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艺术】乾州蕞娃:于无声处听风雨,于细微处见精神​——陈志诚画作欣赏

 W行走在人世间 2022-08-27 发布于陕西


【前言】陈志诚以花鸟画为主,多为工兼写。除了拜师学艺外,他扎根于生活,仔细观察。为了便于观察,他在庭院中栽植菊花、梅花、月季、紫藤等花木,仔细观察花开花落、阴晴晨昏之间的细微变化,观察蜂蝶留恋时的情景。

于无声处听风雨,于细微处见精神
——陈志诚画作欣赏
乾州蕞娃
中国画以写意为主,工笔只是一个基础画科。画家通过绘画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是个人对于自然的极具私人化的看法,即自然在本人眼中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在大众眼睛里的样子。齐白石“似则俗,不似则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中国画的奥妙所在。更多的时候,中国画体现的不仅是描绘的物象,更多的是画家思想理念的本身。所以,对于中国画不能做过于精细科学的分析。
《平安图》中,陈志诚将竹子的枝干和叶子处理成红色,这本来是毫无道理的,但是整个画面看起来丝毫没有违和感。《春趣图》中,画家并没有立足于物象的素描立体造型,而是抓住小动物的情态,生动活泼,喜庆之气扑面而来。

中国画的创作讲求一种和谐统一,水与墨的和谐、浓与淡的和谐、干与湿的和谐。国画《清香》以大写意为主,体现水墨画的特色,寥寥数笔,却逸趣横生。红得鲜艳、绿得发黑,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细笔勾勒与浓墨渲染相结合,令人赞叹不已。

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结合,相互辉映,既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又深化了画面的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题字的内容要与画面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让观画者通过题字见景生情、抒发胸怀;或者引导观画者以画为桥梁,生发开去,感念历史的浩荡或人生的哲理。除了内容的要求,题字对书法有特别高的要求。书法的风格、字体的选择等,必须与画面统一、和谐,以增加画面的美感。“画”是画面形体,要求在似与不似之间。“印”的作用在于均衡,补白,添彩,“印”的大小,形状,刀刻风范同画家气质,画面风貌吻配天成。《春光和鸣》中,作者题写的诗句为“生来不结果,盘绕天地间”,语言虽然简洁,但结合画面仔细思考,韵味无穷,体现了画家的艺术追求。题款自然流畅,印章与画面融合为一体。

鸡在传统文化中有凤的含义,两者形象相似,凤是一种神化的吉祥之物,而且鸡和吉是谐音所以它代表吉祥吉利,所以经常出现在国画中。《富贵大吉》中,以兰草的方式处理公鸡的尾巴,生动却不失写意。大红公鸡的两只爪子一曲一伸,达到一种平衡,一种和谐,这样画作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画面,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追求。

笔墨是指画家用笔和用墨的形态和法道。画家通过笔墨形态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理念,古有“画如其人”之说,因此笔墨形态是中国画的第一要素,对笔法和墨法的研究是画家的主要追求。《月月飘香》中,他先用大笔勾勒,再用小笔仔细勾勒层次,用淡黄烘染花蕊,作品的立体感很强,白色的月季花洁白如玉,给人以清雅脱俗的感觉。《国色天香》中,牡丹花头以大写意为主,花色浓而不艳,叶子以墨为主,辅以藤黄、山青,充分体现中国画的笔墨特色。

古有“文以载道,画以载道”之说,“道”既是事物发展之规律,又是社会认知和智慧,画中之“道”多为笔墨之“道”,如中国画的一根线条,要求“一波三折”曲直、浓淡、粗细、枯湿、虚实等诸多变化,行笔要有轻重快慢之气。一根平直不变的线条,被称为“死线”。这种特殊的审美观正是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即变化和发展是事物的真谛。《平安图》《白梅图》《高瞻远瞩》正是这种理念的杰出代表。

讲究意境是中国绘画艺术思想的优良传统。所谓意境,是通过严密、巧妙的构思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在画中形成一种境界,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生发升华至诗的境界。关于陈志诚画作的特点,还是少说多做,用作品来说话。

附:艺术家简介

陈志诚,号憩园斋主,生于1955年,陕西乾县人。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书画院咸阳分院副院长。擅长写意花鸟。早年受教于国画大家安鸿翔、张皓、魏峰。敏而好学,深得心源。后博采国画名家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李可染之精华,艺苑躬耕,鱼龙变化,自成一家。作品多在国家、省、市报刊面世。国画《清香》获全国第十二届美展咸阳赛区一等奖。《春意盎然》入编《中华国粹书画大赛》集。《春趣图》获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吉祥如意》入编庆祝十八大全国《名人名家书画集》。2017年应邀去港澳举办画展。2018、2019年多幅国画作品作为邮票发于中国国际集邮网,并制作成《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纪念邮册》发行全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