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汪曾祺在文中借助“雨”这一意象,勾连起现在与过去相隔四十年的两个时空,使得两种心绪不断疏离、重叠、交融,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效果。今天,我们跟着湖北的刘晓磊、钟涛老师,一起来品味这一场乡愁与情味交织的雨—— 《昆明的雨》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汪曾祺先生用了今昔双重视角去描写昆明的雨,行文之时与回忆之境相隔四十年时间,两个时空、两种心绪不断疏离、重叠、交融,借助“雨”这一意象,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效果。这在本文最后一部分“酒店看雨”表现得尤为鲜明。在《昆明的雨》所回忆的年代,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江苏正是战火连绵。作者身在西南,心系家乡,但身不能至,自然愁肠百结。昆明漫长的雨季,不禁让作者联想到了李商隐客居而作的《夜雨寄北》。淅淅沥沥的夜雨,与羁旅客居的乡思缠绕,滋长了作者的愁绪。这在文中表达得内敛而深沉。乡愁在连绵起落的雨势中。《昆明的雨》篇末有这样几处关于“雨”的描写——“积雨少住”“雨又下起来了”“雨下大了”。汪曾祺先生是散文大家,笔法含蓄深沉,常藏悲喜之心于轻描淡写之中。其对于雨势渐变过程的描绘完整清晰,用语精简贴切,深意自藏。我们常用“水深火热”形容时局的恶劣,昆明连绵不绝的降雨和家乡旷日持久的战火遥相呼应、两相交织,很难不让人念此及彼,心生忧愁。乡愁在“走不了”的踟蹰中。面对连绵不断的雨,汪老说“我们走不了”。“我们”是谁?欲往何处?为何“走不了”?表面上,是他和朱德熙先生因大雨无法返校,但是稍加考证,我们会有更深入的发现。看似随性相约去观莲花池的“我们”都是江苏人,一同在外求学。两人算得上同病相怜,只得览物抒怀。所览之物也很特别——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石像。这里作者宕开一笔,交代了陈圆圆客死他乡的结局。陈圆圆是江苏苏州人,与两位先生算是同乡,因此“走不了”的“我们”,也许指分处不同时代,但同样客居异乡、有家不得归的三个人;欲往之地,也不单纯指学校,而是三人共同的家乡——江苏;而“走不了”的原因,自然便是连绵不断的战火,一如昆明的这场雨,反复无常,令人不得脱身。汪老想要“走”的愿望,在其写于这一时期的其他作品中表达得更加鲜明。例如创作于1944年的短篇小说《老鲁》中,作者对漂泊异乡的老鲁(山东济南府人士)也曾进行灵魂拷问:“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老鲁啊,咱们什么时候回去呢?” 乡愁在“雨沉沉”的静默中。本文结尾处的旧体诗,值得细品。“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营造了冷清寂寥之感;“浊酒一杯天过午”让人自然联想到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那是戍边战士眼中的苦泪、心中的乡愁,用在此处甚是贴切。以上所有情感,在“木香花湿雨沉沉”一句中如溪流入海、收归一处。“沉”有沉重之意,无轻盈之感,诗词中很少用“沉沉”写雨。但汪老以“沉沉”这一叠词收束全文,读音沉郁、情绪黯然,仿佛天地静默,惟余滴滴入心的雨声,和那不断沉积的愁绪。 汪曾祺先生写作此文时,战乱已成往事,国家安定,生活安稳,往日的乡愁已被岁月冲淡。此时重温那段回忆、再品昆明那场雨,心绪自然已不同,文字也变得情味绵长。情味在大木香遮院的安稳中。对于结尾部分的木香,解读者常将其看作作者的信笔之谈而忽略,实有遗珠之憾。云南是木香的主要产地,所以文中说“昆明的木香花很多”。作为昆明标志性的花朵,木香在这段回忆、这场雨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汪老记忆中那一天的雨,大到连木香花“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需要找地方遮风挡雨,于是在小酒馆里遇见了一棵极大的木香。这棵木香大到“把院子遮得严严的”,有“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和“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这种景象给了作者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全感,仿佛得到了港湾般的庇护。不信的话,且看酒店散养的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屋檐下站着”。这是鸡睡觉时的姿态。作者通过这一细节特写,渲染了一种舒适惬意的氛围。情味在小酒店避雨的安逸中。舒适惬意的不仅是鸡,还有人。与雨之大和木香之大不同,汪朱二位先生避雨的酒店是“小”的。不仅酒店小,还有一条小街、一个小菜(一碟猪头肉)、一点小酒(半市斤)。这几样事物,写出了一种雨中逛逛吃吃、避雨赏景的悠闲。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饮点小酒、吃碟小菜,这不就是处于风雨之中的人最贪恋的寻常日子吗?“大”和“小”在这里形成了一种反衬,被大木香隔绝在外的雨越大,越显得此刻的酒店小酌安逸温馨,使人暂时忘记战火,“偷得浮生半日闲”。看着睡觉的鸡,听着被木香花过滤后的窸窣雨声,二位先生“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生活无忧的汪曾祺先生回看这段时光,对当时处境的感受更加多元、丰富,情味更加丰盈。当时的愁绪已不那么清晰,更多的是对昆明所提供的安逸生活的感激与怀念。他以“我想念昆明的雨”收束全文,仿佛将此前种种一股脑装进袋子,并且迅速扎紧袋口储存了起来。这万般乡愁与无限情味,也彼此交织在一起,融入昆明那漫长的雨季中。(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8月17日文章《一场乡愁与情味交织的雨》;作者: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中教师/刘晓磊 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