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死亡:作家苏珊·桑塔格的最后时刻(2)

 置身于宁静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看着自己的母亲一日不如一日,戴维内心在挣扎,充满矛盾:一方面是母亲对于疾病的智性态度,这种态度奉逻辑和理性为圭臬,以科学和明晰为准绳;另一方面,则是病房里阴郁的事实。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列出的那些理念,具有无法抗拒的纯洁和魅力,然而时过境迁,此刻的桑塔格如果有双慧眼,能洞察信息,那么她也许早就确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在这次与癌症的最终对抗中,她需要的不是隐喻,而是安慰,她需要幻想,她需要难得糊涂。最后,桑塔格无法在没有隐喻的情况下,同疾病共存;她需要战斗的理念,即使在战斗失败之后。看到她笔记本中有些只言片语被涂掉了,会让人觉得有些意思。在第一次生病期间,她写下:“我感觉就像是越南战争。我的疾病具有侵略性和殖民性。他们在我身上使用化学武器。”她把这句涂掉了,因为她决定不用这种方式思考疾病,因为她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智性态度——不把疾病浪漫化。然而,就在这些钢笔字迹之下,我们还是能够看到那种运用战争和战役作为隐喻的思维方式,这是她的自然倾向:无法抗拒地想要成为一名战士的本能。

桑塔格在西雅图治疗失败之后乘飞机转院

  桑塔格在西雅图治疗失败之后乘飞机转院(安妮·莱博维茨 摄)

  ……

  大家都有一个疑问:该如何告知大众。有一个官方立场,但是这个官方立场不能表达确切的真实情况,而要更加接近桑塔格身体健康时在脑中描绘的同疾病的英勇战役。不断有人打电话来问情况,例如《纽约书评》四大创始编辑之一的芭芭拉·爱泼斯坦,还有斯蒂芬·科赫,他们说苏珊更喜欢在纽约接受治疗,并且在当下的阶段,“斯隆·凯特琳”能够给予她与西雅图相同的治疗;他们不提移植手术失败了。事实上,他们给人的印象是移植手术没有失败。“也许这无关紧要,”莎伦在给戴维的信中说,“但是你知道流言蜚语,人言可畏。”一些剪接事实的行为是顾虑桑塔格的隐私;有一些也许反映了桑塔格自己观点的磁力场,或者那些身边人认为是她的观点:对乐观主义疯狂而不切实际的坚守,对死亡固执的蔑视。对外口径是她处于康复之中,并且这种口径不能改变。迟早,这会让她身边的绝大多数人感到焦虑不安,因为在该口径中她的位置不能改变。她卡在那里,固定在那里,就像琥珀中的虫子,不久以后会有一些推测、一些令人不安的想象和猜疑:她不再是写出那本书的人了,不再是睿智的、神通广大的、永远可以康复的理论家。

  治疗确实在继续。毫无疑问,仅仅为了让她舒服点,也得这么做。戴维与医生们考虑了试验性药物。莎伦在谷歌上搜索两种被讨论过的药物:法尼基酰转移酶抑制剂(zarnestra)和氯法拉滨(clofarabine)。她给戴维发了一封电邮:“它们看上去都比较神奇……要是这东西管用呢?”在某种层面上,他们都还在等待灵丹妙药,因为当时苏珊从床上坐了起来,而且情况不错。在某种层面上,她的意志让他们深感敬畏,也深受影响。人们无法想象她将会死去,她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那个不死之人。

桑塔格与儿子戴维

桑塔格与儿子戴维(戴安·阿勃丝 摄)

  ……

  桑塔格过去一直都在绝境中工作。在1976年12月因为乳腺癌接受一轮化疗之际,她下定决心要在一月初以前完成《论摄影》(On Photography),她做到了。在第一次癌症的整个炼狱过程中,她一直在努力寻找将该经历付诸笔端的方法;她不断揣摩技巧的问题。在治疗最紧张的时候,她写道:“我现在知道该如何应对’我’,拒绝个人色彩、远离自传体。”

  因而,她在病床上写下拉克斯内斯作品的导读:“时间和空间在那个梦小说(dream novel)中变动不居。时间总是能够被召回。空间是多重的。”临结束时,她不断地变换着文字。然而,这就是她一向的工作方式。当然,对于某一类人而言,导读一个冰岛的实验小说,将其引入世界,是一种肯定生命的行为。非常年轻的时候,苏珊在给一位情人的信中写道:“你务必先知死然后生,艾琳,务必要知道生命临近终结的脚步急促而紧密。”你可以看到,贯穿她那些随意写下的简短文字中,有一条主线,那就是不相信死亡,不接受死亡,仿佛人们可以选择。在一封信中,她提及她的法国编辑:“当我在巴黎时,我没有给保罗·弗拉芒打电话,不过我当然迫切地想知道《死亡匣子》的法文译本情况……我依然很难相信莫妮可死了,我猜想没有给弗拉芒打电话的一个原因是,打这样的电话会让莫妮可的死亡在我心中更加真实。”这就是标志性的桑塔格(不是写作《疾病的隐喻》的那个直面坚硬事实的桑塔格,而是写小说和笔记的更加狡猾的、一厢情愿的桑塔格),有着魔术般的思维:一个人可以撤销死亡,可以使其“不再真实”,可以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死亡。在被诊断出乳腺癌的很多年前,桑塔格在笔记本中写道:“几天前想到自己的死亡,我有了一个发现。我意识到,迄今为止我的思维方式同时具有太抽象和太具体的特征。太抽象:死亡。太具体:我。”

  本书节选自《暮色将至》第一章,较原文有删节,标题为编辑自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