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孩子写作业的过程“如丝般顺滑”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咨询中,父母对孩子的爆点,80%以上都发生在写作业的时候。有写不好就自己砸头的,有懒得写被父母砸头的。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上厕所、削铅笔的就更多了。

“喊妈”就像是当代孩子写作业的下酒菜,一场饭局下来,哦不,一场作业下来,不喊个几十次妈,流程就进行不下去。

这写作业的过程就不能顺滑一点吗?

我发现,商业世界中的一些洞察,其实蛮适合用来解决孩子写作业“不顺滑”的问题。用华杉的话来说,就是让顾客“坐着滑滑梯,滑到收银机”。爹妈们多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坐着滑滑梯一样,一溜烟儿地完成作业。

在商界,最近还真有个热词,可以对应我们这种期待,“无摩擦购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消除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的“摩擦点”,让他们从进店到出店的全过程,“如丝般顺滑”,没有任何阻碍。

也许我们会想,除了钱不够,购物还能有啥阻碍?还真不是,我们买不买一样东西,会不会最终掏钱买单,并不是:“需要+有钱=成交”这么简单,购物其实会受很多情境的影响。

好比周日晚上,计划得好好的,先去南京大排档给家里长辈个号,然后带娃去御牛道再去下山姆大叔。谁料印象城就跟炸了一样,4:30所有号都完了。后来我们哪家店都没去,直接开车奔总店了。

孩子写作业也是这样,并不是他们一开始就想搞幺蛾子,而是在第一个阻碍出现之后,后面的事情就全变了。

商家会绞尽脑汁找出顾客的摩擦点,然后逐一攻克。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这种精神,借鉴这个思路,找找孩子写作业过程中的摩擦点。写作业的摩擦点一般有这么几个:

一、遇到难题就崩溃了

娃一般都是有迷之自信的物种,刚拿出作业觉得自己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结果一出手,咔,就被卡住了。

有位妈妈跟我诉苦,为了一篇课文,和儿子耗了两个小时,起初是不愿读,后来演变成不想上学了。这种情况我见多了,并不是孩子真的不想读书,不想上学,而是他们遇到了困难。

7岁的孩子虽然已经接近成人的智商,但他们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不能很自如地将大任务分割成小任务。遇到自己无法一下完成的任务,情绪就上来了。比如背课文,不能一下背出全文就哭,其它的作业也不做了。

解决这个摩擦点,可以:

1、重新安排写作业的顺序。

从最简单的作业开始,而不是一上来就去做最难的。动脑筋真的很耗费能量,大脑需要引导才愿意高速运转。同时,完成一项获得的成就感,也能激励孩子更顺畅地完成后面的作业。

2、将大任务拆分为小任务。

两句两句,甚至一句一句地背,然后一段一段背,而不是一上来就把目标放在了整篇课文。预习也一样,不要直接把预习当成一件事压给孩子,而是拆分为标段落、朗读、认生字之类的子任务。

有些父母说,老师就是这么要求的啊,孩子还是闹情绪不肯呐。那就继续拆,比如一个字拆分为找声母,找韵母,找部首,数笔画,直到拆分为孩子可以掌控的程度。

3、变得有趣。

有趣是最能消解抵抗情绪的,也有助于思考。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学习内容和孩子真实生活经历之间的联系。比如生字,可以想想孩子吃过的食物,去过的地方,朋友的名字,读过的故事里,是不是有这个字。

二、妈妈不来不动笔

生孩子绝对会在潜意识层面增强每个女人的自信。几乎每一天你都会产生那么一种感觉:我是如此重要。没有我,人类的未来就无法延续,没有我,祖国的教育事业就会荒废。

写作业的时候,这感觉中还会多那么一丝悲壮的味道,因为再那么叫下去,你就撑不下去了。

以前我就写过,一二年级的孩子写作业,一定要陪,因为你不陪,他们也会不停的、不停的、不停的~喊你。孩子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用一声一声“妈”把你的时间撕得粉碎。

如何让这个过程变得更顺滑?就是安心陪着。

不要一会儿想着地还没拖,一会儿惦记着牛奶没买,一会儿又起来收衣服了,本想着提高效率,结果却是让孩子的注意力完美贴合你的行动曲线。

有时候你走开一会儿,孩子的一项作业写完了,但他们就是会若无其事地抠手指、抠橡皮,“怎么不继续?!”“我在等你呀。”

孩子大一点儿之后,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时间金钟罩,告诉他们在20分钟之内,彼此互不打扰。只要你心里真的是想做点自己的事儿,语气够平和坚定,这招是非常有用的。

三、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

有时候想起来要做一件事的时间,比干这件事本身还长。很多家庭都遇到过一个情况,临睡觉了,娃突然想起来这没干,那没干,这个没装,那个没带,其实爬起来弄也就10分钟的事儿,可要么是娃急得开始嚎啕大哭,要么是家长火得一通乱骂,没个半小时根本收不了场。

还有回家之后这晃那晃,后面练琴阅读各种打卡,到上床就又超过10点了。对有些刚入学,低段的孩子,做完一项就膨胀了,完全忘了后面还有更多的任务等着他。

没下班,不在家,妈妈们就更忧心了:是不是在看电视?会不会偷偷打游戏?和同学聊微信呢吧?好多家庭现在连摄像头都装上了,但这其实对降低摩擦没什么帮助,搞不好阻力更大。

解决这个摩擦点,可以使用PDR技术,这来自美国高瞻课程的设置,意思是“计划—工作—回顾”(plan-do-review)

早饭时,上学路上,就可以让孩子说说今天放学之后的计划,准备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果都干完了,妈妈还没有回家,想干什么。放学路上,作业之前,都可以聊一聊回家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要带什么,把流程整明白了,再行动。

刚开始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计划,也不要变成给孩子下命令,而是让他们感觉是自己在安排自己的事儿。重点在于协助他们捋顺思路,形成自己规划的习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