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滞证,疏通气机心情畅四】——经典处方

 liyh65 2022-08-24 发布于山东

第六节    经典处方

柴胡疏肝散

【方剂出处】《证治准绳》。
【方剂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香附、芍药各4.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用量】加入两盅水,煎煮至八分,饭前服用。(现代用法:煎服。)
【方剂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方剂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疼痛,或者兼有脘腹胀痛、嗳气、喜太息,情志易怒易郁,或月经不调,苔薄,脉弦。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方解】本方为治肝气郁结的体表方剂。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脏经脉分布于胁肋而循于少腹。如果情志不遂,气机失调,就会使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所以出现胁肋疼痛,胸闷,脘腹胀满的症状:肝失疏泄,情志抑郁易怒,所以喜叹息:肝郁不舒,则表现为脉弦之症。因此,治疗肝郁气滞证,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方剂中柴胡善于疏肝解郁,为本方的君药。香附善于理气疏肝止痛。可以助柴胡解肝经气郁;川芎活血行气止痛,与香附同为臣药,助柴胡解肝经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陈皮醋炒后可理气和胃,积壳能行气止痛,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的效,都是本方中的佐药甘草能调各者药,与白芍配伍,可以酸甘化阴以缓急止痛,为方中佐使药。方中诸药相配伍,共同达到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功效。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应以胁肋胀痛、脘腹胀痛,嗳气、脉弦为辨证要点。(方剂加减】如果胁肋疼痛严重,可以酌情加当归、郁金、青皮、乌药等,以增强药方行气活血之力:如果肝郁化火,可酌情加入黄芩、山栀、川榛子以清热泻火。
【注意事项】本方剂芳香辛燥,容易易耗气伤阴,不宜久服。
【现代应用】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柴胡硫肝散对于胆囊炎、慢性胃炎也有一定的调养功效。

四逆散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组成】柴胡、炙甘草、枳实(破开,水渍,炙干)各6克,芍药9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四味药磨成细末,过筛,用白开水送服,每天三次,一次1.5~3克。也可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成汤药。
【方剂功效】调和肝脾。
【方剂主治】本方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或者窜痛,脘腹疼痛,脉弦等症状。
【方歌】四逆散中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处;专治阳郁成四逆,疏通郁滞厥自除。
【方解】本方剂为主治因肝脾气滞导致的四逆。四逆指手足不温也。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因此出现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唯气不宣通,是为逆冷”。因此治疗四逆时应当以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主。
本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解郁滞,疏通肝气,是本方的君药。枳实能理气并破散气机的郁结,特别是善于使气下降,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使气机运行能够恢复正常。芍药可养阴血、补肝阴,与柴胡合用,可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使柴胡升散但又不耗伤阴血,为本方的臣药。炙甘草性甘温,可补益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并能调和诸药,为使药。以上四味药合用,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使升降补泻得宜,解除气郁,气血调畅,伸展阳气。
【辨证要点】临床应以胸胁胀满或者窜痛、腹胀便溏、脉弦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在临床运用时,可以根据病情加减。如果肝脾气滞伴有咳嗽,可加五味子干姜:如果小便不利,可加车前子、茯苓:如果心悸,可加桂枝;如果腹泻伴有后重发,可加薤白、木香等,如果腹中冷痛。可加熟附子。另外,肝气郁结伴有肝血亏虚,脾运化导致两肋作痛、头痛目眩、寒热往来月经不调、经前乳胀、口燥咽干、脉虚弦等,可去赋,加当日、白术,薄荷、生姜、茯蓄,即为造遥散:去积实,加人积壳、川芎、效、香附等,就成为柴胡疏肝散。可以增强疏肝理气、和血通络的功效。
【注意事项】本方重在疏理气机,有损耗阴气的药物,虽也有补益阴血的药物,气虚而致气滞者,不宜单用本方,以防更加耗伤正气。
【现代应用】本方除了能疏肝理气、调和肝脾以外,临床实践证明。对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属肝胆气郁定有较好的疗效。

