与人体的任督二脉的特殊性息息相关。
只要当通过特定的练法长时间的意守下丹田(炼精化气)导致内气充盈,进而内气就会沿着人体背后的督脉向上运行。
当内气经过头顶百会穴下降到鼻下人中穴时,因口腔内是上下悬空的,内气到此不能得以顺行。这个时候,舌头尖就会如磁吸铁的往上一搭(鹊桥飞架),把督脉下来之气导至任脉。内气借此在体内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亦称做“小周天”。(见下图)

为什么叫做鹊桥飞架呢?
意思是说,督脉之气和任脉之气各自好似“牛郎织女”,每年只有到了“七夕”这个时候才能相会。
因为“牛郎”和“织女”之间隔了一道“天河”,所以需要喜鹊飞到天上架起一道相见的桥梁。
这是道家引用神话故事来寓意舌头就是喜鹊。任督二脉之气想要阴阳二气往复循环,非得依靠舌头而不可。
但随着发展,人们渐渐就把结果当成练法了。这样的练法虽然属于“有为法”,确实还不够纯正,但是也有它的科学道理和功效。

站桩的时候把舌头轻轻一卷,舌尖搭在“华池”上(上腭凹槽处)即可。如果感觉怎么做都做不好,或者不确定是否做得对,可以念“尔”这个字。
“尔”是卷舌音。念它舌即上卷,顺势轻轻往上牙膛凹槽处一放就是标准的舌抵上腭了。

舌抵上腭对站桩健身养生的好处在于,天池穴乃督脉之气下行的终点,只有通过用舌轻轻抵住此处,才能引得真气由玄膺穴(喉头略上一点)过十二重楼(气管),下降至丹田。

阳气主升,好似地表之水蒸腾成汽到达空中,随即遇冷而又化为水液下落到大地。这个过程体现的是阴气的沉降。而阴气的沉降是通过水液来体现的,这个水液包含了口中的津液。

津液也叫唾液。唾液里有很多唾液酶,对我们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站桩练功时如舌抵上腭,会较之平时快速大量的生发唾液,这既是上方的阳气通过舌的上抵转化为阴液的很好证明,也是对古人所讲的舌抵上腭有助前后阴阳二气的对流很好的证明。

舌抵上腭可有效的生津,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要记住的是,生津之后还要学会吞津。

吞津的方法是当口内津液非常多的时候,分成一份或三份吞咽下去,并意念引导至腹部。

吞津的诀窍就是“汩汩做声”这四个字。我和师父学的时候,师父就是这么告诉的。这么做的道理结合我的体会我认为是有它的科学性的。

“汩汩做声”是法。通过“汩汩做声”而对所吞的津液增加内里向下的压强才是这么做的根本所在。

只有将生成的津液“送”至下丹田当中,通过在下丹田的炼精化气之法才可再次的将阴液蒸腾为阳气奔行于督脉。如此反复,任督二脉内里之气饱满充盈,习练者的身体不健康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站桩练功是可以舌抵上腭的。当然,如果舌头是自发的上抵乃是最佳。而且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如果是有意的舌抵上腭,一定不要过于用劲,否则不仅没有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舌抵上腭的力道拿捏得是否合适有二个衡量标准。第一,舌头是否感觉紧张不适。第二,是否感觉口感,唾液少。希望今天所讲述的这些,能对大家正确站桩,站桩快速有效有实际帮助。


作者简介:薛文宇,珠海市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道家青城派南宗第36代传人,师承张德学;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嫡派第5代传人,师承陈庆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太极拳第5代传承人,师承郑昭明;国家级智库《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编委委员;中国老年健康委员会太极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运动处方专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