半夏厚朴汤

【方剂出处】《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半夏15、厚朴各15克,茯苓20克,生姜25克,苏叶10克。
【用法用量】以上五味加水煎煮,温服,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方剂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方剂主治】可治疗脾胃气滞引起的梅核气。气结津凝,阻于三焦,使咽中如有物阻,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或者症见胸膈满闷,胸胁攻撑作痛,或咳或呕,苔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方歌】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方解】本方以治疗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脾胃气滞证属于肺脾肝三脏功能失调,引起气郁津凝,阻于少阳三焦而产生的病变。肺气宣降,肝气疏调,脾气转输,肾阳气化。如果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脾气滞,就不能正常的输布津液,使津液凝聚逆于咽喉,出现胸满、喘急、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
方中半夏性辛温,味苦,可以降逆和胃,化痰散结,是本方的君药。厚朴能行气开郁,下气除满,为本方的臣药,助半夏化痰结,通气滞。茯苓能健脾渗湿,脾健湿去,就不会生痰,增强半夏化痰的功效。生姜性温散结,和胃止呕,助半夏化痰散结,此二味药为佐药。苏叶芳香开郁,可宣肺疏肝,能够助半夏、厚朴以宽胸理气,宣通郁结,质轻面上行,引药直达病位,为使药。诸药合用,可使气机调畅,逆降津行,症状全解。
【辨证要点】临床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胸胁攻撑作痛、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气郁较重,可以加郁金、香附等,增强行气解郁的功效;如果胁肋疼痛,可加川楝子、延胡索来疏肝止痛;如果咽痛,可加玄参、桔梗以利咽,如果心烦失眠,可加黄芩、栀子、连翘以清热除烦。
【注意事项】本方中多为辛温苦燥之药,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如果阴虚津亏或火旺引起的病证,不宜使用本方。
【现代应用】临床实践证明,本方可以治疗咽异感症、抑郁症、顽固性失眠、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病证。

越鞠丸

【方剂出处】《丹溪心法》。
【方剂组成】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子各6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五味味共研为末,水泛成绿豆大的丸。(现代用法:煎服:也可作水丸,每次服用6~9克)
【方剂功效】行气解郁。
【方剂主治】郁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气、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或饮食不消等。【方歌】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香附芎苍兼曲栀,行气解郁法可遵。
【方解】本方是治疗肝脾气机郁滞的良方。肝脾气机郁滞,由气、血、痰、火、食、湿等多种因素相因而成,所以又有“六郁”之称。如果情志不遂,喜怒无常,致使肝气不舒,就会形成气郁;气机郁滞,血行无力,就会导致血郁;肝郁时间一长,可热化而形成火邪;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则会导致脾胃纳运功能失常,形成湿郁和痰郁。所以,此证的临床表现为胸膈痞闷,胸胁刺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饮食不消等等。所以,治疗时当行气解郁为主。
本方用药五味,香附理气开郁,气行则血行,气机畅达,则火、痰、湿、食诸郁得消,因此香附是本方的君药。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川芎活血行气、化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除烦,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这四药相合,各治一郁,共为臣药。这五味药合用,气行血活,湿祛热清,食化脾健,虽没有化痰药,但诸郁生痰,郁散则痰消。
【辨证要点】肝脾气机郁滞临床分辨时以气郁为主,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本方是治疗肝脾气机郁滞的基础方,临床使用时可根据六郁的偏重而变更主药,灵活加减。比如,郁气较重,可以香附为主药,酌量加入木香、枳壳等药增强行气解郁的功效;如果湿郁偏重,以苍术为主药,加入茯苓、泽泻、厚朴、白芷以利湿;如果血郁偏重,可以川芎为主,并加桃仁、红花、赤芍等以助活血祛瘀;如果郁偏重,可以栀子为主药,加入黄芩、黄连、青黛以清热泻火;如果食郁较重,则以神曲为主药,加山楂、麦芽、砂仁以消食化滞;如果痰郁重,方中加人半夏、瓜蒌、海浮石、胆星以助化痰;如果气滞兼寒者,可加干姜、吴萸等温中祛寒。
【注意事项】本方属于消法,用时要以实证为宜。如果虚证郁滞,则不宜单独使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代临床研究发现,本方加减可治疗六郁所致的疾病,如精神抑郁、冠心病、脑血栓、慢性胃炎、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妇女痛经、闭经、盆腔炎等。

◇金铃子散

【方剂出处】《太平圣惠方》。
【方剂组成】金铃子、延胡索各30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次服用6~9克,酒或开水冲服。(现代用法:为末或作汤剂,煎服。)
【方剂功效】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方剂主治】肝郁化火证。症见心胸、胁肋、脘腹痛满,时发时止,或痛经、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歌】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
【方解】本方主治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致的病证。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血行不利,所以出现心胸胁肋痛满,疼痛时发时止,其他症状如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此,治疗时宜疏肝理气,清热泄肝火,畅血行,止疼痛。
本方中金铃子(川楝子)是君药,其性苦寒清热,疏泄肝经郁热,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延胡索(又称玄胡)辛苦性温,入肝经,能行气活血,善于止痛,为臣药。两药相配,既能行气疏肝止痛,又不会升阳助热,使气行血畅,疼痛消失,是治疗肝郁化火证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要以胸腹胁肋诸痛,时作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运用本方时,可根据病位、病情适当加减。如果胸胁疼痛厉害,可加柴胡、郁金、香附等;如果脘腹疼痛,可酌量加陈皮、木香、佛手等;如果少腹疝气痛,可加橘核、乌药、荔枝核等;如果妇女痛经,可加益母草、当归、香附等。
【注意事项】本方是治疗肝郁化火,胸腹胁肋疼痛的常用方。如果肝气郁滞属寒,则不宜单独使用本方。另外,金铃子味苦性寒,脾胃薄弱者要慎用此方。
【现代应用】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本方对于肝郁化火引起的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痉挛、消化性溃疡、肋软骨炎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积实消痞丸

【方剂出处】《兰室秘藏》
【方剂组成】积实和黄连各15克,厚朴12克,干生姜、茯苓、麦芽、炙甘草、白术各6克,半夏、人参各9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汤浸蒸饼成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饭后温水服用。(现代用法:药物共研为细末,水小丸,每次服用6~9克,每天2次,饭后温开水送下。也可作汤剂,煎服。)
【方剂功效】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方剂主治】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症见心下痞满,食欲不振,四肢倦怠乏力,大便失调,舌苔微黄而腻,脉弦。
【方歌】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痊。
【方解】本方常用于治疗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胸下证、痞满证。本证是脾胃虚弱、气机失调,升降失司,寒热互结,气滞湿聚而致。脾失运化,胃纳不振,肠经运行无力、所以会出现不思饮食、大便失调、倦怠乏力等症状。治疗本证,当以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为主。
本方剂中,枳实为君药,可以行气消痞,除心下痞满。厚朴为臣药,可以行气除满,帮助积实消除瘩满。苦寒降泄、清热燥湿。有除瘩的功效:半夏性辛温味苦,能降逆和胃。散结开痞;姜温中祛寒。这三味药相配伍,寒热并调,辛开苦降,可以帮时积实、厚补行气开瘩,为本方的佐药:人参、茯苓、白术具有益气扶正。祛湿,对于脾胃虚弱具有补益之效,同为佐药。麦芽消食和胃。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可以消痞除满,健脾和胃,是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的常用方剂。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要以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脾虚严重者,可以加重人参、白术的药量,以增强其益气健脾的功效:如果偏寒,需要减黄连,加重干姜的用量,或者也可加入高良姜、肉桂等以助方药温中散寒:胀满较重时,可加入陈皮、木香等行气药,经加强行气消胀的功效。
【注意事项】枳实消痞丸重在行气消痞,辅以健脾和中,主治中虚气滞、热重寒轻之痞证。
【现代应用】本方现在常用于治疗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而导致的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暖肝煎

【方剂出处】《景岳全书》。
【方剂组成】小茴香6克,肉桂3~6克,当归6-9克,枸杞子9克,乌药、茯苓各6克,沉香(或木香)3克。
【用法用量】加水一盅半,煎煮时再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饭后温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煎服。)
【方剂功效】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方剂主治】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小腹或少腹疼痛,睾丸冷痛或痛经,怕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歌】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姜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方解】本方是治疗肝肾不足,寒凝气滞而致睾丸、少腹疼痛或疝气痛的常用方。本证是肝肾不足、寒侵肝脉导致气机阻滞而形成的病证。寒属于阴邪,如果肝肾不足,容易使寒邪入侵,从而导致肝脉失和,气机运行不畅,所以出现腹疼痛,睾丸冷痛或疝气痛。治疗时应温补肝肾,祛散寒凝,行气止痛。
本方中,小回香味辛而性温,具有暖肝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肉桂辛甘而大热,能暖肝温肾,祛寒止痛。这两味药合用,既能温肾暖肝,又能散寒止痛,共为本方君药。当归辛甘而性温,具有养血补肝的功效:枸杞子味甘性平,能补肝益肾、以治其本:乌药、沉香具有行气散寒止痛,以去阴寒冷痛的功能,以治其标。味药为本方的臣药,加强小简香和肉桂的药效。茯苓性甘淡,能渗湿健神;生姜辛温,能散寒和胃、为本方佐药。以上各药合用,能温补肝肾,行气祛寒,标本同治,诸证消失,是治疗肝肾不足,寒凝气滞证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临床具体应用时,其辨证要点为睾丸、疝气或少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等。
【方剂加减】如果气滞腹痛,可以加香附行气止痛;如果睾丸疼痛严重,可以加橘核、青皮疏肝理气。
【注意事项】本方中多为温燥药物,如果因湿热下注而引起阴囊红肿热痛,不可服用本方。
【现代应用】临床研究证明,本方也可用于肝肾不足,寒凝气滞而引起睾丸炎、附睾炎、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腹股沟疝等疾病的治疗。

◇积实薤白桂枝汤

【方剂出处】《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薤白9克,全瓜蒌、枳实、厚朴各12克,桂枝6克。
【用法用量】加水先煮枳实、厚朴,去滓取汁,再放入其他几味药,煮沸,分三次温服。
【方剂功效】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方剂主治】胸痹。症见胸中痞满而痛,严重者胸痛彻背,气短喘息咳痰,舌苔白腻,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脉沉弦或紧。
【方歌】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胸阳不振痰气结,通阳散结下气强。
【方解】本方是治疗胸痹证的基本方。胸阳不振,津聚成痰,痰浊而使气机阻滞于胸,形成胸痹证。痰阴气滞于胸,所以胸满而痛,甚至胸痛彻背;痰浊中阻,影响了肺的宜降,所以出现气短咳喘等症状。因此,治疗本证,当以通阳散结,祛痰下气为主。
方中瓜蒌味甘性寒入肺,具有化痰散结,开胸通痹的功效;薤白辛温,能通阳散结,散寒化痰,是治疗胸痹的重要药物,这两者共为君药。枳实下气破结,消痞化痰;厚朴除满燥湿,下气化痰,共为臣药。桂枝通阳散寒,能降逆平冲,为佐药。诸药共用,可以振胸阳,消阴寒,降痰浊,畅所机,胸痹所致的气逆上冲等症状均可消失。
【辨证要点】因此,临床应用时要把握住胸痛,喘息短气,舌苔白腻,脉弦紧等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本方可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加减。如果寒邪较重,可酌量加入桂枝、干姜,附子通阳散寒的药物:如果气滞重,可加重积实、厚朴用量,以加强理气行滞的药效:如果痰浊重。加入半夏、茯苓等以时消碳;如果兼有血薇,可加人红花、丹参、摩看赤芍、桃仁等以活血化瘀。
【现代应用】现代临床多用于胸阳不振、痰浊气滞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等疾病的治疗。

◇瓜蒌薤白半夏汤

【方剂出处】《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全瓜蒌一枚,约15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米酒)适量。
【用法用量】以上四味药加水煎煮,一天三次,每次温服200毫升。每次可饮白酒30~60毫升(如不能饮酒,可不用或减量。)
【方剂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化痰。
【方剂主治】胸痹。症见胸满而痛,重者胸痛彻背,短气喘息,咳唾,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方歌】瓜蒌薤白半夏汤,再加白酒合成方;通阳理气又散结,胸痹心痛急煎尝。
【方解】本证是治疗气滞于胸而导致胸痹的基础方。本证是因为胸阳不振,胸中气机运行受阻而致。方剂中,瓜蒌甘寒入肺,可以利气化痰、开胸散结,是本方的君药。薤白辛温,能通阳散结,行气止痛;半夏温通阳气,可佐瓜蒌化痰,两者助瓜蒌祛痰结,通胸阳,同为臣药。再加人辛散温通的白酒,帮助行气活血,温运胸阳,增强薤白行气通阳之力。全方配伍,具有温通、祛痰、散结的作用,所以对于治疗气滞于胸而痰浊较盛者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胸阳不振,痰阻气滞而造成胸痹的基础方。
【辨证要点】以胸满而痛,重者胸痛彻背,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在临床应时,本方可以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变化。如果胸胁胀满,可加郁金、制香附、枳壳等消除胀满;如果疼痛剧烈,可以加乳香、檀香、没药、延胡索等帮助止痛;如果伴有咳嗽,可以加马兜铃、枇杷叶、杏仁止咳行气;如果痰浊较重,或者有气从胁上冲,或胸闷严重,气短、苔浊腻者,可加桂枝、枳壳;如果出现痰郁化热之象,如黄痰,口苦,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等,可加黄连、竹茹、陈胆星、天竺黄等清化痰热;如果胸部闷痛严重,可配合使用苏合香等中成药,每次闷痛严重时服用一丸。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胸痹证证型较多,如果出现面色苍白、头昏显著、心悸气短、倦怠萎靡、舌有齿痕、脉无规律等虚证,不能轻易使用本方剂。如果心绞痛服用本方后,疼痛仍不能缓解,要注意及时检查,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现代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中瓜蒌具有消炎、祛痰、通润大便的作用。特别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和微血管,还有降血脂的功效,因此本方对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
一定的作用。对于治疗其他心、肺、肝胆、胃及其所在部位的病变,如支气管哮喘、冠心病、急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启隔散

【方剂出处】《医学心悟》。
【方剂组成】沙参12克,川贝母4.5克,郁金10克,砂仁壳4克,茯苓12克,杵头糠1.5克,丹参20克,荷叶蒂6克。
【用法用量】煎服。
【方剂功效】理气开郁,润燥化痰。
【方剂主治】噎隔。胸膈痞胀隐痛,嗳气后舒缓。吞咽时感觉梗塞,干呕,吐痰,口
干咽燥,或伴大便艰涩,形体逐渐消瘦,舌红苔白,脉细弦。
【方歌】启膈散中郁金用,沙参丹参贝荷苓。杵头糖与砂仁壳,噎隔津枯燥结通。(方解】本方是治疗噎隔的代表方。噎隔的病因是由于长期抑郁,气机不畅,津液不能输布,凝聚成痰而形成的。气郁痰阻,通降失常,所以咽下如有梗塞,严重者会出现疼痛:肝失疏泄,气机运行不畅,就会有胸膈痞胀,嗳气则舒的反应:痰阻气郁,胃气和降失常,所以出现干呕或吐痰等等;气机阻滞,脾失运化,当亏血燥,所以口干咽燥,大便艰涩,形体消瘦。因此,治疗本证,当以理气开郁,润燥化痰为主。
本方中,沙参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川贝母能化痰散结,两药合用,能润燥化痰,解郁开结,共为本方的君药。郁金具有活血散结,行气开郁的功效;砂仁能行气畅中,和胃降逆,两味药同为臣药。茯苓渗湿化痰,助脾健运;丹参活能活血消瘀,以助散结;杵头糠开胃下气:荷蒂能升阳健脾,祛湿和胃,为本方的佐药。诸药合用,即能行气活血,又能化痰散结、养阴生津,为理气开郁,润燥化痰的良方。
【辨证要点】临床以吞咽梗塞,嗳气稍舒,口干咽燥,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应用时,应随病情加减。如果嗳气明显,可酌量加入旋覆花、代赭石等,再滴入姜汁,以降逆和胃;如果爱吐痰诞,可加陈皮、半夏或噙化玉枢丹以和胃化痰:如果大便不利,可加大黄、莱菔子通腑降浊,利气化痰;如果气郁化火,可以去掉砂仁,酌量加清热利咽药物,如山栀子、黄连、金果兰、山豆根等;如果兼有血积,可加桃仁、红花行气活血;如果兼有食积,则可加山楂、卜子、麦芽消食散积。
【注意事项】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如果形体瘦弱,阴津枯槁,舌质光红,不宜直接使用本方。
【现代应用】据现代研究证明,本方地于治疗气郁痰阻,通降失司引起的食管炎、食管癌早期、食管憩室等病,有明显的疗效。

逍遥散

【方剂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共为粗末,每服6~9克,煨姜、薄荷少许,共煎汤温服,每日三次。也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也有丸剂,每服6~9克,每日服2次。
【方剂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方剂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者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脉弦而虚者。
【方歌】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姜薄荷。散郁除蒸功最捷,调经八味丹栀着。
【方解】本方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脾弱证。肝为藏血的心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如果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者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都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也是不可偏废的办法。
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调达,为君药;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为佐药。用法中加入一些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胃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肝郁血虚症状得解。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本方运用时,可根据症状加减变化。肝郁气滞比较严重的患者,加郁金、香附、陈皮可以疏肝解郁;血虚的患者,加熟地可以养血;肝郁化火的患者,加栀子、丹皮以清热凉血。
【现代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肝郁血虚所致的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乳腺小叶增生等。

◇天台乌药散

【方剂出处】《圣济总录》。
【方剂组成】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橘皮、焙高良姜炒各15克,槟榔9克,川楝子12克,巴豆12克。
【用法用量】巴豆稍稍打破,加麸与川楝子同时炒黑,去掉巴豆及麸皮,水煎煮,服时兑人适量黄酒。或者也可把炒好的川楝子与其他药物共研成细末和匀,饭前用温酒服,每次服用3~5克。
【方剂功效】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方剂主治】肝经因寒邪入侵,寒凝气滞,引起小肠疝气。症状表现为前阴牵引脐腹而引起疼痛,睾丸偏坠肿胀,舌淡苔白,脉沉弦,妇女痛经等。
【方歌】天台乌药木茴香,川楝槟榔巴豆姜,再用青皮为细末,一钱酒下痛疝尝。
【方解】本方适用于寒凝气滞于下证导致疝气等症。本方主治疝气为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因肝的经脉循少腹、络阴器,寒客肝脉,气机阻滞,故少腹疼痛,痛引睾丸,偏坠肿胀。因此治疗此证应当以行气疏肝为主。
方中天台乌药辛温,具有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是本方的君药。木香可以行气止痛,小茴香可以温肾暖肝,可以助君药行气疏肝;青橘皮具有破气疏肝的功效,高良姜能散寒止痛,这二味药能助君药散寒止痛。以上四味温热芳香药品都是加强乌药的药效,是本方的臣药。槟榔可以通行于下,也有行气化滞的功用;川楝子理气止痛但药性苦寒,而巴豆大辛大热,二者同炒,去巴豆而只用川楝子,这样巴豆既避免了川楝子的苦寒之性,又充分利用了川楝子的流肝利气的效,而且还吸收了巴豆通达散结的作用,加强本方疏肝利气的功效,与槟榔同为佐药。用温酒送服,加强药势,是为了增强散寒的效力。天台乌药散既能行气,又能温散,行气止痛能力较强,是主治肝经寒凝气滞中的小肠疝气,症状如少腹痛引睾丸,偏坠肿胀。
【辨证要点】临床应以睾丸偏坠肿胀,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气滞于下证主要以寒凝与气滞为主,所以治疗的时候要以理肝气、散寒气为主。如果气滞较重,小腹两侧窜痛无定,或者痛及前阴部,可以酌情加荔枝核、橘核等;如果寒凝较生,小腹或外阴部阴冷作痛,可加肉桂、茱萸、荜拨、附子;如果伴有瘀血凝聚导致小腹坚硬满痛,或者睾丸肿痛如石,可加入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地鳖虫等,再配上软坚化桔的药物昆布、海藻等。治疗痛经可酌加当归、川芎、香附等和血调经。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少腹部的疼痛原因有很多,要辨别病因,如果属于湿热、热毒引起,不能使用本方。
【现代应用】根据现代临床研究,乌药、木香、小茴香、高良姜等药中含多种挥发油,有较强的促进肠蠕动、止痛作用。川楝子含挥发性脂肪酸,止痛功效也有很。因此,本方对于疼痛性病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气滞寒凝导致的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睾丸炎、附睾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痉挛和痛经等。

加味乌药汤

【方剂出处】《济阴纲目》
【方剂组成】乌药15克,香附12克,缩砂仁、木香、元胡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以上各药,按照剂量抓取,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方剂功效】调气疏肝,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方剂主治】肝郁气滞证。症见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精神物郁,胸闷泛恶,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方歌】加味乌药用缩砂,木香元胡甘草加,疏肝理气须香附,经前腹痛服之佳。
【方解】本方主治肝郁气滞之痛经。少腹胀痛是本方的主证,因气机郁滞,所以胀比痛更为明显。情志不畅,疏泄功能失常,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血瘀滞胞宫,因而经前或经初会出现少腹胀痛,甚至胸胁、乳房胀痛等症状。治疗本证,当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主。
本方中,香附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能调经止痛,为本方的君药。乌药辛散温通,能助君药香附加强收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效果;元胡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上二味药共为本方的臣药。方中木香疏肝理气,止痛消胀,使肝气条达:砂仁芳香醒脾,煎煮时加入辛散温通的生姜,可以助君臣之药行气散寒,这几味共为本方的臣药。甘草甘缓和中止痛,并能调和诸药,为本方的使药。诸药合用,肝气条达,气行血行,诸症消失。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经前少腹胀痛,胀甚于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运用本方,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如果气滞兼有血瘀,症见经量少,颜色暗,血块较多,可加蒲黄、五灵脂祛瘀止痛:如果气滞兼有寒者,可加温经散寒的吴茱萸、小茴香。
【注意事项】冲任虚损所致的经痛绵绵症状者,不宜使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代常用本方来治疗乳房胀痛、疝气、痛经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